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决定成败 策略铸就辉煌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高考已经过去,新一轮各地市高考竞争的序幕又隆重开启。生物作为“理科综合”的一份子,享有与物理、化学等同的权重、等同的分值、等同甚至还略难的难度,在高考取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备考、怎样使备考效率最大化是我们每个老师针对自己的学生又要认真思考和行动的时候了,本文仅就2014年生物高考备考提几点建议。
  一、分析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生物的命题方向
  2010年是广东实行“3 文/理综”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平稳过渡”是高考命题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而平稳过渡的关键就体现在具有300分权重的新科目“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上。广东高考生物学科作为全国所有省市中地位最高、权重最大、在“理科综合”试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排序都在前的一个科目,“平稳过渡”决定了它只能是小心翼翼、难度平平,全卷难度0.79,其参考价值不大。2011年是广东高考生物命题的转折点,2011~2013年的高考命题一直延续着2011年的命题思想和命题策略,难度也基本维持在2011年的0.57左右。这对我们研究高考,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和命题规律,指导我们的教学和高考备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近三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不难发现其命题规律:
  1. 坚持能力立意,注重思维品质,充分体现科学的过程与方法。
  高考考什么?就是考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充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近三年高考生物命题的主旋律和基本原则。从命题策略上看,理解能力渗透试题的始终,几乎不存在单一识记水平上的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图、表、文字表述等多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综合运用能力是对学习的根本目的——“学以致用”的集中体现,主要通过创设综合性情境、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重在反映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与科学研究潜能,主要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揭示科研的过程与方法,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研究能力。近三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表明,反映考生后续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与反映考生生物科学素养与科学研究潜能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比例大体为3︰2︰3︰2。
  2. 立足基础知识,突出核心考点,强化学科知识的迁移与整合。
  三年的高考试题告诉我们,高考命题始终把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能力考查的立足点,突出核心考点,强化学科知识的迁移与整合。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几乎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甚至是必修与选修知识的迁移与整合,既扩大了知识的覆盖面,又成功地实现了各种能力的考查。
  3. 关注社会热点,彰显地域特色,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广东高考生物学命题特别注重体现社会热点,反映社会实际,彰显广东地方特色;特别关注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和选取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学命题素材。如2011年的第25题“超级细菌”,第29题的“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2013年的第27题针对H7N9热点考查的流感病毒的免疫问题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地域特色的试题有2011年的第3题“华南虎的人工繁殖”、第26题“蝴蝶兰的栽培与种苗生产”、第27题“登革热病毒传播的控制研究”、第28题“海洋污染与治理”;2012年的第26、27、29题分别选用的“荔枝”、“木瓜”、“罗非鱼”等话题;2013年的第28题“地中海贫血症”、第29题的“木薯”新能源研究试验等无不彰显广东地域特色。很多试题都折射出“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关注生命、关注健康,诚实守信、求真求实,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与情感价值观。
  4. 试卷长度适中,呈现形式多样,力求反映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试题语言简洁,阅读量和书写量适中,阅读文字2100字左右,书写文字约300字左右,试卷长度适中。试题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运用灵活。近三年的试题中,生物学图稳定在5~7个,表2~4个,而纯试验的考查一直维持在22分左右,凸显生物学的试验科学属性和生物学学科特点。
  方向决定成败,只有把握了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才能真正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备考。
  二、探究变与不变的命题本质,寻求高度契合的备考路径
  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试题情景如何新颖、设问形式如何巧妙,高考的目的不会变,考查的内容不会变,核心考点不会变,命题的基本原则不会变。我们要探究并抓住变与不变的命题本质,在“不变”中打基础,在“变”中求发展,寻求高度契合的备考路径。那就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充分落实课本知识,紧紧抓住核心考点、高频考点,以不变应万变,牢牢巩固基础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社会热点、科技进步、地域特色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及试题转化能力,活跃、激发、锻炼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在“变”中求发展,向“变”要成绩、要高分。
  三、制定卓有成效的复习策略,铸就2014年高考新的辉煌
  鉴于明确的命题方向和变与不变的命题本质,高三的复习备考策略建议如下:
  1. 时效: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高三开学至各地市一模,目标是系统扫描,单元过关,夯实基础,建立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第二轮复习:即专题复习,时间为各地市一模后至5月初,侧重跨章节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专题的设计既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设置,也可以根据核心考点、高频考点来设置,还可以针对薄弱环节或热点来设置。第三轮复习:时间5月初至高考,目的是回归课本、应试训练,心理调整,树立信心。
