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生命的立场上

来源 :教育·读写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l990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为了生命,通过生命,成全生命。
  如何理解生命?这是教育在出发之前首先必须理解清晰的问题。
  本质上,生命是一種无方向的冲动、有能量的活力。正如哲学家柏格森所言:宇宙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生命之流”,即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涌动不息的而又不知疲倦的生命。
  任何生命,首要的特征就是“活的”“动的”,以“成长”为特征。弗洛姆认为,“有机体的第一‘义务’便是活着。”生命本身就意味着成长、意味着创造、意味着自我更新、自我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更应该理解为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
  而人的生命,则不仅仅止于“活的,动的”,更因为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得到尊严和自由。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苏格拉底的“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到柏拉图的“思考本身即是最高之生命”,再到帕斯卡尔的“人的尊严就是思想”等等,无不彰显自我觉醒对生命的重大意义。
  教育家朱永新曾说,“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理解生命的本质,是为了理解教育的本质;把握生命的内涵,是为了厘清教育的逻辑。从生命的角度理解,教育应该是唤醒活力、提升能量的活动。教育家罗素曾说,“教育的目的……必须体现一个人所有的创造性冲动,而且是一种能够启发和加强这种冲动的教育。”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要培养人的生活力。生活力,就是生命具有生生不息、不断向上的能力。” 帮助生命求真、向善、尚美,唤醒生命的活力,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教育的道德逻辑。生命是无方向的活力和冲动,遵循的是快乐原则,生命会创造,会建设,但也会破坏,也会失控。激发生命活力不是否定道德规范,脱离道德才是生命发展最大的风险。显然,道德不是生命的障碍,而是生命的通道;道德是生命自由与绽放的途径。
  教育的学习逻辑。学习是帮助生命成长的手段,学习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于用知识发现生命、发展生命,体验生命精彩,创造生命价值。基于生命的学习是体验,没有体验的知识是外在的,非生命性的,对生命没有意义。只有内在体验后自我生成的知识,才是生命真正的学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教育追求的是课堂上“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教育的生活逻辑。生命通过生活来展现,教育即生活,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哲学家胡塞尔曾说,“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就的‘繁荣’。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今,有些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毫无疑问,教育需要一场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努力。
  教育的相信逻辑。生命的无限可能性,要求我们无限相信生命,就是无限相信师生的潜能。相信是一种选择,不管对象是否值得相信;相信是一种力量,不是好了才相信,而是相信了才更好;相信是一种能力,去唤醒对象的自我相信;相信是一种信仰,是教育发生的源点。
  教育的幸福逻辑。幸福不是生命的目的,幸福是生命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彰显活力时的一种体验;完整也不是生命的目的,完整是生命享受自我、超越自我、身心和谐时的一种状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生命享受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过程中的模样。
  让我们以教育的名义,站在生命的立场,向着明亮那方,携手前行。
其他文献
2016年9月,马修·巴尼历时8年筹备与制作的新片《重生之河》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放映,这是该片2014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首映以来,第一次在亚洲公映.自初次放映以来,
期刊
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期,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下,需要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创新。地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对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因此,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单纯以课程教授和软件讲解操作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
[摘 要] 由于课程设置的教条化和教学模式的保守性等原因,高校思政课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套兼具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的思政课程,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近几年来,慕课模式风靡世界,其所传递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尝试借用慕课模式来开发新的思政课程,是一条积极的实践路径。与此同时,在慕课课程开发过程中如何做好课程理解,同样至关重要。  [关键词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取向为当代大学生所认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教学中应指导其在“知”上强化心理认同,在“行”上强化实际践行,在“知行合一”上强化素质提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成为一个人格完善、品德高尚的人。  [关键词] 教学;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美国艺术家托尼·奥斯勒(1957—)是一位跨越多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他的工作涉及影像、雕塑、绘画和装置,他曾参加卡塞尔文献展和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惠特尼艺术博物馆、蓬皮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人才市场对于教育方面的标准和挑选人才的角度愈来愈严格。文秘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与训练性较强的学科,必须得遵循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了培养出优秀的文秘人才,需要文秘专业教师对文秘专业培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再根据文秘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及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文秘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培养手段,最终构建好符合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