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7日早晨,正在给病入膏肓的儿子王冬服药的王崇实的手机响了,当他接通电话时,内心一阵惊喜:“王冬现在的病情怎么样?好些了吗?我知道他还需要大量的钱,我会为他继续想办法的!希望他一定要坚强!”
电话是著名演员濮存昕打来的——自从王冬被查出得了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王崇实一家从此没有了欢笑。但让他们感动的是,濮存昕得知王冬的病情后,却一次又一次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接过濮存昕的电话之后,想到自己这个近40年没有交往的老战友如此关心自己和儿子,王崇实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
  
濮存昕收到求助信,老战友独生子命悬一线
  
2006年9月27日,著名电影演员濮存昕刚刚从天津拍戏回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门卫便递给了他一大摞信件。他在一一翻看这些信件的时候,目光被一封称他为老战友的信件吸引住了。拆开信来,里面掉出两张信笺,一张是手写体,一张是复印件。只见手写体上这样写着:
  
濮存昕老战友:
  
您好!
  
我是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师15团1连的王崇实,当时您在团部宣传队。可能您不记得我了,甚至连想都想不起来了。
今天我冒昧地给您写信,是为我儿子的事。我的儿子王冬今年20岁,是北京城市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今年7月被医院检查得了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先用药调养再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医院住了4个多月,花费了40多万元,已经欠债20多万元。而这20多万元是我向所有亲戚朋友借的。花掉这一大笔钱仅只是对我儿子进行暂时的身体调养,而要对他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话,还得需要40多万元钱,可是我已经向战友们借遍了,也将房子抵押给了银行,再也筹不到钱了。
我儿子王冬是我跟妻子在35岁高龄时才生下的一个独生子,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医院给他下的病危通知书后,担心花掉我们养老钱的他多次提出结束治疗。他想的不是他自己行将消失的生命,而是父母的幸福,并因此写下了一封感人的遗书,这封遗书看得我们肝肠寸断。
看到懂事孝顺的儿子时时都可能被死神夺去年青的生命,我特地冒昧地给您写信,想请您帮我想想办法,看是否能够通过关系给我儿子减免一些医药费;或者介绍一二个慈善人士暂时借些钱给我们。相信我,等我孩子的病好后,我们全家变牛变马也会还上所借的钱的!
打扰您了,如果您在看了此信后觉得有什么不妥,请您原谅,并理解这是一个父亲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的手机号是133663006**,希望能得到您的回音!
  
祝您健康幸福,
  
事业更加红火!
  
您的老战友王崇实
  
2006年9月26日
  
这个名叫王崇实的人是谁呢?濮存昕在脑海中努力搜索着记忆的同时,又看起那张复印件的信笺来:
  
敬爱的爸爸妈妈:
  
亲爱的天下所有帮助过我和我们家的好心人:
  
自从7月6日我患上了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后,父母就吃不好,睡不香,心力交瘁;为了救我,他们不仅将自己养老的钱全都用在了给我治病上,还向亲朋好友四处借债,连房子也抵押了……看着这么多钱如流水般地被我花掉,我的心里就极度痛苦!我的生命逝去不足惜,可是我死后年迈退休的父母怎么能还上这么多钱啊!
  
…………
  
我的爸爸已经54岁,妈妈已经53岁。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却一整天地为我操心,为我担惊受怕,连自己的高血压也不顾,我心里特难受。所以,我偶尔跟父母生气,我想以这种方式让他们恨我,并放弃对我的治疗。我认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解脱,我内心的痛苦和负罪也才能稍微得到一些缓解。
  
……
  
濮存昕在读着这封信的时候,眼泪不知不觉地落了下来,被信中那个叫王冬的孩子深深地感动了。虽然他看完了信依然想不起来王崇实是谁,但因为是知青战友遇到了难处,他当即联系了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北京联谊会的张锋利和赵红去了解情况,看信中所述是否确有其事。
  