  2. 能力:始终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提升能力应贯穿于高三复习备考的始终。命题思维无非是发散与收敛、求同与求异。能力提升的关键要从思维训练入手,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无论在教学、在提问、在解题、在命题、在选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拓展思维的宽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增强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3. 特色:广东高考命题的最大特色就是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地域特征。在二、三轮复习中尤其要提高对与生物学知识有关的新闻、突发事件等的敏感性,收集、整理社会热点及广东地域特色的相关资料,并尽可能转化为试题或与学生一道进行“给材料命题”,使学生明白该热点或地方特色的生物学问题有可能涉及哪些考点,会怎样考。你不可能猜到原题,但有可能押到考点,这就是在“变”中求“不变”;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命题:在比较重要的综合训练、模拟考试的命题过程中,无论原创还是改编,组卷还是命制,应尽可能向高考生物试题靠拢。把握的原则有:一是单选题难度基本控制在0.75左右,双选0.65左右,非选0.50左右;二是试卷长度2100字左右,图5~7个,表4~2个,书写量300字左右。其它方面的问题则参照考试说明中的明确规定。生源不同,难度有所不同,在平常的检测中可根据本校实际上下浮动。
  5. 技巧: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成绩的重要环节。答题技巧来源于正确的思维方法,研究生物学命题形式和解决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是提高备考效率的关键。建议老师在每次大考前都要加强考试技巧的指导与心理疏导,使学生在考试尤其是大考中不断得到强化,提高考试成绩、增强自我信心。如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非选择题的解题程序,图形图表的一般规律,实验题的解答规律等等。
  总之,只有在研究高考、理解高考、掌握高考命题方向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制定复习备考的策略,才能使高考备考效益最大化。方向决定成败,策略铸就辉煌,让生物学科为2014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室)
  责任编校 李平安
其他文献
I 听力(共两节,满分35分)(略)  Ⅱ 语言知识及应用 (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21—30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Turn things off if you are not using them. This age-old advice still___
在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办好特色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精神激励下,各高中学校都在为创建特色学校而努力。然而,特色学校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全校师生,甚至数代人的艰苦努力、薪火相传而形成的。所谓“文化立校,质量强校”,学校文化是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相渗透的结晶,是当前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办学历史过程中积淀
中学阶段是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动机方面要逐渐将自我认知为自主的、具有学习能力感,能够在学习行为方面清楚认知自我所拥有的有效性学习策略,并能够合理运用策略选择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内容。在学习者建构历史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该如何实现,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教育部门明确提
中国医师公益大会的启动和《民生周刊》医药健康栏目的推出,是中国医师公益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我想分享我的三点机会:第一,对什么是“医师公益”要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第二,敬终如始,守望初心,把医师公益扎扎实实地做下去。第三,在健康扶贫事业中,“医师公益”当有作为,且大有可为。  医师和医务人员是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公共医疗卫生、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国家免疫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是中古时期的世界,由于在初中的教材中没有这方面知识的铺垫,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会比较陌生,较难进入相应的历史现场,所以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究这段历史。笔者通过对《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中的古代美洲文明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文化因子运用于古代美洲文化的历史教学中。  一、运用情境探究,师生共同探寻文化因子  情景探究
卸甲坪乡油菜花节  “走泥巴路、住土墙屋、喝屋檐水、用萤火电”,曾是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的真实写照,這里地处湘鄂两省四县接合部,人口1.47万,是省级插花贫困乡镇。古桥遗韵  近年来,卸甲坪乡创新“旅游 扶贫”模式,挖掘自然山水、天然温泉、民俗文化、红色教育等文旅资源,打造文旅品牌。2017年,投资4.2亿元建设的曲尺河温泉度假村开业,日接待量最高达5000人次。篝火摆手舞  卸甲坪乡
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侧重于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素养具体落实的支点。教师能不能做好历史解释,关乎历史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即兴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真可谓另辟蹊径。  一、即兴表演的想象催生历史解释  众所周知,历史已经过去,不能重来,也不能重演。今天看到的历史、学习到的历
经历疫情期间的井喷和暑期热战之后,在线教育市场将逐渐趋于冷静。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在线教育将不再是解燃眉之急,而是一种新常态。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在线教育,对在线教育机构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在线教育机构需要做出选择,是继续高歌猛进,还是慢下来坚守教育本质?  就在线教育的发展,《民生周刊》邀请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及中
【考纲解读】  “符合题意”就是要求行文不超出话题材料的内容和范围。通常情况下,一则材料就是一个话题,但有些材料,经过分析,可能会形成多个话题。这些话题可能是在共同说一个问题,多次重复不过是为了强调某一种观点;有时候这些话题之间看上去没有必然的联系,各自独立,甚至呈现出对立关系,其中哪一个更能体现出题人的意图,需要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  【样题分析】  (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
[文题展示]  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文题中的“滋味”本义是“味道”,喻义是“某种感受”。为此,本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缘事生感。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只有事件叙写得“厚实”,生发的感受才会“真切”。二是多法生感。对于“感受”的生发,既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