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dbjq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微时代”强化传统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素质;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材料;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一句话: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呢?我想以新课标规定为纲,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强烈阅读兴趣是促进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在吃梨子的过程中品味梨子的鲜美,由想读到喜欢读,由多读到广泛地阅读,进而让读书变成一种精神需求。
  二、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中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人体需要多种营养,才能健康成长,学生需要广泛的知识才能全面发展。学生文章空洞,言之无物,往往是知识面狭窄的结果。我的观点是精米白面蛋白质丰富,五谷杂粮更养人。议论文使人善于思辨,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文使人客观地认识世界,学会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文学作品使人获得审美体验,发展形象思维,陶冶情操,学会审美。教师在教学各类文章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各类课外读物,让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习惯需要借助外力的作用才能形成,也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要教育、鼓励学生坚持阅读,采取措施督促学生阅读,不断强化阅读行为,使之变成自觉行为。我的做法是:帮助学生拟定阅读计划、组织阅读小组、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开展阅读交流、展示阅读心得等等。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活动,使他们读有所获,学有所乐,产生情感认同,自行确立标准,自我增强,自我监控,从而养成习惯。
  三、转变观念,少做题,多读书
  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抱怨:读书重要,但没时间啊。我认为,要让学生多读书就要学生从无休止的题海中走出来。我们的教学现实有一种倾向,就是变形的“精讲多练”,“精讲”的是考点,“多练”的是考题,从课堂到家庭,如山的作业,让学生喘不过气来。教师关注的是成绩,学生担忧的是对错,大量训练后的感觉是累。学生何曾有过阅读过程的心灵体验、思想碰撞、精神对话、激情火花呢?
  我们天天高喊要给学生“减负”,但该减的到底是何种负,是大量、机械式的应试训练,还是可怜、有限的课外自主阅读。教学改革不单单是方法问题,更是观念问题,乃至制度问题。我们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就要痛下决心,彻底转变教学思想,与时俱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的未来我做主”。同时,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上下一致,全校配合,科科落实,人人探索,形成氛围。
  四、读好书,学会自主选择读书材料
  著名评论家解玺璋在谈到如何科学地选择读物,进行“有力量的阅读”时说:“固然开卷有益,读书也没有禁区,但这应该是可供选择的范围而言。我们读书的理由除了获取信息和消遣娱乐,还应该有点别的什么。好的读书习惯首先不是为饭碗,也不是为满足个人的小趣味,而是要通古今、达中外。我理解‘有力量的阅读’,表现为对内能完善自己的人格,对外能推进社会的进步。这其中,学会选择读哪些书至关重要。我主张读那些有分量的书,有质量的书,不读那些轻飘飘的、软绵绵的,放到嘴里就化的书。”
  对于学生而言,完善人格,汲取书籍营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尤其要有选择地读书。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1)阅读选择倾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男生多青睐武侠小说,女生多迷恋言情小说。文学名著、经典书籍读得少。(2)喜欢阅读时下流行的书籍。这部分书籍往往与课堂教学无关。特别是对需要进行一定智力劳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不感兴趣。(3)阅读意识盲目。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卡通漫画、通俗读物,五花八门的消遣书刊,拿来即读,这类书刊占了较大比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4)阅读条件、氛围不好。许多学生家庭书籍不多,尤其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课外书少或基本不买课外书。
  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观。阅读研究专家波瓦尔宁在其《应当怎样读书》中特别制定了“自学者选书守则”,共有以下五种:(1)读得少些,但要好些。(2)读必读之书,即使没有兴趣也要读。(3)读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书。(4)读不容易的和不太难的书。(5)按照一定的阅读计划读。这可以作为学生选择读物的参考。
  五、“微时代”更需要传统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等数字阅读方式昭示的不仅是阅读载体的变化,更在于载体内容变化带来的阅读方式的改变。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内容形式,以简单、快速、犀利、生动为特点,显示了“微阅读”的魅力,特别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在中学,学生玩手机、回家上网,已不是少数。一个学生,或者年轻人,如果一味沉溺在“微阅读”带来的简单、浅表的愉悦中,就会失去思考的机会、学习创新的活力。沉静的心态将被浮躁代替,德行的操守将被随意淡化。“微阅读”解决的只是信息问题,传统的阅读解决的是精神思考的问题。尽管我们走进了“微时代”,但在“微时代”更需要传统阅读。
  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说得好:“恰恰是那些看似无用的书,才能让我们享用一辈子。读那些清新隽永的诗歌、散文,读那些耐人寻味的历史、哲学,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天马行空,真正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为我们的理想插上翅膀,让我们的思维活跃。所以,对于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就是他的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有能力创造自己美好幸福的人生。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试图让学生在收获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诸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学科特质;以学定教;学习过程  “先学后教”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没有进行任何教学提示和暗示的情况下,让学习个体围绕教学内容开展自我阅读、自我反思、自我探究等自学活动。最终的价值指向,试图让学生凭借自我能力开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列活动,在收获数学知识的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重视这方面的正确导向。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本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材料,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
摘 要: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网络的开放性、综合性恰恰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网络;学习评价  现在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
摘 要:3~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要给幼儿提供一个想说、能说、有机会说的环境。”幼儿园除了通过组织一些专门性的集体教学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还纷纷创设了语言区。本课题提出以童话剧这样一个载体,让语言区的活动内容更加集中、明确,并通过提供一系列具体的支持性策略来促使幼儿之间产生有效互动,从而真正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童话剧;语言区;有效互动;支持性
摘 要:讨论了“相异构想”的相关内涵,同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剖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时相异构想的成因,并制订了矫正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而献计献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相异构想;数学本质;理性认识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高中的数学教学进行比较,虽然后者教材中的知识量和课题难度增加了很多,但小学数学的教学难度不亚于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规律和心理特点都处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许多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毋庸讳言,我们也看到不少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对教改仍然裹足不前,总认为老方法最实惠,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是花拳绣腿。这些教师实际上不是不想参与教改,而是自身的许多因素阻碍了他们的思想。我身为农村中学一线语文教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参加课程培训的感悟,谈点自己的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课改研讨会,
2013年10月30日上午,齐鲁名校长小学学段第四协作组名师观摩课在我校举行。枣庄的教导主任颜雪执教的音乐课《捉迷藏》给我留下了很深刻很震撼的印象。  与她合作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所以,颜老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做游戏:“来,跟着游戏的节拍做个游戏:模仿秀。我大声你小声,我小声你大声。”老师的热情澎湃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随后老师询问:“你喜欢什么季节?”要像我这样的节奏回答问题,在做游戏
摘 要:復习课体现了教学的智慧,既要有滋有味,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条理性。知识网络的形成,促使了概念的结构系统化;练习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温故而知新,才能使知识延伸拓宽,实现知识再生长。  关键词:结构;系统化;练习;生活化;知识;再生长  如果把我们的教学看作植树,那么新授的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单一而细致,容易成活;复习教学是“育好一片林”,全面而深入,要花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如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英语教学的活动中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最好的方式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兴趣,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如何正确地激起学生学习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名篇,当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经历向我们娓娓道来时,我们也伴随他三次养猫的不同情趣,跟随他不断地变化情感:快乐而辛酸;快乐而愤恨;可怜而懊悔;意境深远而含蓄,留给人以深深的思考。有人称之为“弱者的挽歌,人性的牧歌”,我却称它为“唤醒向善之心的警示之歌”。如此朴素精美的文笔,如此深沉真挚的感情,也将它推至为具有很高人文价值的美文。  一、自学导入阶段  第一步,在情感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