临危救命挺身而出,濮存昕念旧情仗义出手
  
2006年9月28日,当张锋利与赵红来到西苑中医院血液科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那个名叫王冬的孩子正在隔离舱里接受治疗。
而王冬的父亲王崇实,也正是他们以前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的老战友。虽然已经几十年没有见面,但是面相看上去却是那么熟悉,他写给濮存昕的信中的内容也全部属实:
王崇实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初中毕业的他从北京到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服役。1975年,他与当地一位名叫徐俊起的女孩结了婚。
1978年,王崇实回到北京,两年后,妻子徐俊起也到了北京。1987年,在王崇实35岁之时,夫妻俩吃了好多药,好不容易才生下了王冬。
中年得子,夫妻俩喜不自禁,看到王冬长得越来越英俊、越来越懂事,特别是到2006年,王冬长到178cm高,且成了一名大学生时,他们更加感到苦尽甘来,无比欣慰。
然而,命运在这时却跟他们开起了玩笑。2006年6月6日,平常看上去很健康的王冬脸上和身上的皮肤出现非正常的黄色,还全身乏力。夫妻俩连忙将王冬送到医院检查,检查发现是急性肝炎。于是王冬住进了北京佑安医院。
一个多月后,王冬的肝炎终于治愈了。谁知,正当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准备给王冬办理出院手续时,主治医生却表情凝重地告诉王崇实夫妇说,医院在对王冬进行出院前的例行检查时,发现他的肝炎虽治好了,但他身上还有一种更严重的血液病——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比白血病还要严重,白血病是人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的病,而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却是人体内失去了制造所有血细胞组成部分的功能所致的病,这种病一旦发现,生命消逝就会在旦夕之间,因而医院给王冬发了病危通知书。
在医生的建议下,2006年7月6日王冬转到了北京西苑中医院血液科治疗。
医生说,为了扼住死神的喉咙,只有用一种法国制造的、中文名叫“即复宁”的针剂才可能使这种病情发生逆转,或者先将病情稳定。而这种药每支需要1950元,病情危重时每天需注射7针,一个疗程是5天。也就是说如果要给王冬注射这种针剂的话,每天就得花上万元钱。
“如果注射‘即复宁’后不能逆转造血功能的话,还得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医生说:“但目前王冬的身体情况却暂不宜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原因是王冬体内的白细胞数量极低,极易感染,手术无法成功!”
听了医生的介绍后,王崇实说:“那就先给儿子注射这种法国生产的‘即复宁’吧!大不了我们将那笔存了一辈子的14万元钱用来先治病!”
但医生却告诉他说,14万元钱远远不够治疗王冬的病,如果要对王冬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话,前后大约得花80万元钱。要这么多钱啊!从哪儿去找这么多钱呢?王崇实倒抽了一口凉气。而原本以为花去血本后儿子的病就有救了的徐俊起听了医生的话后更加绝望地哭了起来。
“老婆别哭!花再多钱,我们也要救儿子!”虽然自己心中的痛苦不比妻子少,但王崇实却强装笑脸地安慰徐俊起道:“没钱我们就去借吧!”是啊,除了这个办法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那段时间,除了遭受强烈的心灵和精神上的折磨外,王崇实和徐俊起夫妻还被儿子的医药费折磨得焦头烂额。三个多月的治疗用去了44万多元,除了自己所有的积蓄14万元全用完外,他们还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因为他的朋友几乎都是去黑龙江插队十年后回北京的普通工人,且已先后退休,能借到这么多钱已经是奇迹了。由于钱的缺口太大,夫妻俩索性将房子也抵押给了银行……
