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了价值的八个性质。阐述了单一价值与非单一价值的概念及关系。说明了价值转移的两种形式。提出了一些价值性质的原则及公式。阐述了交换性、替代性和替换性的几种情况。
【关键词】价值量价值的性质
一、理论简介
价值是经济中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性质是价值的一种理论。价值的性质是通过经济业务的分析和资产价格的分析得出的。价值的性质支配着或主导着经济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实质,是经济活动的基石。
二、性质内容
1.单一性。价值是独立的一个。
2.消失性。价值由有变无。
3.转移性。价值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价值总量不变。
4.分性。一个价值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价值总量不变。
5.合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合成一个价值,价值总量不变。
6.交换性。价值与价值交换,交换一方各价值之和等于交换另一方各价值之和。
7.替代性。价值消失,别的价值替代它,价值总量不变或数量相等。
8.替换性。价值转移,别的价值替换它,各替换价值之和等于各被替换价值之和。
三、详细解释
1.单一性。价值是独立的一个。
价值既是质又是量,是质与量的统一。量的纯度是百分之百,所以价值的纯度也是百分之百。价值的单一性是由价值纯度决定的。例如:银行存款10000元、固定资产100000元、应收账款30000元。我们可以看出10000元、100000元、30000元都是独立的一个。这些都是由价值纯度决定的。
单一价值和非单一价值是价值的存在。价值有存在就有消失。消失是价值的又一个性质,即消失性。
2.消失性。价值由有变无。
例如:某企业收到所欠的货款30000元,存入银行。
从上例看出应收账款的价值30000元消失。
价值消失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大概有这几种。
一是应收款项得到回收。应收款项的价值消失,别的价值替代它。
二是资产的毁损。资产的价值消失。
三是资产的减值损失。资产的价值部分消失即非单一价值消失。
四是资产的盘亏。资产的价值消失。
五是消费。消费也是价值的消失。价值的消失应是消费或视为消费。除应收款项的价值除外。价值的消失有单一价值的消失,也有非单一价值消失。比如应收款项得到回收,应收款项的价值消失,这个价值是单一价值。资产减值损失,资产的价值是单一价值,资产的减值损失是部分损失,即资产的价值部分消失。是非单一价值消失。
3.转移性。价值转移。
例如:某企业从信贷公司借入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4%的长期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
从上例看出货币的价值100000元从信贷公司转移到企业。
价值转移有两种形式:
形式一:价值从一种所有改变到另一种所有。
例如:企业向银行借款100000元。
价值100000元由银行改变到企业。
价值由一种所有改变到另一种所有是怎样进行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一般人类劳动。价值与商品部可分离,随着商品或货币的转移,价值也发生转移。
形式二:价值从一种所属改变到另一种所属。
例如:原材料的价值3000元转移到产品中去。
价值3000元由原材料改变到产品中去。
价值转移的原则:价值总量不变。
上例中货币的价值转移前是100000元,转移后也是100000元。价值总量不变。
价值有全部转移和部分转移。一个价值一部分一部分转移即非单一价值转移,价值就分成多个价值。
4.分性。一个价值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
例如:丙公司3年前收到政府无偿拨付的房屋一栋,入账价值为5000000元,3年累计折旧1000000元,由于公司未能履行政府的协议条款,被政府要求返还房屋。
从上例中固定资产5000000元分成兩个价值,一个价值是累计折旧1000000元转移到产品中去,一个价值是4000000元归还政府。
价值分为单一价值分和非单一价值分。非单一价值分。例如:一个价值转移了一部分,又消失了一部分,还剩下一部分。单一价值由三个非单一价值组成。消失的是非单一价值。剩下的也是非单一价值。又分成两个价值。
价值分的原则:价值总量不变。
上例中固定资产是5000000元,分成两个价值,一个是1000000元,一个是元。价值总量也是5000000元。价值总量不变。
5.合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合成一个价值。
