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泽大工纪功碑》考释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411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荥泽大工纪功碑》刻于同治八年(1869年),原立于郑州市北郊花园路口西铁牛大王庙旁,今已亡佚.据1999年版《郑州市文物志》记载,该碑原高1.75米,宽0.64米,正面四周雕有花纹图案,碑额篆书“荥泽大工纪功之碑”八字.碑文楷书,工整俊秀,18行,行68字,千余字均清晰可认,断裂处缺20字.《黄河金石录》《中州百县水碑文献》《郑州古代碑刻》《清代河南碑刻资料》等亦收录有该碑文,但在断句、释字上互有抵牾.今以影印光绪十年刊本《心白日斋集》为蓝本,参考以上诸书,将碑文重新厘释、句读,并对所涉史实作一考证.泐文以□标识.
其他文献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 1914年应中国北洋政府的邀请,来华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在中国生活了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还首次提出了仰韶文化的概念,从而成就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1925年安特生回到瑞典,第二年他用瑞典语出版了名噪一时的通俗读物《龙与洋鬼子》(Draken och de fr(a)mmande dj(a)vlarna,1926).这部书以他在中国的工作经历和旅行为依据,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进行了全面
斗鹌鹑与斗鸡、斗蟋蟀一样,是民间的博彩游戏之一.史书中最早记载“斗鹌鹑之戏”出现在唐代.自唐代之后有关斗鹌鹑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从资料上看,参与斗鹌鹑的对象上自皇帝、下至百姓,赌斗鹌鹑的活动也有特殊的器物、场合等要求.到了清代,或是因为赌斗风气愈来愈严重,官方对此活动多加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