最令他们吃惊的是,有一天,医生居然在王冬的枕头下发现了那封遗书,看了“遗书”中那些感人肺腑的话,夫妻俩抱头痛哭,同时在心里发誓说,就算拼上自己的一把老骨头,也一定要救儿子;就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也一定要努力!
怎么办啊?就在王崇实夫妻俩走投无路的时候,王崇实一个老战友对他说:“我知道有一个能耐很大的人,如果他愿意帮助你的话就好办了!”听了战友的话,王崇实犹如发现救命稻草般地追问道:“谁呀?”
“濮存昕!”
当他从战友口中听出这个名字时,心中顿时凉了半截。濮存昕是著名演员,很有影响力,可是自己跟他八杆子打不着,他凭什么帮自己呢?
“你也不要这么悲观,濮存昕曾经的生活也是多灾多难的,小时候还得过小儿麻痹症,连走路也得借助两条凳子才行。而且,心地善良的他出名后,时常参与一些慈善活动,出任慈善大使呢!”看王崇实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战友又对他说道:“他不也跟咱们一样在黑龙江北大荒当过知青吗?”
是的,自己曾经跟濮存昕都是北京72中的同学,只是年级比他高两级。1969年时,他们又随着学校其他80多名同学一起前往北大荒。但当时自己在1连,而濮存昕在29连,后来濮存昕又去了团部宣传队,他们之间并无实质性交往,回到北京后甚至彼此连面也没见过,从1969年到现在将近40年过去了,他还记得自己这个老校友、老战友吗?他会帮助自己吗?
知道他的顾虑后,老战友鼓励他说:“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不行呢?而且现在王冬等钱救命,你除了想尽一切办法外还能做什么?”想想朋友说得也对,于是那天晚上他便提笔给濮存昕写起信来。
信写好后,他又特地将儿子所写的那封“遗书”也复印了一份,跟自己写的信一起装进了信封,并仔细地封上了口。他听战友说,濮存昕的单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是他特地找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此封寄托着他沉甸甸希望的信交给了门卫,请门卫一定帮他转交给濮存昕。
信“寄”出去后,他又觉得茫然了。濮存昕是大名人,他每天都会收到影迷们的大量来信,他会在众多信件中看到自己这封救命信吗?还有,就算他能看到这封信,可他能记得自己吗?会搭理自己吗?
他没想到,濮存昕不仅很珍惜曾经的战友情,还特地委托以前的老领导、团政委张锋利买上一些水果和营养品来看望自己和儿子,所以他很高兴。
张锋利和赵红在对王冬的情况进行了一番嘘寒问暖后,临走时,张锋利从包里掏出了一大叠钞票递到王崇实的手上,对他说:“这是濮存昕特地委托我转交给你的,希望你们要坚强,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够让孩子战胜病魔的!”
原来,濮存昕收到王崇实寄给他的信后,虽然几乎想不起王崇实是谁了,但想到王崇实是自己的老战友,应该有难同当,于是他当即决定给王冬捐款1万元钱。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宛萍的积极支持。之后,濮存昕便委托正在他们家串门的张锋利代他去看王冬。
收到这一大笔钱后,王崇实激动得手也颤抖了起来。自己只是请老战友帮忙想想办法,却没想到濮存昕却主动捐上这么多钱,因而他心中的感激如滔滔江水,不停地翻滚。
正在这时,电话里传来了一个在电影《清凉寺钟声》、《最后的贵族》、《鲁迅》等影视剧里出现过的很熟悉的声音:“老战友,我是濮存昕,你写来的信收到了,我因为马上要去日本拍戏,没办法过去看你和王冬,所以请老领导张锋利去看你……”听到濮存昕的声音后,王崇实感动得哽咽起来,不知说什么才好。
  
