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高考已经过去,新一轮各地市高考竞争的序幕又隆重开启。生物作为“理科综合”的一份子,享有与物理、化学等同的权重、等同的分值、等同甚至还略难的难度,在高考取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备考、怎样使备考效率最大化是我们每个老师针对自己的学生又要认真思考和行动的时候了,本文仅就2014年生物高考备考提几点建议。
一、分析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生物的命题方向
2010年是广东实行“3 文/理综”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平稳过渡”是高考命题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而平稳过渡的关键就体现在具有300分权重的新科目“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上。广东高考生物学科作为全国所有省市中地位最高、权重最大、在“理科综合”试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排序都在前的一个科目,“平稳过渡”决定了它只能是小心翼翼、难度平平,全卷难度0.79,其参考价值不大。2011年是广东高考生物命题的转折点,2011~2013年的高考命题一直延续着2011年的命题思想和命题策略,难度也基本维持在2011年的0.57左右。这对我们研究高考,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和命题规律,指导我们的教学和高考备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近三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不难发现其命题规律:
1. 坚持能力立意,注重思维品质,充分体现科学的过程与方法。
高考考什么?就是考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充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近三年高考生物命题的主旋律和基本原则。从命题策略上看,理解能力渗透试题的始终,几乎不存在单一识记水平上的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图、表、文字表述等多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综合运用能力是对学习的根本目的——“学以致用”的集中体现,主要通过创设综合性情境、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重在反映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与科学研究潜能,主要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揭示科研的过程与方法,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研究能力。近三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表明,反映考生后续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与反映考生生物科学素养与科学研究潜能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比例大体为3︰2︰3︰2。
2. 立足基础知识,突出核心考点,强化学科知识的迁移与整合。
三年的高考试题告诉我们,高考命题始终把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能力考查的立足点,突出核心考点,强化学科知识的迁移与整合。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几乎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甚至是必修与选修知识的迁移与整合,既扩大了知识的覆盖面,又成功地实现了各种能力的考查。
3. 关注社会热点,彰显地域特色,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广东高考生物学命题特别注重体现社会热点,反映社会实际,彰显广东地方特色;特别关注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和选取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学命题素材。如2011年的第25题“超级细菌”,第29题的“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2013年的第27题针对H7N9热点考查的流感病毒的免疫问题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地域特色的试题有2011年的第3题“华南虎的人工繁殖”、第26题“蝴蝶兰的栽培与种苗生产”、第27题“登革热病毒传播的控制研究”、第28题“海洋污染与治理”;2012年的第26、27、29题分别选用的“荔枝”、“木瓜”、“罗非鱼”等话题;2013年的第28题“地中海贫血症”、第29题的“木薯”新能源研究试验等无不彰显广东地域特色。很多试题都折射出“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关注生命、关注健康,诚实守信、求真求实,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与情感价值观。
4. 试卷长度适中,呈现形式多样,力求反映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试题语言简洁,阅读量和书写量适中,阅读文字2100字左右,书写文字约300字左右,试卷长度适中。试题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运用灵活。近三年的试题中,生物学图稳定在5~7个,表2~4个,而纯试验的考查一直维持在22分左右,凸显生物学的试验科学属性和生物学学科特点。
方向决定成败,只有把握了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才能真正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备考。
二、探究变与不变的命题本质,寻求高度契合的备考路径
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试题情景如何新颖、设问形式如何巧妙,高考的目的不会变,考查的内容不会变,核心考点不会变,命题的基本原则不会变。我们要探究并抓住变与不变的命题本质,在“不变”中打基础,在“变”中求发展,寻求高度契合的备考路径。那就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充分落实课本知识,紧紧抓住核心考点、高频考点,以不变应万变,牢牢巩固基础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社会热点、科技进步、地域特色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及试题转化能力,活跃、激发、锻炼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在“变”中求发展,向“变”要成绩、要高分。
