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监测将建国家数据库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an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可能出现的“井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宣布,开启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通过对全国城乡不同地区人群大规模调查监测,建立国家慢病数据库,动态掌握各地区人群慢病危险因素和主要慢病流行现状与变化趋势,进而确定预防控制优先领域,对慢病实施科学防控。近日,各地近200名慢病监测骨干聚首京城接受培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颅颈联合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0年6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16例合并颅脑损伤的颈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1岁.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法(GCS)评分13~15分11例,9~12分5例.本组采用保守治疗7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9例. 结果 本组1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示植骨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责任椎)远处疼痛的发生率,评估经皮椎体增强术治疗责任椎远处疼痛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采用椎体增强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的10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出现责任椎远处疼痛的部位和程度,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和活动能力评分分别采用视觉模拟法(VAS)和口常生活能力法(ADL)评分. 结果 104例患者术前共48例
2010年7月27日,在曾炳芳院长的率领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纽讲师团到西藏林芝、拉萨进行创伤骨科基层教育活动。
期刊
对5项病例系列研究和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总结后发现,几乎50%的患者在没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将内固定去除,这些患者中约有半数疼痛有所缓解,但也有患者存在内固定去除后疼痛加剧.去除固定是否会减轻疼痛,目前并不清楚.在几项研究中发现,内固定取出能促进功能恢复.虽然骨折愈合后内固定取出是安全的,但是现有的证据并不推荐骨折愈合后常规取出内固定.因此,有必要采用设计严密的对照研究来评估内固定取出是否有利于患者恢
期刊
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对全球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疫情进行全面评估认为,近2个月来,全球甲流活动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全球在经历了最初的2009年冬季的甲流病毒传播高峰后,没有迹象表明存在广泛、持续、非季节性的流感大流行病毒的传播。全球已不再处于流感大流行状态。
期刊
比较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研究很少,且质量较低.两种方法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几率无差异.与钢板内固定相比,髓内钉治疗的患者感染发生率较低,但是骨折畸形愈合和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采用髓内钉治疗的患者有内固定失败的报道.通过目前的病例报道,暂时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所以应进一步做前瞻性或随机对照研究来说明该问题。
期刊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路椎体全切除、钛网及椎弓根钉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对20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椎体全切除、钛网及椎弓根钉重建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9~52岁,平均35.6岁.损伤节段:T8 2例,T11 2例,T12 6例,L1 7例,L2 3例.所有患者均有局部压痛、后凸畸形及活动受限;骨折按AO分型均为A3型;根据美国
“不疏一个环节,不漏一处隐患。面对世博会出现的大客流和高温季节的来临,上海卫生系统已全面动员,周密部署,确保世博会卫生保障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广大游客的健康与安全。”这是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于6月20日向媒体通报世博会卫生保障情况时做出的承诺。
期刊
一个国际小组最新研究发现,人们在深思熟虑或不假思索这两种决策模式申的转换能力,取决于大脑中两个区域的神经连接强度。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在需要作出决定时,有人可以在不假思索和深思熟虑两种决策模式中依据不同条件快速转换,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