振臂一呼拦截死神,义救大旗下爱心如潮涌
  
自从收到王崇实的来信后,虽然濮存昕忙得几乎脚不沾地,但他却将王冬的病情一直挂在心上。为了拯救王冬,他不仅自己捐款,还积极地向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老战友们介绍王冬的情况,并建议大家团结起来,帮王崇实一家人渡过难关。同时也向民政系统代为反映王冬的情况。
得知王冬在注射了叫‘即复宁’的法国药之后,病情一天天好转,完全有治愈的希望,或者在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有治愈的希望时,濮存昕很高兴,他特地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程前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王冬寻求帮助。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领导得知濮存昕此次前来是以一名老知青的身份,为给战友的儿子治病寻求帮助的情况后很感动,对他说,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会是为救助0~14岁的白血病儿童设立的,已经20岁的王冬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基金会方面会帮助王冬设立专门的账号寻求募捐,帮助王冬重新点燃生命。
濮存昕既是老战友们眼中的骄傲,也是老战友们心中的偶像,他的呼吁很快得到了回应。2007年2月4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联谊会干事吴淑华女士特地在北京公主坟木樨地组织了原2师15团1连的老战友为王冬捐款的主题联谊会,在北京的30多个老战友为王冬捐献了6000多元钱。
2007年2月15日,北京朝阳区民政局给王冬捐献了2万元钱;王崇实所在的北京南磨坊社区又给王冬捐献了5000元钱;他家小区的老街坊得知王冬病情后,也自发行动起来,为王冬捐献了5000多元钱……
另外,高效林、韩以中、柏冬友、李美全、王坤等老战友又单独各捐助了1000元钱。
在此之后,濮存昕便经常给王崇实和王冬打电话,询问王冬的病情。2007年2月4日,刚刚从外地拍戏回到北京的濮存昕特地约请王崇实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见面。见面时,濮存昕仔细询问了王冬的近况,当得知王冬病情相对于之前有所好转,且已经走出隔离舱,回家暂时休养时,很高兴,并再次为王冬捐献了5000元钱。
2007年4月14日,一个电话打到了王崇实的手机上,叫他到中国红十字会去一趟,他急匆匆地赶到后,一个陌生的人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这个人自我介绍说,他是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总监凌红江,他特地代表湖南卫视公共频道、湖南红十字会给他带来了10万元捐款。
10万元啊!这真是雪中送炭呀!凌红江握着王崇实的手告诉了他这10万元钱的来历:
2007年3月24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湖南省慈善总会、湖南省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报社等共同举办的跨年度大型公益慈善系列活动——“善行2007”在长沙启动。
因为著名演员濮存昕一直热衷于慈善事业,所以该活动组委会特地请他出任“善行2007”形象大使。
在该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濮存昕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支持公益事业,奉献爱心投身慈善,并当场捐款献爱心,同时还现场泼墨,写下了一个“善”字,并拍得善款2万元;之后,他又捐出他珍藏的影碟和临摹书法作品拍卖得善款3万元……
就在活动现场,濮存昕想到了自己的老战友王崇实,以及正在饱受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煎熬的王冬,于是他将王冬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及痛苦的心愿讲给了现场的观众听,引得观众们泪水涟涟,唏嘘不已。因而“善行2007大型公益慈善活动”组委会经过研究后决定,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上通过义卖及现场观众所捐的10万元钱全部转捐给王冬治病,并特地委派湖南卫视公共频道策划总监凌红江带着这笔捐款前往北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总部,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将其转交给王崇实。因为那天濮存昕无法抽身前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总部参加转捐仪式,但他特地给凌红江打来电话,代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老战友们对“善行2007大型公益慈善活动”组委会这一义举表示感谢。
听了凌红江的讲述,王崇实心中对濮存昕的感激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受濮存昕爱心行动的影响,许多与北大荒无关的人士参与到了拯救王冬的行动中来……
虽然王冬现在身上的疾病还没有根除,要通过做移植手术彻底康复还需要40多万元,但是有濮存昕的无私帮助,有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么多老战友所结成的爱心联盟,有朝阳区民政局的关怀,有居委会和邻居的一角钱一块钱的捐助,有我爱北京网运营总监王卫星等好心网友的关心,以及中国红十字会和湖南卫视公共频道的联合策划……王崇实看到了儿子康复的光明,他相信有好心的人们继续帮助王冬,一定能使王冬挣脱死神的纠缠,重新迎来生命的曙光!
  
