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自古就有“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练字即练人”之说,充分说明了写字和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写字是孕育和发展人的各种素质的起点。写字能够直接全面地调动人的感官,诱发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开启和发展我们的智能。
然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但随着他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小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甚至前段时间偶尔见了高中毕业生的写字,也真是令人不敢恭维。发现媒体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很多孩子都患上了“电脑失写症”,即一离开电脑就不会写字。在汉字进入电脑以前,写字曾被普遍看成了读书人的“门面”,常常感受早先人们的蝇头小楷,那叫一个舒服,看赵秉忠的状元卷,那叫一个佩服。但电脑和汉字输入技术却使写字的“必要性”越来越小,同时也为“藏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仅中小学生,就连家长和老师也大都认为字写得好不好已经无所谓了。许多学校的教师写字的基本功早已被抛弃的无影无踪。一位小学教导主任甚至说,现在学校的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升学率上,学生写字好坏对升学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占用课时专门练习写字实在不值得。练习写字,用点时间真的不值得吗?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写好我国的汉字。
首先,写好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就有“字如其人”,字是人们的第二脸面之说。汉语作为国语,以及绝大多数人的母语,随时随地都可能派上用场,在很多时候不是电脑所能代劳的。别的不说,高考答卷就永远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书写,而字写得好不好则可能直接影响考试的成绩。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曾看到一篇报道,有两个大学生参加重庆某单位的招聘,由于他们手工填写的招聘表格没人能看得懂,因而痛失招聘机会。因此,写字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技术,还是一种人文素养。
第二,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较之于字母文字,汉字要复杂得多。要么疏可走马,要么密不容针,如何把它们写得好看,就必须先把那些奇形怪状的笔画写好,并进行合理地组织。粗细、俯仰、呼应、避让、顾盼、疏密……美学中的很多基本的原理,就蕴含在每一个汉字中。要领会这些道理,就必须多加练习;而领会了这些,不仅能把字写好,还能触类旁通,有助于理解和发现其他方面的“美”。所以,能不能把字写好,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
第三,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书法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文化的流传依赖于文字这个载体,而中国汉字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书法的历史。书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实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可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国的大街小巷,触目皆为呆板的印刷体汉字,那将是多么的单调和乏味!教育部的有位负责人说得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字都大有裨益。
第四,抓好写字教学,作为教师更可以有效的教育好學生,充分发挥写字教学的隐性育人功能。
(1)发挥育德功能。
写字教学有很好的育德功能。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养成关心、体贴他人的良好品质等。
(2)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一起进行。其中比较,是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让学生比较字在组合时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差别,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怎样把字写得紧凑、美观这样,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观察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智力也就得到了发展。
(3)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写字时的情感体验。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教孩子们写汉字,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从而工工整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
(4)认真写字,能够强身健体
外国有人研究,练习汉字书写,可以治疗某些疾病。这是因为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书写过程中,既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逻辑思维,对提高人的手脑协调能力十分有益。连外国人都在研究汉字的更宽领域的应用,我们有什么理由要丢掉老祖宗的这笔遗产呢?
然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但随着他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小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甚至前段时间偶尔见了高中毕业生的写字,也真是令人不敢恭维。发现媒体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很多孩子都患上了“电脑失写症”,即一离开电脑就不会写字。在汉字进入电脑以前,写字曾被普遍看成了读书人的“门面”,常常感受早先人们的蝇头小楷,那叫一个舒服,看赵秉忠的状元卷,那叫一个佩服。但电脑和汉字输入技术却使写字的“必要性”越来越小,同时也为“藏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仅中小学生,就连家长和老师也大都认为字写得好不好已经无所谓了。许多学校的教师写字的基本功早已被抛弃的无影无踪。一位小学教导主任甚至说,现在学校的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升学率上,学生写字好坏对升学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占用课时专门练习写字实在不值得。练习写字,用点时间真的不值得吗?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写好我国的汉字。
首先,写好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就有“字如其人”,字是人们的第二脸面之说。汉语作为国语,以及绝大多数人的母语,随时随地都可能派上用场,在很多时候不是电脑所能代劳的。别的不说,高考答卷就永远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书写,而字写得好不好则可能直接影响考试的成绩。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曾看到一篇报道,有两个大学生参加重庆某单位的招聘,由于他们手工填写的招聘表格没人能看得懂,因而痛失招聘机会。因此,写字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技术,还是一种人文素养。
第二,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较之于字母文字,汉字要复杂得多。要么疏可走马,要么密不容针,如何把它们写得好看,就必须先把那些奇形怪状的笔画写好,并进行合理地组织。粗细、俯仰、呼应、避让、顾盼、疏密……美学中的很多基本的原理,就蕴含在每一个汉字中。要领会这些道理,就必须多加练习;而领会了这些,不仅能把字写好,还能触类旁通,有助于理解和发现其他方面的“美”。所以,能不能把字写好,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
第三,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书法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文化的流传依赖于文字这个载体,而中国汉字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书法的历史。书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实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可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国的大街小巷,触目皆为呆板的印刷体汉字,那将是多么的单调和乏味!教育部的有位负责人说得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字都大有裨益。
第四,抓好写字教学,作为教师更可以有效的教育好學生,充分发挥写字教学的隐性育人功能。
(1)发挥育德功能。
写字教学有很好的育德功能。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养成关心、体贴他人的良好品质等。
(2)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一起进行。其中比较,是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让学生比较字在组合时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差别,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怎样把字写得紧凑、美观这样,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观察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智力也就得到了发展。
(3)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写字时的情感体验。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教孩子们写汉字,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从而工工整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
(4)认真写字,能够强身健体
外国有人研究,练习汉字书写,可以治疗某些疾病。这是因为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书写过程中,既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逻辑思维,对提高人的手脑协调能力十分有益。连外国人都在研究汉字的更宽领域的应用,我们有什么理由要丢掉老祖宗的这笔遗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