三、制定卓有成效的复习策略,铸就2014年高考新的辉煌
鉴于明确的命题方向和变与不变的命题本质,高三的复习备考策略建议如下:
1. 时效: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高三开学至各地市一模,目标是系统扫描,单元过关,夯实基础,建立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第二轮复习:即专题复习,时间为各地市一模后至5月初,侧重跨章节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专题的设计既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设置,也可以根据核心考点、高频考点来设置,还可以针对薄弱环节或热点来设置。第三轮复习:时间5月初至高考,目的是回归课本、应试训练,心理调整,树立信心。
2. 能力:始终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提升能力应贯穿于高三复习备考的始终。命题思维无非是发散与收敛、求同与求异。能力提升的关键要从思维训练入手,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无论在教学、在提问、在解题、在命题、在选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拓展思维的宽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增强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3. 特色:广东高考命题的最大特色就是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地域特征。在二、三轮复习中尤其要提高对与生物学知识有关的新闻、突发事件等的敏感性,收集、整理社会热点及广东地域特色的相关资料,并尽可能转化为试题或与学生一道进行“给材料命题”,使学生明白该热点或地方特色的生物学问题有可能涉及哪些考点,会怎样考。你不可能猜到原题,但有可能押到考点,这就是在“变”中求“不变”;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命题:在比较重要的综合训练、模拟考试的命题过程中,无论原创还是改编,组卷还是命制,应尽可能向高考生物试题靠拢。把握的原则有:一是单选题难度基本控制在0.75左右,双选0.65左右,非选0.50左右;二是试卷长度2100字左右,图5~7个,表4~2个,书写量300字左右。其它方面的问题则参照考试说明中的明确规定。生源不同,难度有所不同,在平常的检测中可根据本校实际上下浮动。
5. 技巧: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成绩的重要环节。答题技巧来源于正确的思维方法,研究生物学命题形式和解决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是提高备考效率的关键。建议老师在每次大考前都要加强考试技巧的指导与心理疏导,使学生在考试尤其是大考中不断得到强化,提高考试成绩、增强自我信心。如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非选择题的解题程序,图形图表的一般规律,实验题的解答规律等等。
总之,只有在研究高考、理解高考、掌握高考命题方向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制定复习备考的策略,才能使高考备考效益最大化。方向决定成败,策略铸就辉煌,让生物学科为2014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室)
责任编校 李平安
一、分析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生物的命题方向
2010年是广东实行“3 文/理综”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平稳过渡”是高考命题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而平稳过渡的关键就体现在具有300分权重的新科目“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上。广东高考生物学科作为全国所有省市中地位最高、权重最大、在“理科综合”试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排序都在前的一个科目,“平稳过渡”决定了它只能是小心翼翼、难度平平,全卷难度0.79,其参考价值不大。2011年是广东高考生物命题的转折点,2011~2013年的高考命题一直延续着2011年的命题思想和命题策略,难度也基本维持在2011年的0.57左右。这对我们研究高考,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和命题规律,指导我们的教学和高考备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近三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不难发现其命题规律:
1. 坚持能力立意,注重思维品质,充分体现科学的过程与方法。
高考考什么?就是考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充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近三年高考生物命题的主旋律和基本原则。从命题策略上看,理解能力渗透试题的始终,几乎不存在单一识记水平上的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图、表、文字表述等多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综合运用能力是对学习的根本目的——“学以致用”的集中体现,主要通过创设综合性情境、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重在反映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与科学研究潜能,主要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揭示科研的过程与方法,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研究能力。近三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表明,反映考生后续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与反映考生生物科学素养与科学研究潜能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比例大体为3︰2︰3︰2。
2. 立足基础知识,突出核心考点,强化学科知识的迁移与整合。