(未经作者同意,本文谢绝转载、转发、上网)
  
责编/晓辉
                            
                            
                            
                        
                            
                        电话是著名演员濮存昕打来的——自从王冬被查出得了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王崇实一家从此没有了欢笑。但让他们感动的是,濮存昕得知王冬的病情后,却一次又一次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接过濮存昕的电话之后,想到自己这个近40年没有交往的老战友如此关心自己和儿子,王崇实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
濮存昕收到求助信,老战友独生子命悬一线
2006年9月27日,著名电影演员濮存昕刚刚从天津拍戏回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门卫便递给了他一大摞信件。他在一一翻看这些信件的时候,目光被一封称他为老战友的信件吸引住了。拆开信来,里面掉出两张信笺,一张是手写体,一张是复印件。只见手写体上这样写着:
濮存昕老战友:
您好!
我是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师15团1连的王崇实,当时您在团部宣传队。可能您不记得我了,甚至连想都想不起来了。
今天我冒昧地给您写信,是为我儿子的事。我的儿子王冬今年20岁,是北京城市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今年7月被医院检查得了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先用药调养再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医院住了4个多月,花费了40多万元,已经欠债20多万元。而这20多万元是我向所有亲戚朋友借的。花掉这一大笔钱仅只是对我儿子进行暂时的身体调养,而要对他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话,还得需要40多万元钱,可是我已经向战友们借遍了,也将房子抵押给了银行,再也筹不到钱了。
我儿子王冬是我跟妻子在35岁高龄时才生下的一个独生子,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医院给他下的病危通知书后,担心花掉我们养老钱的他多次提出结束治疗。他想的不是他自己行将消失的生命,而是父母的幸福,并因此写下了一封感人的遗书,这封遗书看得我们肝肠寸断。
看到懂事孝顺的儿子时时都可能被死神夺去年青的生命,我特地冒昧地给您写信,想请您帮我想想办法,看是否能够通过关系给我儿子减免一些医药费;或者介绍一二个慈善人士暂时借些钱给我们。相信我,等我孩子的病好后,我们全家变牛变马也会还上所借的钱的!
打扰您了,如果您在看了此信后觉得有什么不妥,请您原谅,并理解这是一个父亲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的手机号是133663006**,希望能得到您的回音!
祝您健康幸福,
事业更加红火!
您的老战友王崇实
2006年9月26日
这个名叫王崇实的人是谁呢?濮存昕在脑海中努力搜索着记忆的同时,又看起那张复印件的信笺来:
敬爱的爸爸妈妈:
亲爱的天下所有帮助过我和我们家的好心人:
自从7月6日我患上了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后,父母就吃不好,睡不香,心力交瘁;为了救我,他们不仅将自己养老的钱全都用在了给我治病上,还向亲朋好友四处借债,连房子也抵押了……看着这么多钱如流水般地被我花掉,我的心里就极度痛苦!我的生命逝去不足惜,可是我死后年迈退休的父母怎么能还上这么多钱啊!
…………
我的爸爸已经54岁,妈妈已经53岁。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却一整天地为我操心,为我担惊受怕,连自己的高血压也不顾,我心里特难受。所以,我偶尔跟父母生气,我想以这种方式让他们恨我,并放弃对我的治疗。我认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解脱,我内心的痛苦和负罪也才能稍微得到一些缓解。
……
濮存昕在读着这封信的时候,眼泪不知不觉地落了下来,被信中那个叫王冬的孩子深深地感动了。虽然他看完了信依然想不起来王崇实是谁,但因为是知青战友遇到了难处,他当即联系了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北京联谊会的张锋利和赵红去了解情况,看信中所述是否确有其事。
