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关于政治课说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l世纪挑战的一次教育改革。这里既有旧的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模式观念的认识问题,又有如何运行实际操作的问题。素质教育的落实就给教育实践的前沿阵地——学校提出了教育及如何实施教育的课程,而说课的推广,正是学校探索教改新思路,改革教研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方法,运用于政治课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说课即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把对下节课教材、教法、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等各环节的设置以模拟课堂的形式向同事介绍讲解,经过同行指正建议,教师修改后作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前置性教学活动,由于说课主要体现的是教师课堂教学构思和思路讲解介绍,对象也由学生变为同行教师,所以说课在准确性、规范性、目的性和不操作方面对说课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说课的基本步骤
1.说教材。教材即政治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关键是教材,教材是要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所以说课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据,掌握教材,熟悉大纲,考虑教学目标及要求,把握重、难点,明确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教材的遵循科学性,可接受性,实践性,思想性原则,做到吃透教材。
2.说教法。毛泽东曾把方法喻为到达彼岸的桥和船,借此比喻,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成是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的桥和船。其实质是在一定目标控制下按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方式。可见,选用和创造的教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学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法研究》中指出研究教法绝不能脱离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也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及教材,所以教法的选择必须以教材及学生的实际为基础,达到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四有的统一。
3.说学生。“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体,“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教”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而“学”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4.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教学内容的处理,小结及练习四个环节。政治课是在智育下的德育和德育下的智育,是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有机结合的课程,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识、觉悟、能力”三者统一。而教学目的的达到关键就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因此,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灵魂。①“导入新课,万事开头难”,政治课也不例外,开头之所以难,是因为它是全课教学的第一环,是全课的序幕。因此,导入要承上启下,开启学生的思维,用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答案的迫切心理。②教学内容的处理包括板书及重难点的化解。a、板书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必要的注释,在黑板上以纲要式文字或图示形式的展示,因此,板书应具提纲挈领,培养概括能力;突出重难点,引起学生逻辑思考,巩固学生成果,增强教学过程节奏感的作用,板书应主体突出,直观形象,条理清晰,纲目清楚,既利于学生理解重难点,又培养学生一定的规范性审美情趣。b、重难点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综合的跨度较大,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化解重难点应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分解重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针对重难点质疑时应难易得当,主次分清,充分预见学生回答时的歧异,有备而问,对存在的问题做必要的指导、提示、讲解,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小结。一堂好的政治课,除了有一个漂亮的开头,饱满、充实的中间环节,还必须有一个结实有力的结尾和小结,好的小结可以使人收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好的小结必须承上启下,富有感染力,以促使学生对旧知识的认真复习,对新知识的渴望,对全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④练习。练习的选择应具备两点:一是体现教材重点和阅读、讨论阶段出现的疑难问题便于了解学生情况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二是典型性,以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做到举一反三,通过练习,可以达到反馈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后布置适量的练习,要以使学生把阅读、解惑阶段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并转化为能力。
三、说课在政治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使教研活动务实求真,内容充足。过去的教研活动大多是教研组长传达校领导的工作布置或是全组教师共同学习几篇有关教学的文章,内容与老师的教学无实质的联系,而说课在教研活动中的开展,使教研成为整体性的行为。一方面说课教师要认真准备,另一方面同行要建议指正,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两方面讨论交流,集思广益,使每一位教师学有所得。
2.使传统备课向新型备课转变。传统的备课是教师把教学思路和设计写在教案上,用教案指导教学,自己既是备课的导师,也是上课的主要成员,由于长期教学形势的束缚,很难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很难有所突破,而说课使备课多了一个同事听课的中间环节,同事的点拨及经验会打破定势,使自己教有所获,说有所得。
3.是教师备课和上课在教学中和谐统一的桥梁。传统的备课和上课,由教师备课指导教师上课,反过来教师上课反映教师备课,上课中处理不到位的问题,课后才能发现,而弥补只能有待于下节课或下一轮授课,不可能快速及时的解决,给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带来遗憾,说课作为中间环节,从教师备课指导教师说课又指导教师上课,反过来教师上课反映教师说课又反映教师备课。
四、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说课双方必须认真负责,切忌敷衍了事。说课其双边性的活动,说课的主体是说课教师,说课教师对说课的不可理解为让同事挑毛病、找刺儿,说不好会丢面子。而应本着虚心学习,向各位教师请教的态度认真准备每一个细节,不可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听课教师必须以中肯客观的态度指出说课者的不足和问题,不应避重就轻,不认真对待,这样既不利于教师业务的提高,也不利于说课本身的发展。
2.说课贵在坚持,切忌草草收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而作为素质的承担者——教师就首先应具有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说课就是教师探索和创新的产物,教研组对说课必须认真研究讲评,对每位教师说课都认真组织讲评、指正,把说课作为教改的项目长期坚持下来,不断的扩展和充实,循序渐进的发展,切忌来去匆匆,草草收场,既打击了说课教师的积极性,使认真准备的说课教师感到失落和草率,又使说课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五、说课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活动,所说的内容是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所以教者既要说清教学设计,又要说清设计的依据,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实践理论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统一。
第二,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说课质量高的基础。说课应做到分析教材正确、准确、透彻,教学目的确定,教法设计合理。
第三,创新性原则。说课是深层次的教学研究。一节示范性的说课,对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教者在说课中应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要要注意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这样才能使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可行性原则。说课是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授课前的实践演习,是对教学方案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的检验。备课是为了授课,所以教学设想必须切实可行,才具有实用价值。教学设计是否可行,关键在于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无论是教学目的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都应从学生的智能水平,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才能具有可行性。
