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来源 :语文课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5396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思维模式、逻辑推理、语言组织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能够通过课堂提问推进教学进程、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阅读教学,而语文阅读是一个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浏览与吸收,转化为自己知识储备的一个过程;若是思虑的深沉,这也是个作者与学生或是读者进行交流的过程
诗歌是一门抒情的艺术.没有情感,诗歌就没有生命.情感是诗的命脉.也只有用饱和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欣赏诗歌从本质上讲是情感体验式的,阅读者要走进诗
期刊
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人类意识的符号有两种:一种是认知性的逻辑符号,一种是感知性的表现符号。前者属于科学,后者属于艺术。两者都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一个是实用的,一个是审美的。而语言既可以作为认知性逻辑符号系统,也可以作为感知性表现符号系统。它有两种:一种是日常语言,一种是艺术语言。日常语言就是我们的普通会话语言,它是告知性、实用性的,艺术语言则是表现性和审美性的,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构成的更精练、更有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落实学科计划和进行课堂活动的纽带,也是向学生输入语言信息的一种途径,它兼有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双重功能.教师要使课堂提问设计得合理、
人物塑造技巧对学生作文质量水平提升具有一定促进效果,使人物素质更加靈活生动,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一文中,便运用了浓厚笔墨对闰土这个人物进行了塑造,给读者一种跃然纸上之感,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一文中,以“我”为第一视角,主要对少年时的闰土以及成年后的闰土的人物形象及个性进行了描写,从中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本文通过对闰土形象塑造技巧进行研究,为作文教学提供更多有效
期刊
就个人经验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散文的有效阅读教学,就要授之以渔,讓学生按照“先品文心朗朗月,再赏文体粒粒珠”的原则来登堂入室。  一、分清类别,甄别散聚,把握主旨。  狭义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性散文。不管是哪一种散文,其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形散”主要表现在选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神聚”是指蕴含在外在的“形”中的思想主旨,它是高度集中的
期刊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构建了高中语文自主课堂“疑、品、比、迁”四段式教学法.四段式教学分为“疑——品——比——迁”四个环节.“疑”是自读质疑,重点体现“自学”要素;
【摘要】本文阐述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涵义,描述商业网站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形式,通过对商业网站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对今后商业网站发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提出建议,使商业网站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提高商业利润。   【关键词】商业网站 个性化 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159-02      【Abstra
诗词创作中“换位”这种虚写手法,能多角度、多侧面抒写作者的丰富情感,拓展诗歌的内容意境,是作者使用虚实结合手法常用方式之一。赏析诗歌这种表现技法,可以使学生创造性地感受诗歌优美的形象,探究诗歌深厚意蕴。借鉴在写作上,能使学生思维有新的飞跃,构思有新的突破。  一、角色换位  “角色换位”即在诗词中抒情主客体关系暂时颠倒。本来属抒情主体对客体的情感,由诗人巧妙地转移为客体对主体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特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