临危救命挺身而出,濮存昕念旧情仗义出手
2006年9月28日,当张锋利与赵红来到西苑中医院血液科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那个名叫王冬的孩子正在隔离舱里接受治疗。
而王冬的父亲王崇实,也正是他们以前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的老战友。虽然已经几十年没有见面,但是面相看上去却是那么熟悉,他写给濮存昕的信中的内容也全部属实:
王崇实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初中毕业的他从北京到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服役。1975年,他与当地一位名叫徐俊起的女孩结了婚。
1978年,王崇实回到北京,两年后,妻子徐俊起也到了北京。1987年,在王崇实35岁之时,夫妻俩吃了好多药,好不容易才生下了王冬。
中年得子,夫妻俩喜不自禁,看到王冬长得越来越英俊、越来越懂事,特别是到2006年,王冬长到178cm高,且成了一名大学生时,他们更加感到苦尽甘来,无比欣慰。
然而,命运在这时却跟他们开起了玩笑。2006年6月6日,平常看上去很健康的王冬脸上和身上的皮肤出现非正常的黄色,还全身乏力。夫妻俩连忙将王冬送到医院检查,检查发现是急性肝炎。于是王冬住进了北京佑安医院。
一个多月后,王冬的肝炎终于治愈了。谁知,正当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准备给王冬办理出院手续时,主治医生却表情凝重地告诉王崇实夫妇说,医院在对王冬进行出院前的例行检查时,发现他的肝炎虽治好了,但他身上还有一种更严重的血液病——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比白血病还要严重,白血病是人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的病,而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却是人体内失去了制造所有血细胞组成部分的功能所致的病,这种病一旦发现,生命消逝就会在旦夕之间,因而医院给王冬发了病危通知书。
在医生的建议下,2006年7月6日王冬转到了北京西苑中医院血液科治疗。
医生说,为了扼住死神的喉咙,只有用一种法国制造的、中文名叫“即复宁”的针剂才可能使这种病情发生逆转,或者先将病情稳定。而这种药每支需要1950元,病情危重时每天需注射7针,一个疗程是5天。也就是说如果要给王冬注射这种针剂的话,每天就得花上万元钱。
“如果注射‘即复宁’后不能逆转造血功能的话,还得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医生说:“但目前王冬的身体情况却暂不宜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原因是王冬体内的白细胞数量极低,极易感染,手术无法成功!”
听了医生的介绍后,王崇实说:“那就先给儿子注射这种法国生产的‘即复宁’吧!大不了我们将那笔存了一辈子的14万元钱用来先治病!”
但医生却告诉他说,14万元钱远远不够治疗王冬的病,如果要对王冬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话,前后大约得花80万元钱。要这么多钱啊!从哪儿去找这么多钱呢?王崇实倒抽了一口凉气。而原本以为花去血本后儿子的病就有救了的徐俊起听了医生的话后更加绝望地哭了起来。
“老婆别哭!花再多钱,我们也要救儿子!”虽然自己心中的痛苦不比妻子少,但王崇实却强装笑脸地安慰徐俊起道:“没钱我们就去借吧!”是啊,除了这个办法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那段时间,除了遭受强烈的心灵和精神上的折磨外,王崇实和徐俊起夫妻还被儿子的医药费折磨得焦头烂额。三个多月的治疗用去了44万多元,除了自己所有的积蓄14万元全用完外,他们还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因为他的朋友几乎都是去黑龙江插队十年后回北京的普通工人,且已先后退休,能借到这么多钱已经是奇迹了。由于钱的缺口太大,夫妻俩索性将房子也抵押给了银行……
最令他们吃惊的是,有一天,医生居然在王冬的枕头下发现了那封遗书,看了“遗书”中那些感人肺腑的话,夫妻俩抱头痛哭,同时在心里发誓说,就算拼上自己的一把老骨头,也一定要救儿子;就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也一定要努力!
