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Ⅱ)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危Ph染色体阳性(Ph+)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7例行allo-HSCT的高危Ph+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髓性白血病(CML)8例(加速期1例、急变期7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9例.在allo-HSCT前后给予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
【机 构】
: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Ⅱ)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危Ph染色体阳性(Ph+)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7例行allo-HSCT的高危Ph+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髓性白血病(CML)8例(加速期1例、急变期7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9例.在allo-HSCT前后给予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粒系重建的中位时间为12(10~14)d,巨核系重建的中位时间为15(11~23)d.7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中Ⅰ~Ⅱ度6例,Ⅲ度1例;6例发生慢性GVHD,均为局限型;无致死性GVHD发生.1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3~60)个月,11例无病生存,6例复发,其中5例死亡.结论 TK-Ⅱ联合allo-HSCT可有效提高高危Ph+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减少allo-HSCT后复发,从而有助于提高高危ph+白血病的治疗成功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伴t(3;3)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骨髓细胞直接法和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4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有t(3;3)的异常,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AML诊断.4例化疗后均未获得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结论 t(3;3)是一种少见的核型异常,多存在于髓系白血病,其临床预后差。
20世纪80年代初期,应用α干扰素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建立了细胞遗传学评价标准.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敏感性为1%~5%,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敏感性高于常规的细胞遗传学分析,为0.1%~1%.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药物治疗的应用,定量PCR方法监测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已成为CML临床诊治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现简要介绍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监测在CML治疗中的意义。
患者,女,76岁.1年前出现右下肢轻度肿胀,伴右脚麻木,未就诊治疗.6个月前右下肢肿胀、麻木症状加重,伴疼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无发热、盗汗等症状,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质增生导致的神经功能异常,给予活血化瘀等治疗,无明显改善.于2013年1月因右下肢肿胀进行性加重入院,伴疼痛,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入院查体:心、肺未见异常。
目的 探讨TET2基因表达水平在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57例成人CN-AML患者TET2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CN-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CD34+细胞中TET2基因表达中位值均低于正常对照[7.29(3.41~9.99)对8.13(6.68~9.04),6.02(5.64~6.54)对6.48(5.97~7.
【摘要】为了推动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中的开展,本文以农村小学为研究对象,开展对线上教学问题及对应解决策略的研究,通过分析线上教学的特点,提出目前农村小学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存在教学技术落后、教学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采用录制微课视频的方式,完善农村小学线上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家学习期间也可以感受到班级学习氛围。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线上教学智能监管体系,教师不仅能充分掌握学生的
由《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江苏省医学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承办的“2014年第二届《中华血液学杂志》论坛暨金陵淋巴肿瘤论坛”于春夏交界之际在美丽的古都南京顺利召开并圆满落幕。
目的 分析首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植入失败患者二次移植的疗效,以提高对植入失败治疗手段的认识.方法 对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2例首次allo-HSCT植入失败并接受二次移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再次植入率、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总生存(OS)率以及影响再次植入和OS的因素.结果 22例首次allo-HSCT植入失败患者中,12例为原发性植入失败,10例为继发性植入失败.
目的 探讨达沙替尼治疗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对1例达沙替尼治疗过程中出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系统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23岁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采用达沙替尼140 mg/d治疗,获得持续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达沙替尼治疗35个月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心电图提示有心室肥大、心电轴右偏;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室内径缩小,左心收缩功能正常,右心房室内径扩大
【摘要】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将大多数的时间用于讲授基础知识,一味地追赶教学进度,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使课堂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时间较少,使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对很多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模式,开始以学生为本,致力于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本文就
例1,女性,48岁,月经量增多,伴经期延长1年余.宫腔镜发现宫颈10 mm×8 mm大小息肉样赘生物.查体未发现其他异常,遂行息肉摘除送病理检查.大体观察:息肉样物10 mm×8 mm×5 mm,灰黄,略透明,质地中等.光镜观察:上皮下大量体积小、胞质少、核圆细胞弥漫分布,部分细胞核偏位,形态似分化的浆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核分裂象可见;免疫组化:CD45(+)、CD20(-)、CD79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