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实践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heng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声乐教学中学生由于心理因素而影响歌唱水平的现象进行探讨,进行艺术实践尤其是上台演出时学生怎样能减轻心理压力,从演唱时集中精力,情感的自然释放;将曲目融会贯通;加强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声乐演唱 心理素质 集中精力 融会于心
  在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考试、艺术实践表演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大部分同学在平时的练习中,比较的稳定,但是在考试或演出时却会出现忘词,忘谱,跑调,头脑出现瞬间的空白,表情僵硬,紧张不自然,还有的学生在演唱中节奏、速度不稳定,作品中有难度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已经指正和针对性的练习,已经能够熟练运用,但是在登台表演时就犯了错误,音乐内容空洞,音乐情感传达不到位,音色生硬表情僵硬,投入不到歌曲的情感中,最后导致演唱水平大打折扣。其实这些都是和演唱者的心理因素好与坏分不开的,声乐表演看上去就是简单的歌唱,一般人会任何再轻松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从专业角度看就不是这样简单了,它并不只是表演歌唱,不仅是一般技能性的展示,更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它对演唱者的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如何提高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素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集中精力
  声乐演唱是艺术表演,是转瞬即逝的艺术创造过程,没有反复,无法弥补和改正,要想在每一次演唱中都能把平时的最好练习状态稳定发挥出来,达到预想的效果,那么平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学生怎样去集中精神,使学生能够完全投人到音乐表现中去,能够身临其境的陶醉在作品中,让学生建立不受其它外界因素干扰的良好心理素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情绪,去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艺术的创造性,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防止自信心不足,好的表演人才一定是有自信有个性的人。培养学生在读谱时能够在大脑中 通过想象去“演唱”,去表达音乐的能力。声乐是音响的艺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觉能力,从自己发出的第一个音开始,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去听辨已经发出的声音效果和在想象中感觉即将发出的声音效果,来培养心里对声音控制的能力,身临其境地投人到演唱表演中,把个人情感与声乐作品中的情感,故事背景,内涵融为一体,在对声乐作品理解的基础上去加强艺术的二度创作,情感的表达,要通过歌曲的故事背景曲理解作品,这样会轻松的记忆和情感自然表达,也就不容易产生紧张感。记忆是演唱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做到“脑在音前”。还要注意自己演唱时的动作,台风以及各方面的协调统一,尤其是那些难度较大的技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因此在科学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先简单后复杂,使学生的音乐准确性更加清晰,更好地去判断自己演唱时的心态,这样才能在声乐表演中建立娴熟的技艺水平,把全部的艺术情感完全表达进声乐表演之中。
  二、融会贯通
  从声乐演唱的专业角度来说,只有演唱者在深刻领会好作品内容和要表达的东西,培养自身丰富的艺术想象能力,才可以创造性的将艺术情感和肢体语言运用到声乐表演之中去。声乐表演的目的是为了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作品内容,反应现实生活和人生哲理,在艺术的特殊表达方式下去感染听众。所以,表演者应在作品上加以提炼,进行二度创作,深刻表达和完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和音乐所要表现的艺术内容,在音乐表演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专门地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鉴赏、审美的能力和对音乐的准确表达和诠释,赋予音乐以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将演唱者的情感和音乐融为一体,身临其境,达到忘我的境地,全情投人到音乐表演之中,真正把作品融会于内心。这样学生在演唱中的心态自然就会轻松自如,这样才能完全投入到艺术表演中去,自然协调的动作才会和音乐所融和。学生的表演状态就会自然放松,心理因素就会自然稳定,所学的技能才会完全的发挥展示出来。演唱技能就会自然趋于完美和成熟得到良性的循环,做到表演自如,情感自然大方,这样才能使音乐从内心自然地流露出来,并使听众也受到同样的感触,取得最好的互动效果。因此,我们说融会贯通的表演,有利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
  三、加强实践
  声乐这门学科是很的特殊的,教师的习惯方法技巧的特点,将会影响到学生对技法和音乐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演唱技巧水平的高低和音乐表达能力的强弱。教师的职责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变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声乐教师应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主要是要加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在教学中要多做示范,灵活运用,让学生轻松自主的学习,放松的去学习。课堂上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想方式。采取因地制宜的多样的教学方式,多形式、多途径、极大地开发学生的视野。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只是一张嘴、一架钢琴,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多角度立体并且自主化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知识面、耐心的近距离的交流,达到沟通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揣摩去总结,一遍遍的练习和实践,而且平时上课要建立实训的场景,让学生多唱多表演,达到量到质的变化。只要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才能让演唱者有平常心,才能有好的歌曲情感表达,才能更深的体会作品内容并很好的去表达和展示。应加强教学实践,如进行各种情景情境教学活动和教学观摩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去体会和总结的锻炼机会,让学生之间有罪直观的比较和评价。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另外还要经常带领大家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歌唱的本质是人情感的表现,声乐中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应,取决于演唱中的情感表现。众所周知,情感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心理素质,传统意义上的声乐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歌唱心理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所以今后如何处理好技巧与心理培养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更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是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肩负的课题使命。
其他文献
五华“扮古事”,是广东梅州客家人为纪念宗族始祖诞辰的民间传统仪式活动,是客家人的古老礼俗之一。本文对其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希望对研究五华“扮古事”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潜能,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是为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而面向所有学生的陶冶性情、滋养心灵的大众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实现方式。而音乐,不仅仅是一门学科,首先,是一门基本的素质教育内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表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音乐教育与其他基本
摘要:钢琴课程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音乐表演等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由于受到学生音乐基础、教学设备条件、学制设计、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中职学校的钢琴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分析当前农村中职学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积极探究因应对策以提高钢琴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 钢琴教学 实效  一、农村中职学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
摘要:本文从普通高校二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二胡演奏技法中基本演奏理论和曲目进行分析和论述。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说明提高文化素养对普通高校二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素养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随着近年来艺术类招生的火爆,每年全国各地进行的音乐艺术类的专业考试都会有大量的学生参加。有不少孩子是从小就开始进行专业学习并真正热爱音乐艺术而决定考入专业院校进一步深造,但也
摘要:音乐作品是作家心声的直接表现,是作家真实情感的流露。笔者认为,音乐作品不是音符的简单拼凑,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寄托。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们理解音乐作品被赋予的情感内涵,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想实现音乐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必须强调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实现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融合和共鸣。因此,如何实施高效的音乐课堂鉴赏课情感体验成为了高中音乐教职人员的当务之急。
文章针对编钟的音色特点,提出了全套的音色采集和制作的工做程序,并就编钟的声音才及规律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形成了有意义的结论,为我国古代乐器的音色采集和制作,提供了有价
在钢琴学习中,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活力展现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当前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在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与程度与意识形成的综合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益智游
摘要:民歌流行化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原生态民歌发展的一大趋势,由此所衍生的新民歌为中国音乐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更为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探析新民歌流行化的成因及发展现状,了解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的影响,探索原生态民歌的出路,对继承原生态民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民歌 流行化 原生态民歌 影响  新民歌是在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加入流行时尚元素,从而形成新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