三年的高考试题告诉我们,高考命题始终把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能力考查的立足点,突出核心考点,强化学科知识的迁移与整合。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几乎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甚至是必修与选修知识的迁移与整合,既扩大了知识的覆盖面,又成功地实现了各种能力的考查。
3. 关注社会热点,彰显地域特色,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广东高考生物学命题特别注重体现社会热点,反映社会实际,彰显广东地方特色;特别关注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和选取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学命题素材。如2011年的第25题“超级细菌”,第29题的“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2013年的第27题针对H7N9热点考查的流感病毒的免疫问题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地域特色的试题有2011年的第3题“华南虎的人工繁殖”、第26题“蝴蝶兰的栽培与种苗生产”、第27题“登革热病毒传播的控制研究”、第28题“海洋污染与治理”;2012年的第26、27、29题分别选用的“荔枝”、“木瓜”、“罗非鱼”等话题;2013年的第28题“地中海贫血症”、第29题的“木薯”新能源研究试验等无不彰显广东地域特色。很多试题都折射出“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关注生命、关注健康,诚实守信、求真求实,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与情感价值观。
4. 试卷长度适中,呈现形式多样,力求反映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试题语言简洁,阅读量和书写量适中,阅读文字2100字左右,书写文字约300字左右,试卷长度适中。试题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运用灵活。近三年的试题中,生物学图稳定在5~7个,表2~4个,而纯试验的考查一直维持在22分左右,凸显生物学的试验科学属性和生物学学科特点。
方向决定成败,只有把握了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才能真正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备考。
二、探究变与不变的命题本质,寻求高度契合的备考路径
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试题情景如何新颖、设问形式如何巧妙,高考的目的不会变,考查的内容不会变,核心考点不会变,命题的基本原则不会变。我们要探究并抓住变与不变的命题本质,在“不变”中打基础,在“变”中求发展,寻求高度契合的备考路径。那就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充分落实课本知识,紧紧抓住核心考点、高频考点,以不变应万变,牢牢巩固基础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社会热点、科技进步、地域特色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及试题转化能力,活跃、激发、锻炼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在“变”中求发展,向“变”要成绩、要高分。
三、制定卓有成效的复习策略,铸就2014年高考新的辉煌
鉴于明确的命题方向和变与不变的命题本质,高三的复习备考策略建议如下:
1. 时效: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高三开学至各地市一模,目标是系统扫描,单元过关,夯实基础,建立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第二轮复习:即专题复习,时间为各地市一模后至5月初,侧重跨章节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专题的设计既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设置,也可以根据核心考点、高频考点来设置,还可以针对薄弱环节或热点来设置。第三轮复习:时间5月初至高考,目的是回归课本、应试训练,心理调整,树立信心。
2. 能力:始终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提升能力应贯穿于高三复习备考的始终。命题思维无非是发散与收敛、求同与求异。能力提升的关键要从思维训练入手,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无论在教学、在提问、在解题、在命题、在选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拓展思维的宽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增强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3. 特色:广东高考命题的最大特色就是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地域特征。在二、三轮复习中尤其要提高对与生物学知识有关的新闻、突发事件等的敏感性,收集、整理社会热点及广东地域特色的相关资料,并尽可能转化为试题或与学生一道进行“给材料命题”,使学生明白该热点或地方特色的生物学问题有可能涉及哪些考点,会怎样考。你不可能猜到原题,但有可能押到考点,这就是在“变”中求“不变”;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命题:在比较重要的综合训练、模拟考试的命题过程中,无论原创还是改编,组卷还是命制,应尽可能向高考生物试题靠拢。把握的原则有:一是单选题难度基本控制在0.75左右,双选0.65左右,非选0.50左右;二是试卷长度2100字左右,图5~7个,表4~2个,书写量300字左右。其它方面的问题则参照考试说明中的明确规定。生源不同,难度有所不同,在平常的检测中可根据本校实际上下浮动。
5. 技巧: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成绩的重要环节。答题技巧来源于正确的思维方法,研究生物学命题形式和解决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是提高备考效率的关键。建议老师在每次大考前都要加强考试技巧的指导与心理疏导,使学生在考试尤其是大考中不断得到强化,提高考试成绩、增强自我信心。如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非选择题的解题程序,图形图表的一般规律,实验题的解答规律等等。
总之,只有在研究高考、理解高考、掌握高考命题方向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制定复习备考的策略,才能使高考备考效益最大化。方向决定成败,策略铸就辉煌,让生物学科为2014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室)
责任编校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