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课堂教学实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nh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趣、导入(内容略)
  二、思考、朗读
  师:为什么登上京口的北固亭就有怀?“怀”字怎样理解?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认真思考,然后举手回答。
  (学生看书思考。举手)
  生:因为京口(现在的江苏镇江)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作者登上北固亭自然就想到了孙权。“怀”是怀想、感怀的意思。
  师:说得很好。为什么要想到孙权?诗人的感怀有何用意?诗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先朗读,再研读。
  (学生先大声朗读,然后仔细研读,思考。老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思考得很认真。再一起朗读一遍。
  (同学们有节奏,有感情地大声齐读)
  三、合作、讨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各自的理解。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老师巡视指导。)
  四、发言、赏析
  师:下面请各小组推出代表发言。
  生:我们小组认为,这首词上阕先写登亭所见,后写登亭所想。词人在亭上可以看到满眼风光,但望不到神州大地——这里的“神州”指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于是就想到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朝代的更替。
  师:说得好。还是先说上阕,哪个同学能够说得再深刻一点,再具体一点?比如从句式方面,从词语方面。
  生:作者开头陡起一个问句——“何处望神州?”表明他时刻都想着中原神州,时刻都盼望着收复失地。可是登上最高的北固亭还是望不到它。于是想了很多很多。“悠悠”是绵绵不绝。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既指千百年来的兴亡之事,也指词人的万千思绪。它们“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掌声)
  师:确实应该鼓掌!说得太好了。晏阳同学说词人有“万千思绪”,谁能说说这思绪具体指些什么吗?答案应该从哪里找呢?
  生:应从下阕找。下阕主要写词人联想到孙权,他青春年少就统帅千军万马,坐镇东南,叱咤风云,英姿飒爽。
  师:那么,词人的这些联想的意图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来是曹操的话,作者在这里引用得非常巧妙。同学们能谈谈对它的理解吗?
  生:作者联想到孙权,是借孙权来表达自己想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然而他壮志未酬,“可怜白发生!”于是诗人巧妙地引用曹操的话,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孙权那样的英雄,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掌声)
  五、扩展、联想
  师:精彩!刘琴同学能够很自然地联想到我们学过的《破阵子》中的句子,并同样巧妙地引用它来表达自己的理解,确实精彩!还有同学能联想到类似的诗句吗?(停一会)——也是南宋爱国诗人的。
  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的《示儿》。
  师:好!大家一起把全诗背一遍。
  (学生齐背《示儿》)
  师:还有吗?同学们还能联想到哪一首诗吗?
  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师:对。大家一起背诵。
  (学生齐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六、归纳、总结
  师:陆游和辛弃疾,一个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个是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爱国思想。同学们刚才背诵的陆游的两首诗,对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南乡子》很有帮助。下面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全词,其余同学注意思考词作的主旨。
  (李超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全词。鼓掌。)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出这首词的主旨。同学们刚才的口头表达很精彩,我相信大家的书面表达一定更精彩。但要注意概括、简洁。
  (学生书写,老师巡查。)
  生:(读)这首词通过写登临北固亭,感怀历史变迁及孙权的事迹,表达作者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词背下来。
  (学生朗读,背诵,然后齐背。)
  单位:武汉市将军路中学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性,字词的组成结构、句子之间的组织结构、词语的习惯用法以及词语的构成方式都有其发展规律。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
阅读《祝福》,眼光不觉被祥林嫂沦为乞丐后手中的一支“竹竿”拉直了。联系上下文,体味再三,始悟出鲁迅写这支“竹竿”的艺术匠心。  一、衬托肖像  文中写道:“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如果说“破碗,空的”是侧重于衬托祥林嫂的内心经受着求生不能,求死不敢的极度的精神折磨,陷入痴呆麻木,不讨不吃也不觉得饿的悲惨境地,那么,“竹竿”“比她更长”,并不是表
我本不是个爱猫的人,总认为猫这种动物过于狡诈阴险。素有九命猫妖的说法,也便觉惊怕,于是觉得此动物有些邪野。但是,读了莱辛的《特别的猫》以后,我的观念有了巨大的转变——原来猫也是万分受宠之物。不知道是我的看法真的变了,还是被莱辛的文字魅力深深感染了。不过,透过莱辛的笔端,我看到了莱辛的内心世界,明白她远非就写猫而著此文,她要借猫的世界给读者展示人的世界,也正是这一点才使这篇文章更具深度。  莱辛是一
【评议文章】韩雪屏《审理我国百年语文课程的语用知识》,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0期。  【原文提要】在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百年历史中,语用意识早已有之。从运用语言的角度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特性,以及用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的语文实践,是我国语文课程教学的优良传统。目前研究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语文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基础课程,言语实践活动需要语文知识的引领,而引领和指导学生言语实践活动
陕西省  西安市  航空以及卫星产业
人们常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自己在阅读中学习到的东西用另一种方式转述出来。阅读作为写作的素材基础,学生需要结合读与写两种技能将自己的情感准确表达出来,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自从我国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政策以后,对各地使用的语文课本都要求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特性和素质教育需求。因此语文教材编者在挑选课文时往往会选择一些能够满足学生对话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如果我们从学科本位和分数至上的思想出发,语文课堂教学只能姓“语”,只能在语言训练上下功夫,只能在文学熏陶上做文章,绝不允许旁逸斜出,更不能作一点牺牲,否则就大逆不道,就要遭到口诛笔伐,时至新课程改革已向广度深度发展的今天亦概莫能外,我却要在这里大放厥词:语文课牺牲一回又何妨!  从各学科关系来看,画地为牢必然死路一条,语文课只有率先走综合和融通的路子,拆除学科之间的藩篱,才能引领新课程改革走进新天
海子生前公开发表诗歌作品的文学报刊,数量十分有限。《草原》《诗选刊(内蒙古)》《这一代》《滇池》《诗林》《十月》《山西文学》《中国作家》《巴山文学》《诗神》《东海》《山花》《诗刊》《星星》等文学杂志,是经常被披露而众所周知的。  然而,有一家诗歌报纸曾刊发海子诗歌作品,却是鲜为人知。在大量论述海子生前公开发表作品情况的论文、论著、传记中,更是从未有只言片语提及此事,以至于这家报纸刊登海子诗作的事实
一、问题缘起——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缺失  2010年9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将矛头对准了小学语文教材。早在2009年年初,以郭初阳等三位教师为主的研究团队便拟写了一份20万余字的课题报告,《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刊发了其大部分内容。此后,课题组还将该报告的全文发布到网上。2009年8月和9月,一些国内媒体刊发了对这项研究的报道和评论,一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
一、阅读文本   (一)“1 N”篇目   我们群文教学研究小组这次的研训主题是“基于单元目标的‘1 N’群文阅读课堂策略”。正值笔者任教九年级,苦于摸索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方法,单篇不容易教,群文更是有挑战,那就试一试,笔者选择的“1”就是九上第六单元《范进中举》。   课内选文“1”:《范进中举》,作者吴敬梓,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选文“N”:   确定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