怎么办啊?就在王崇实夫妻俩走投无路的时候,王崇实一个老战友对他说:“我知道有一个能耐很大的人,如果他愿意帮助你的话就好办了!”听了战友的话,王崇实犹如发现救命稻草般地追问道:“谁呀?”
“濮存昕!”
当他从战友口中听出这个名字时,心中顿时凉了半截。濮存昕是著名演员,很有影响力,可是自己跟他八杆子打不着,他凭什么帮自己呢?
“你也不要这么悲观,濮存昕曾经的生活也是多灾多难的,小时候还得过小儿麻痹症,连走路也得借助两条凳子才行。而且,心地善良的他出名后,时常参与一些慈善活动,出任慈善大使呢!”看王崇实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战友又对他说道:“他不也跟咱们一样在黑龙江北大荒当过知青吗?”
是的,自己曾经跟濮存昕都是北京72中的同学,只是年级比他高两级。1969年时,他们又随着学校其他80多名同学一起前往北大荒。但当时自己在1连,而濮存昕在29连,后来濮存昕又去了团部宣传队,他们之间并无实质性交往,回到北京后甚至彼此连面也没见过,从1969年到现在将近40年过去了,他还记得自己这个老校友、老战友吗?他会帮助自己吗?
知道他的顾虑后,老战友鼓励他说:“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不行呢?而且现在王冬等钱救命,你除了想尽一切办法外还能做什么?”想想朋友说得也对,于是那天晚上他便提笔给濮存昕写起信来。
信写好后,他又特地将儿子所写的那封“遗书”也复印了一份,跟自己写的信一起装进了信封,并仔细地封上了口。他听战友说,濮存昕的单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是他特地找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此封寄托着他沉甸甸希望的信交给了门卫,请门卫一定帮他转交给濮存昕。
信“寄”出去后,他又觉得茫然了。濮存昕是大名人,他每天都会收到影迷们的大量来信,他会在众多信件中看到自己这封救命信吗?还有,就算他能看到这封信,可他能记得自己吗?会搭理自己吗?
他没想到,濮存昕不仅很珍惜曾经的战友情,还特地委托以前的老领导、团政委张锋利买上一些水果和营养品来看望自己和儿子,所以他很高兴。
张锋利和赵红在对王冬的情况进行了一番嘘寒问暖后,临走时,张锋利从包里掏出了一大叠钞票递到王崇实的手上,对他说:“这是濮存昕特地委托我转交给你的,希望你们要坚强,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够让孩子战胜病魔的!”
原来,濮存昕收到王崇实寄给他的信后,虽然几乎想不起王崇实是谁了,但想到王崇实是自己的老战友,应该有难同当,于是他当即决定给王冬捐款1万元钱。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宛萍的积极支持。之后,濮存昕便委托正在他们家串门的张锋利代他去看王冬。
收到这一大笔钱后,王崇实激动得手也颤抖了起来。自己只是请老战友帮忙想想办法,却没想到濮存昕却主动捐上这么多钱,因而他心中的感激如滔滔江水,不停地翻滚。
正在这时,电话里传来了一个在电影《清凉寺钟声》、《最后的贵族》、《鲁迅》等影视剧里出现过的很熟悉的声音:“老战友,我是濮存昕,你写来的信收到了,我因为马上要去日本拍戏,没办法过去看你和王冬,所以请老领导张锋利去看你……”听到濮存昕的声音后,王崇实感动得哽咽起来,不知说什么才好。
振臂一呼拦截死神,义救大旗下爱心如潮涌
自从收到王崇实的来信后,虽然濮存昕忙得几乎脚不沾地,但他却将王冬的病情一直挂在心上。为了拯救王冬,他不仅自己捐款,还积极地向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老战友们介绍王冬的情况,并建议大家团结起来,帮王崇实一家人渡过难关。同时也向民政系统代为反映王冬的情况。
得知王冬在注射了叫‘即复宁’的法国药之后,病情一天天好转,完全有治愈的希望,或者在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有治愈的希望时,濮存昕很高兴,他特地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程前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王冬寻求帮助。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领导得知濮存昕此次前来是以一名老知青的身份,为给战友的儿子治病寻求帮助的情况后很感动,对他说,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会是为救助0~14岁的白血病儿童设立的,已经20岁的王冬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基金会方面会帮助王冬设立专门的账号寻求募捐,帮助王冬重新点燃生命。