例如:某企业将生产成本50000元,制造费用5000元,应付职工薪酬10000元,归集于产品中。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原材料的价值(生产成本)50000元,机器厂房的折旧(制造费用)5000元和职工劳动力的价值(应付职工薪酬)10000元合成产品成本价值(产成品)65000元。
价值合的原则:价值总量不变。
上例中价值合成前总量为50000元+5000元+10000元=65000元,价值合成后仍为65000元。价值总量不变。
6.交换性。价值与价值交换。
例如:某企业购入一批原材料3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不考虑增值税。
从上例看出材料的价值30000元与银行存款的价值30000元交换了。
价值与价值交换是通过(1)商品与商品的交换。(2)商品与货币的交换。(3)货币与货币的交换来实现的。 上例中就是物与货币的交换来实现的。
价值交换的三种情况:
情况一:一个价值交换一个价值。
情况二:一个价值交换多个价值或多个价值交换一个价值。
情况三:多个价值交换多个价值。
价值交换的原则:交换一方各价值之和等于交换另一方各价值之和。
价值交换的公式:ΣAi=ΣBj
Ai——交换一方各个价值
Bj——交换另一方各个价值
上例中交换一方各价值之和为30000元,交换另一方各价值之和也是30000元。交换一方各价值之和等于交换另一方各价值之和。
7.替代性。价值消失,别的价值替代它。
例如:6月1日某企业为期3个月的承兑汇票23400元到期,A公司无力支付票据且未签发新票据。
从上例看出应收票据的价值23400元消失,应收账款的价值23400元替代它。
价值替代性的四种情况:
情况一:一个价值替代一个价值。
情况二:一个价值替代多个价值。
情况三:多个价值替代一个价值。
情况四:多个价值替代多个价值。
价值替代的原则:价值总量不变。
上例中应收票据的价值23400元消失,应收账款的价值23400元替代它。价值总量仍然是23400元。价值总量不变。
8.替换性。价值转移,别的价值替换它。
例如:某企业将现金10000元存入银行。
从上例看出现金的价值10000元转移,银行存款的价值10000元替换它。
價值替换性的四种情况:
情况一:一个价值替换一个价值。
情况二:一个价值替换多个价值。
情况三:多个价值替换一个价值。
情况四:多个价值替换多个价值。
价值替换的原则:各替换价值之和等于各被替换价值之和。
价值替换的公式:ΣAi=ΣBj
Ai——各替换价值
Bj——各被替换价值
上例中各替换价值之和为10000元,各被替换价值之和也是10000元。各替换价值之和等于各被替换价值之和。
【关键词】价值量价值的性质
一、理论简介
价值是经济中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性质是价值的一种理论。价值的性质是通过经济业务的分析和资产价格的分析得出的。价值的性质支配着或主导着经济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实质,是经济活动的基石。
二、性质内容
1.单一性。价值是独立的一个。
2.消失性。价值由有变无。
3.转移性。价值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价值总量不变。
4.分性。一个价值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价值总量不变。
5.合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合成一个价值,价值总量不变。
6.交换性。价值与价值交换,交换一方各价值之和等于交换另一方各价值之和。
7.替代性。价值消失,别的价值替代它,价值总量不变或数量相等。
8.替换性。价值转移,别的价值替换它,各替换价值之和等于各被替换价值之和。
三、详细解释
1.单一性。价值是独立的一个。
价值既是质又是量,是质与量的统一。量的纯度是百分之百,所以价值的纯度也是百分之百。价值的单一性是由价值纯度决定的。例如:银行存款10000元、固定资产100000元、应收账款30000元。我们可以看出10000元、100000元、30000元都是独立的一个。这些都是由价值纯度决定的。
单一价值和非单一价值是价值的存在。价值有存在就有消失。消失是价值的又一个性质,即消失性。
2.消失性。价值由有变无。
例如:某企业收到所欠的货款30000元,存入银行。
从上例看出应收账款的价值30000元消失。
价值消失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大概有这几种。
一是应收款项得到回收。应收款项的价值消失,别的价值替代它。
二是资产的毁损。资产的价值消失。
三是资产的减值损失。资产的价值部分消失即非单一价值消失。
四是资产的盘亏。资产的价值消失。
五是消费。消费也是价值的消失。价值的消失应是消费或视为消费。除应收款项的价值除外。价值的消失有单一价值的消失,也有非单一价值消失。比如应收款项得到回收,应收款项的价值消失,这个价值是单一价值。资产减值损失,资产的价值是单一价值,资产的减值损失是部分损失,即资产的价值部分消失。是非单一价值消失。
