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健康体检人群MS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及聚集对不同水平MS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全民健康体检监测数据库,来自乌鲁木齐市175 92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调查及身体测量收集MS行为危险因素及MS评分等信息,MS评分分为0~5分共6个水平,应用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有序变量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及有序结果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行
【机 构】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院,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院,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健康体检人群MS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及聚集对不同水平MS评分的影响。
方法采用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全民健康体检监测数据库,来自乌鲁木齐市175 92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调查及身体测量收集MS行为危险因素及MS评分等信息,MS评分分为0~5分共6个水平,应用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有序变量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及有序结果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及聚集情况对MS评分的影响。
结果样本人群中6个水平MS评分构成比分别为23.82%、27.87%、22.41%、16.03%、8.02%、1.85%。MS评分在不同年龄、民族、饮酒量、饮食类型人群中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MS评分随过量饮酒率、嗜油/盐率的升高而升高(P<0.01),女性评分随现在吸烟率、嗜油/盐率的升高而升高,而随身体活动不足率的降低而升高(P≤0.01)。男女性MS评分均随着行为危险因素聚集数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有序结果的logistic分析发现男性行为危险因素≥3个组其MS评分是不具有危险因素组的1.15(95%CI:1.06~1.26)倍,女性行为危险因素2个和≥3个组,分别是不具有危险因素组的1.38(95%CI:1.22~1.55)及2.02(95%CI:1.53~2.66)倍。
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市成年健康体检人群MS疾病行为危险因素聚集越多,MS评分越高,应针对多种不健康行为方式聚集的高危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MS各个组分的异常,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母婴健康问题的重视、横断面研究局限性的突显,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入到母婴队列研究。传统的母婴队列研究往往依托于医院开展,收集的信息较为有限,失访率很高。在医疗资源整合和大数据分析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中国特色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有机整合各妇幼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建立动态随访和数据共享的母婴队列,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母婴队列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了基于妇幼保健网络建立
目的针对郑州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可能的传播模式和潜伏期传染性,为及时控制传染源、遏制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8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例具有共同武汉暴露史的病例,分别于1月31日、2月1日发病;其他6位家庭成员中1例于1月30日发病,1例于
阴性对照法系基于"阴性对照的实验检测结果必须阴性"的思想而建立,是人群研究多个比较组和关联特异度的进一步扩展。阴性对照不参与待研究的因果假设,但具有与研究假设相同的潜在偏倚结构。阴性对照法可分为阴性暴露对照法、阴性时期对照法和阴性结局对照法,主要用于探测和控制选择偏倚、混杂偏倚和测量偏倚,以补充样本量为辅。合理应用阴性对照法有助于提高试验法和观察法因果推断估计的准确性。
目的分析2018年河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的病原监测情况。方法利用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8年河南省登革热疑似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同时采集血清,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IgM和IgG抗体以及病毒RNA;对于病毒RNA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荧光PCR分型诊断和E基因序列扩增,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2018年河南省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9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来自东南亚地区
目的对睡眠与冠心病之间的因果关联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研究包含5个睡眠相关性状[睡眠时间(连续变量)、长睡眠时间(二分类变量)、短睡眠时间(二分类变量)、早睡早起睡眠习惯、经常性失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集与1个冠心病GWAS数据集。应用非独立工具变量异质性检测方法评估并排除无效工具变量,利用基于广义的汇总数据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估计睡眠与冠心病之间的因果效应,应用Bonferroni法校
观察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病因研究常用的研究设计,但应用观察性研究进行因果推断时,常由于未经识别、校正的混杂因素的存在,歪曲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真实因果关系。传统混杂因素判断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不够直观,且有一定局限性,有时甚至出现混杂因素的误判。有向无环图(DAGs)可以直观识别观察性研究中存在的混杂因素,将复杂的因果关系可视化,判断研究中需要校正的最小校正子集,并可避免传统混杂因素判断标准的局限性,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吸血昆虫及其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为虫媒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蚊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编号,液氮保存。组织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BioEdit、MEGA等)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2014、2017-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5个县(旗)的采集点共采集到2属3种蚊虫24 240只,蠓虫17 110只。
目的了解2015-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非婚非商性传播)HIV/AIDS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8年广西新报告≥18岁HIV/AIDS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报告HIV/AIDS的非婚非商性传播HIV的影响因素。结果2015-2018年广西新报告≥18岁H
目的研究截至2020年1月3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早期流行动态,估计该疫情的基本再生数(R0)、潜伏期和世代间隔等流行病学参数。方法使用威布尔、伽马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从报告病例信息中获取的潜伏期和世代间隔数据的概率分布,采用Akaike信息准则确定最优模型。考虑到疫情还在流行中,应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了2020年1月15-31日的疫情数据,并利用指数增长法、最大似然法和SEIR模型估计R0。结果
目的目前湖北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病例的数量仍在增加。国内外多个团队对疫情发展进行了模型预测,但结论并不统一。因此,开展本次疫情的预测模型研究、评估COVID-19的基本再生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R0),对于评估病毒的传播能力以及一系列控制措施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从湖北省2020年1月17日到2月8日期间每天报告的确诊病例数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