濮存昕既是老战友们眼中的骄傲,也是老战友们心中的偶像,他的呼吁很快得到了回应。2007年2月4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联谊会干事吴淑华女士特地在北京公主坟木樨地组织了原2师15团1连的老战友为王冬捐款的主题联谊会,在北京的30多个老战友为王冬捐献了6000多元钱。
2007年2月15日,北京朝阳区民政局给王冬捐献了2万元钱;王崇实所在的北京南磨坊社区又给王冬捐献了5000元钱;他家小区的老街坊得知王冬病情后,也自发行动起来,为王冬捐献了5000多元钱……
另外,高效林、韩以中、柏冬友、李美全、王坤等老战友又单独各捐助了1000元钱。
在此之后,濮存昕便经常给王崇实和王冬打电话,询问王冬的病情。2007年2月4日,刚刚从外地拍戏回到北京的濮存昕特地约请王崇实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见面。见面时,濮存昕仔细询问了王冬的近况,当得知王冬病情相对于之前有所好转,且已经走出隔离舱,回家暂时休养时,很高兴,并再次为王冬捐献了5000元钱。
2007年4月14日,一个电话打到了王崇实的手机上,叫他到中国红十字会去一趟,他急匆匆地赶到后,一个陌生的人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这个人自我介绍说,他是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总监凌红江,他特地代表湖南卫视公共频道、湖南红十字会给他带来了10万元捐款。
10万元啊!这真是雪中送炭呀!凌红江握着王崇实的手告诉了他这10万元钱的来历:
2007年3月24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湖南省慈善总会、湖南省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报社等共同举办的跨年度大型公益慈善系列活动——“善行2007”在长沙启动。
因为著名演员濮存昕一直热衷于慈善事业,所以该活动组委会特地请他出任“善行2007”形象大使。
在该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濮存昕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支持公益事业,奉献爱心投身慈善,并当场捐款献爱心,同时还现场泼墨,写下了一个“善”字,并拍得善款2万元;之后,他又捐出他珍藏的影碟和临摹书法作品拍卖得善款3万元……
就在活动现场,濮存昕想到了自己的老战友王崇实,以及正在饱受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煎熬的王冬,于是他将王冬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及痛苦的心愿讲给了现场的观众听,引得观众们泪水涟涟,唏嘘不已。因而“善行2007大型公益慈善活动”组委会经过研究后决定,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上通过义卖及现场观众所捐的10万元钱全部转捐给王冬治病,并特地委派湖南卫视公共频道策划总监凌红江带着这笔捐款前往北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总部,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将其转交给王崇实。因为那天濮存昕无法抽身前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总部参加转捐仪式,但他特地给凌红江打来电话,代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老战友们对“善行2007大型公益慈善活动”组委会这一义举表示感谢。
听了凌红江的讲述,王崇实心中对濮存昕的感激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受濮存昕爱心行动的影响,许多与北大荒无关的人士参与到了拯救王冬的行动中来……
虽然王冬现在身上的疾病还没有根除,要通过做移植手术彻底康复还需要40多万元,但是有濮存昕的无私帮助,有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么多老战友所结成的爱心联盟,有朝阳区民政局的关怀,有居委会和邻居的一角钱一块钱的捐助,有我爱北京网运营总监王卫星等好心网友的关心,以及中国红十字会和湖南卫视公共频道的联合策划……王崇实看到了儿子康复的光明,他相信有好心的人们继续帮助王冬,一定能使王冬挣脱死神的纠缠,重新迎来生命的曙光!
(未经作者同意,本文谢绝转载、转发、上网)
责编/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