3.转移性。价值转移。
例如:某企业从信贷公司借入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4%的长期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
从上例看出货币的价值100000元从信贷公司转移到企业。
价值转移有两种形式:
形式一:价值从一种所有改变到另一种所有。
例如:企业向银行借款100000元。
价值100000元由银行改变到企业。
价值由一种所有改变到另一种所有是怎样进行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一般人类劳动。价值与商品部可分离,随着商品或货币的转移,价值也发生转移。
形式二:价值从一种所属改变到另一种所属。
例如:原材料的价值3000元转移到产品中去。
价值3000元由原材料改变到产品中去。
价值转移的原则:价值总量不变。
上例中货币的价值转移前是100000元,转移后也是100000元。价值总量不变。
价值有全部转移和部分转移。一个价值一部分一部分转移即非单一价值转移,价值就分成多个价值。
4.分性。一个价值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
例如:丙公司3年前收到政府无偿拨付的房屋一栋,入账价值为5000000元,3年累计折旧1000000元,由于公司未能履行政府的协议条款,被政府要求返还房屋。
从上例中固定资产5000000元分成兩个价值,一个价值是累计折旧1000000元转移到产品中去,一个价值是4000000元归还政府。
价值分为单一价值分和非单一价值分。非单一价值分。例如:一个价值转移了一部分,又消失了一部分,还剩下一部分。单一价值由三个非单一价值组成。消失的是非单一价值。剩下的也是非单一价值。又分成两个价值。
价值分的原则:价值总量不变。
上例中固定资产是5000000元,分成两个价值,一个是1000000元,一个是元。价值总量也是5000000元。价值总量不变。
5.合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合成一个价值。
例如:某企业将生产成本50000元,制造费用5000元,应付职工薪酬10000元,归集于产品中。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原材料的价值(生产成本)50000元,机器厂房的折旧(制造费用)5000元和职工劳动力的价值(应付职工薪酬)10000元合成产品成本价值(产成品)65000元。
价值合的原则:价值总量不变。
上例中价值合成前总量为50000元+5000元+10000元=65000元,价值合成后仍为65000元。价值总量不变。
6.交换性。价值与价值交换。
例如:某企业购入一批原材料3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不考虑增值税。
从上例看出材料的价值30000元与银行存款的价值30000元交换了。
价值与价值交换是通过(1)商品与商品的交换。(2)商品与货币的交换。(3)货币与货币的交换来实现的。 上例中就是物与货币的交换来实现的。
价值交换的三种情况:
情况一:一个价值交换一个价值。
情况二:一个价值交换多个价值或多个价值交换一个价值。
情况三:多个价值交换多个价值。
价值交换的原则:交换一方各价值之和等于交换另一方各价值之和。
价值交换的公式:ΣAi=ΣBj
Ai——交换一方各个价值
Bj——交换另一方各个价值
上例中交换一方各价值之和为30000元,交换另一方各价值之和也是30000元。交换一方各价值之和等于交换另一方各价值之和。
7.替代性。价值消失,别的价值替代它。
例如:6月1日某企业为期3个月的承兑汇票23400元到期,A公司无力支付票据且未签发新票据。
从上例看出应收票据的价值23400元消失,应收账款的价值23400元替代它。
价值替代性的四种情况:
情况一:一个价值替代一个价值。
情况二:一个价值替代多个价值。
情况三:多个价值替代一个价值。
情况四:多个价值替代多个价值。
价值替代的原则:价值总量不变。
上例中应收票据的价值23400元消失,应收账款的价值23400元替代它。价值总量仍然是23400元。价值总量不变。
8.替换性。价值转移,别的价值替换它。
例如:某企业将现金10000元存入银行。
从上例看出现金的价值10000元转移,银行存款的价值10000元替换它。
價值替换性的四种情况:
情况一:一个价值替换一个价值。
情况二:一个价值替换多个价值。
情况三:多个价值替换一个价值。
情况四:多个价值替换多个价值。
价值替换的原则:各替换价值之和等于各被替换价值之和。
价值替换的公式:ΣAi=ΣBj
Ai——各替换价值
Bj——各被替换价值
上例中各替换价值之和为10000元,各被替换价值之和也是10000元。各替换价值之和等于各被替换价值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