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A血型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n2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用单克隆抗体(McAb)及ABC免疫酶技术对58例根治术后经长期随访的大肠癌病例肿瘤局部Leu7+细胞进行了计数观察,并对比其数量与肿瘤转移及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肿瘤局部浸润Leu7+细胞数极少,甚至完全缺如,局部浸润Leu7+细胞数量与肿瘤生长、转移及病人预后之间也未见任何相关关系,作者认为Leu7+细胞在进展期大肠癌等肿瘤的局部免疫反应中似无重要作用。
采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小鼠,取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株SP2/OAg融合获得四株分泌抗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试验表明抗体能识别类毒素中特异有效成分中表位,属IgG1类;抗体亲和力K值(介离常数)为3.0×10-7M-8.3×10-7M。用McAb制备的免疫吸附柱提纯精破类获得单一组分,具有明显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本文报致病性脑膜炎球菌A、B、C、Y及W135等菌群的群特异多糖单价及混合多价冻干致敏血球的制备与初步应用。经检定,各群血球与各群相应免疫兔血清呈群特异凝集。效价达1∶1600-1∶6400,而各群间在1∶20无交义。用138份健康人血清与各群单价及混合多价血球作血凝试验其几何平均滴度(GMT)均在1∶4以下。14份A群流脑患者血清仅与A群及混合多价致敏血球起特异凝集。此制剂易于保存,使用方法简单
实验用乙脑McAbI4致敏的羊血球(M-RBC)作反向被动血球凝集试验(RPHA)和反向被动血球凝集抑制试验(RPHI)检查乙脑抗原和抗体。结果发现M-RBC的RPHA有较高的特异性,只和乙脑病毒发生反应,而不和乙脑有共同抗原的西尼罗热病毒和登革热病毒发生反应。实验比较了血抑试验(HI)和RPHI在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的应用,结果发现两法的阳性率基本一致,RPHI的敏感性稍高些。40例临床
用94D1、94C3两株抗恶性疟原虫McAb分别免疫家兔,经过吸收获得了兔抗94D1及94C3独特型抗体从而建立了94D1Id—Anti94D1Id和94C3Id—Anti94C3Id两组4 i试验系统。以双扩和SPRIA等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1)经过吸收、提纯后的两种抗独特型抗体具有针对相应独特型决定簇的特异性。(2)在足够抗原浓度条件下,恶性疟原虫分别对94D1Id—Anti94D1Id和9
期刊
为获取弧菌产毒菌株的减毒或无毒突变株,对以亚硝基甲基脲诱发的霍乱弧菌569B株营养缺陷突变株的产毒能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ELISA法测毒,大多数突变株比其原株呈现产毒下降趋势。在家兔肠段结扎法测定毒力的9株突变株中,有4株呈现阴性,其中2株ELISA法测毒也为阴性,以LT-DNA基因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放射自显影侦检上述9株突变株的产毒基因,结果均为阳性。另有2株ELISA法测毒阳性而家兔肠扎
本研究测定了40株酵米面黄杆菌在实验条件下的产毒水平,并分析了产毒水平与菌株血清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0个菌株均能产毒,产毒能力各不相同,与菌血清型有一定关系,即Ⅴ型>Ⅳ型>Ⅲ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这种趋势相吻合。
期刊
本文报道了带有IgD分泌型浆细胞瘤小鼠(TEPC-1017和TEPC-1033)对依赖胸腺抗原及不依赖胸腺抗原免疫反应的增强,特别是对TNP-KLH的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都明显增强,19s和7s均为对照组的3~5倍,对TNP-BA的二次免疫反应增增3~7倍。给正常BALB/C小鼠注射含有IgD的腹水或纯化的IgD也能引起抗体反应的增强,这种增强反应与百日咳杆菌对免疫反应增强作用很相似。含有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