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笔记渊源与特点的思考

来源 :襄樊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di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笔记作品数量众多,但要对"笔记"这个概念进行准确界定恐怕不易。文章试图对学界有关笔记的理论与观点进行反思,从文体、体例和学术等方面对笔记的特点进行考察并进行适当描述。认为:笔记往往是对见闻、心得的记录,并不追求过分加工,篇幅以短小为主、风格以简朴为主,文本基本保持原始材料的特征;笔记作品因收集和处理材料的随时、随意而划分条目,严格讲是无体例,从而呈现非系统性;笔记继承了子部小说家类的学术传统,一向为个人书写,呈现出非官方、非正统的学术性质,这种性质自唐代以来或多或少具体要求表现为编写的娱乐目的。
其他文献
戏曲目录是一种表达戏曲著录者戏曲理论的文本体式,是一种批评文体,即戏曲目录体批评。中国古代戏曲目录体批评产生的文化背景包括:城市经济的繁荣导致戏曲的繁荣使戏曲目录
以Na2WO4和C16H33(CH3)3NBr为原料,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了WO3纳米粉体,用钛酸胶体溶液浸滞法制备了TiO2掺杂的WO3纳米粉体,再用Gd(NO3)3溶液浸滞TiO2掺杂的WO3纳米粉体法制备
古典启发式强调引导学生先学至“愤悱”,然后由教师进行适度的启发帮助,能以学生为主体,符合“二主律”要求;强调用“举一隅”的方式锲入学生经验系统,以直接经验支持对书本知识的
针对河南省移动网络,从网络优化的目标、方法、所要实现的功能、系统结构等方面提出设计需求,架构并开发了基于B/S的移动通信GSM网络优化系统平台,目前已通过评审并进行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