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和PD-L1在Ⅳ a期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探讨PD-1和PD-L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Ⅳ a期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1和PD-L1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长期生存间关系。对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阳性阈值为5%时肿瘤细胞表面PD-1和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57/65)、89%(58/65),两者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03);阳性阈值为10%时肿瘤细胞表面PD-1和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25/65)、58%(38/65),两者表达水平趋于相关(P=0.080)。不同水平PD-1和PD-L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阳性阈值定为10%时PD-L1阳性表达者OS及PFS均较PD-L1阴性者短(OS:HR=3.95,95%CI为1.09~14.27,P=0.036;PFS:HR=2.73,95%CI为1.07~6.97,P=0.035)。

结论

PD-1和PD-L1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水平,且PD-L1表达水平与Ⅳ a期鼻咽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在阳性阈值为10%时可更好地预测预后。

其他文献
晚期肺转移癌或黑素瘤中放疗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封闭免疫抑制通路,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在临床上明显改善生存。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大剂量精准照射到肿瘤靶区,最大程度避免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同时还诱导相关细胞因子和免疫分子表达,较常规放疗更能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及远隔效应,更适合与免疫联合。已有研究表明总剂量和分割模式是调节放疗免疫反应的重要参数;放疗与免疫序贯时机显著影响疗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L1表
目的探讨鼻咽癌IMRT中实际机架角度对治疗计划执行准确度的影响,以寻求减少这种影响的方法。方法应用Pinnacle计划系统对27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计划,每个计划在0~360°范围以30°为间隔选取8个射野。按照射野参数分为A、B两组计划,A组设置最小子野面积5 cm2和最小跳数5 MU,最大子野数80;B组设置最小子野面积8 cm2和最小跳数8 MU,最大子野数60。用Mapcheck2分别
期刊
准确的肿瘤临床分期是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以及学术交流的基础。自2009年国内推广使用"鼻咽癌2008分期"以来,各肿瘤中心加强了合作和交流,促进了多中心研究和分期研究的发展。2017年7月1日,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在福建南平召开了中国鼻咽癌分期修订工作会议,国内各位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进行充分地讨论和沟通,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采纳了鼻咽癌中国2008分期和UICC/AJCC分期第7版各自优势基础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危险因素分析,探寻IMRT鼻咽癌患者甲状腺功能损伤的剂量体积阈值。方法对2008—2010年间IMRT初治鼻咽癌113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所有病例均有完整临床资料以及疗前和疗后2年内甲状腺功能生化检查结果。计算甲状腺和垂体不同体积剂量参数,观察IMRT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损伤相关剂量体积阈值以及临床影响因素。结果113例患者中位随诊期62个月,其中41例(36.3%)出现
目的探讨在直肠癌组织中呈现出特异性表达的miRNA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用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未经任何术前放化疗的71例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miRNA表达的区别,筛选出上调的miR-93-5p和下调的miR-27a-3p,扩大样本量后进行qRT-PCR验证,随后进行多种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意义。结果miR-27a-3p的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自由呼吸状态下基于3DCBCT和4DCBCT测定的乳腺VMAT摆位误差间及摆位残差间差异。方法选择保乳术后外照射患者20例,全部行4DCT扫描并勾画靶区,应用MONACO v5.10计划系统制定WMAT计划。分次治疗前隔次采集4DCBCT和3DCBCT图像各5次,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实施在线校正后再次采集CBCT图像,比较两种测量方法间摆位误差和摆位残差的差异。摆位误
EGFR作为NSCLC靶向治疗的热点,近年来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众多。而放疗作为一种NSCLC重要的传统治疗方法,其疗效与EGFR突变及过表达相关。放疗联合EGFR-TKI在NSCLC治疗上的疗效还缺乏Ⅲ期临床结果。miRNAs能够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影响肿瘤生物学活动。近来研究显示miRNAs对EGFR突变、EGFR-TKI和放疗均存在正向或负向的调控作用,其具体机制已部分阐明。现就miR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寡转移NSCLC患者胸内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行根治性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5年间我科初治转移灶≤5个的NSCLC患者43例,采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其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均行根治性放疗,平均和中位BED10分别为101.416 Gy和102.700 Gy,中位化疗周期数4个。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目的模拟机器跳数(MU)和多叶准直器(MLC)叶片位置在计划执行时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检测并分析鼻咽癌静态IMRT和VMAT计划对上述误差的剂量学敏感度。方法选取5例已行IMRT的鼻咽癌计划,在相同物理参数的基础上重新制定VMAT计划,修改两组计划的MU,引入1.25%、2.50%、5.00%系统误差;同时修改计划的MLC原始文件,引入0.25、0.50、1.00、1.50、2.00 mm系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