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理念的资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尚在不断探索中。本文针对资环专业发展十余年来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创新为理念,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理论基础、区域资源规划管理技术与技能、信息技术与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等课程模块,希望为培养资环专业创新性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资环专业;模块化课程;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22-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简称“资环专业”)是地理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主要培养具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全国已有163所高等院校开设资环专业,开设的院校既有地理学科基础的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也有具有农、林、地优势学科的院校,还有财经院校及其他地方院校。这些院校都从自身专业基础和优势学科出发,构建了颇具特色的资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方案基本上都处于比较基础性的阶段,系统性不强,不成体系,以传统的地理、地质科学体系框架下的课程设置为主,虽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足,难以较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对资环专业人才的要求。为此,怎样构建以创新理念为指导,面向未来、面向市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资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
  当今社会属于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所谓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因此,创新教育的理念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其实质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及创新素质培养规律,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当前资环专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资环专业的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程,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专业发展的背景,还要敏锐地发现本专业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球性的资源、环境和城镇发展问题日渐突出的大背景下,资环专业应运而生。在中国城镇快速发展、与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资环专业如何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等问题都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资环专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开设本专业的学校之间沟通不足,缺乏统一的培养模式。由于开设资环专业的院校类型多种多样,也就是说,专业所依托的平台各种各样,各院校的资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地体现了学校自身的个性与特色,地域差别较大,缺乏学校之间的沟通,没有相对统一的培养模式。其次,专业教学当中,学生缺乏主动性。从长期资环专业的教学效果调研来看,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地位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仍然体现出教师的主要地位,显示出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也难以达到高要求。最后,资环专业的专业定位不明确。这主要是由于开设的课程结构所导致。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资环专业培养定位与市场有所偏离。如此下去,不仅社会对资环专业的学生会可能会逐渐失去信心,就连资环专业毕业的学生对自己以后的就业去向也会感到迷茫。因此资环专业的明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这也给资环专业课程模块设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要求。
  三、基于创新理念的资环专业课程模块设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是一门综合型的学科,其人才培养需要传承和发挥地理科学与资源规划管理的传统优势,运用现代的地理信息系统与管理新技术方法。因此,地理科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应作为专业主干学科,这些课程突出了以人类环境、人地关系和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和资源科学及其相关科学的地位,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资源、环境等深刻思考的能力。同时,资环专业人才培养更要树立创新理念,面向未来,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找准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客观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层次以及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竞争优势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模块化课程设计对培养资环专业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既有利于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理论基础模块。该模块以地理科学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3S技术)为支撑手段,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与现代环境与科学资源观,掌握区域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形成一种区域性、综合性的空间思维。主要课程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区域资源规划管理技术与技能模块。该模块是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重点,以区域经济地理、区域规划原理、地图与测量、工程概预算等课程作为该模块的主要核心课程。信息技术与操作技能模块。地理学科的信息技术优势是该模块的良好基础和重要平台,该模块主要设置数据库、计算机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GIS软件与应用、仿真技术等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模块。根据不同培养方向分别设置,如对于“不动产管理”专业方向,为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区域宏观规划思想、创新的不动产管理理念,熟练掌握现代企业信息管理技术。对于“区域物流规划与应用”专业方向,通过对区域物流学、物流规划原理、物流控制与3S技术等课程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现代企业信息管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相结合的专业技能,拥有扎实的资源管理与企业决策空间分析能力,能从事物流管理、区域物流规划、商品运输、仓储管理、电子商务等工作的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资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尚在不断探索中。只有以创新为理念,面向未来,找准定位,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才能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培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8.
  [2]王如渊,翟有龙,唐小平,等.对我国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78-82.
  [3]邹家红,袁开国,刘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1):110-113.
  [4]杨木壮,叶萍,谢献春,等.高校资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陕西教育,2008,(7):25,19.
  [5]谢献春等,试论高校物业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增刊:46-49.
  [6]谢献春,杨木壮,林媚珍.物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探析[J].现代物业,2007,(02x):24-25.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tjk119),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10A144)
  作者简介:杨木壮(1965-),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与国土资源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承受水平作用时,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在地震过程中,当地面运动加剧时,结构反应呈现出明显的塑性。并通过塑性变形耗散能量,这对于抵御地震作用是极有利的
作为我国未来发展与建设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更是践行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九次全国代
通过研究人体上肢运动时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探讨人体上肢肌肉功能状态的精确评价指标,及在肌肉功能预测、诊断及康复疗效评价方面的意义,为肌电假肢等康复设备提供设计参
<正>"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是一个凝聚了众多五邑华侨乡愁的地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承载着远洋的寄托。然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
<正>通过研究学生作业错题,教师能把准学生的"脉",并且能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恰恰也是教师改善教学的机遇。学生作业中的错题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缺点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