—、关于政治课说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l世纪挑战的一次教育改革。这里既有旧的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模式观念的认识问题,又有如何运行实际操作的问题。素质教育的落实就给教育实践的前沿阵地——学校提出了教育及如何实施教育的课程,而说课的推广,正是学校探索教改新思路,改革教研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方法,运用于政治课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说课即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把对下节课教材、教法、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等各环节的设置以模拟课堂的形式向同事介绍讲解,经过同行指正建议,教师修改后作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前置性教学活动,由于说课主要体现的是教师课堂教学构思和思路讲解介绍,对象也由学生变为同行教师,所以说课在准确性、规范性、目的性和不操作方面对说课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说课的基本步骤
1.说教材。教材即政治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关键是教材,教材是要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所以说课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据,掌握教材,熟悉大纲,考虑教学目标及要求,把握重、难点,明确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教材的遵循科学性,可接受性,实践性,思想性原则,做到吃透教材。
2.说教法。毛泽东曾把方法喻为到达彼岸的桥和船,借此比喻,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成是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的桥和船。其实质是在一定目标控制下按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方式。可见,选用和创造的教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学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法研究》中指出研究教法绝不能脱离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也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及教材,所以教法的选择必须以教材及学生的实际为基础,达到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四有的统一。
3.说学生。“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体,“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教”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而“学”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4.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教学内容的处理,小结及练习四个环节。政治课是在智育下的德育和德育下的智育,是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有机结合的课程,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识、觉悟、能力”三者统一。而教学目的的达到关键就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因此,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灵魂。①“导入新课,万事开头难”,政治课也不例外,开头之所以难,是因为它是全课教学的第一环,是全课的序幕。因此,导入要承上启下,开启学生的思维,用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答案的迫切心理。②教学内容的处理包括板书及重难点的化解。a、板书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必要的注释,在黑板上以纲要式文字或图示形式的展示,因此,板书应具提纲挈领,培养概括能力;突出重难点,引起学生逻辑思考,巩固学生成果,增强教学过程节奏感的作用,板书应主体突出,直观形象,条理清晰,纲目清楚,既利于学生理解重难点,又培养学生一定的规范性审美情趣。b、重难点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综合的跨度较大,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化解重难点应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分解重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针对重难点质疑时应难易得当,主次分清,充分预见学生回答时的歧异,有备而问,对存在的问题做必要的指导、提示、讲解,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小结。一堂好的政治课,除了有一个漂亮的开头,饱满、充实的中间环节,还必须有一个结实有力的结尾和小结,好的小结可以使人收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好的小结必须承上启下,富有感染力,以促使学生对旧知识的认真复习,对新知识的渴望,对全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④练习。练习的选择应具备两点:一是体现教材重点和阅读、讨论阶段出现的疑难问题便于了解学生情况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二是典型性,以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做到举一反三,通过练习,可以达到反馈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后布置适量的练习,要以使学生把阅读、解惑阶段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并转化为能力。
三、说课在政治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使教研活动务实求真,内容充足。过去的教研活动大多是教研组长传达校领导的工作布置或是全组教师共同学习几篇有关教学的文章,内容与老师的教学无实质的联系,而说课在教研活动中的开展,使教研成为整体性的行为。一方面说课教师要认真准备,另一方面同行要建议指正,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两方面讨论交流,集思广益,使每一位教师学有所得。
2.使传统备课向新型备课转变。传统的备课是教师把教学思路和设计写在教案上,用教案指导教学,自己既是备课的导师,也是上课的主要成员,由于长期教学形势的束缚,很难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很难有所突破,而说课使备课多了一个同事听课的中间环节,同事的点拨及经验会打破定势,使自己教有所获,说有所得。
3.是教师备课和上课在教学中和谐统一的桥梁。传统的备课和上课,由教师备课指导教师上课,反过来教师上课反映教师备课,上课中处理不到位的问题,课后才能发现,而弥补只能有待于下节课或下一轮授课,不可能快速及时的解决,给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带来遗憾,说课作为中间环节,从教师备课指导教师说课又指导教师上课,反过来教师上课反映教师说课又反映教师备课。
四、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说课双方必须认真负责,切忌敷衍了事。说课其双边性的活动,说课的主体是说课教师,说课教师对说课的不可理解为让同事挑毛病、找刺儿,说不好会丢面子。而应本着虚心学习,向各位教师请教的态度认真准备每一个细节,不可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听课教师必须以中肯客观的态度指出说课者的不足和问题,不应避重就轻,不认真对待,这样既不利于教师业务的提高,也不利于说课本身的发展。
2.说课贵在坚持,切忌草草收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而作为素质的承担者——教师就首先应具有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说课就是教师探索和创新的产物,教研组对说课必须认真研究讲评,对每位教师说课都认真组织讲评、指正,把说课作为教改的项目长期坚持下来,不断的扩展和充实,循序渐进的发展,切忌来去匆匆,草草收场,既打击了说课教师的积极性,使认真准备的说课教师感到失落和草率,又使说课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五、说课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活动,所说的内容是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所以教者既要说清教学设计,又要说清设计的依据,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实践理论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统一。
第二,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说课质量高的基础。说课应做到分析教材正确、准确、透彻,教学目的确定,教法设计合理。
第三,创新性原则。说课是深层次的教学研究。一节示范性的说课,对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教者在说课中应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要要注意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这样才能使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可行性原则。说课是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授课前的实践演习,是对教学方案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的检验。备课是为了授课,所以教学设想必须切实可行,才具有实用价值。教学设计是否可行,关键在于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无论是教学目的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都应从学生的智能水平,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才能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