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设计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ioop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住宅项目建设中积极做好室外给排水系统建设能够为小区人员生活提供稳定、充足的水资源,本文就住宅室外给排水系统设计优化的意义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住宅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设计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54
  住宅小区给排水系统建设能够提升水资源供输及排泄效果,室外给排水管网科学设计及建设能够提升给排水系统维护效率,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
  1、在住宅社区室外设计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对于住宅质量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虽然居民住宅的使用功能多样性十分重要,但安全性与舒适性也是必要的考虑要素,其中要数水电暖等基础设施的供应稳定性最为重要,因此,室外的给排水设计需要有更高、更新的标准要求。因为居民住宅小区的室外给排水设计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直接联系,所以提升给排水设计水平、重视给排水设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给排水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污水的合理排放与保证建筑生活用水的正常供给,如果给排水设计水平不高、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或无法满足居民正常生活需求,都会给附近的建筑施工或居民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进一步导致水污染现象出现。给排水设计对于住宅小区尤为重要,一旦住宅小区的给排水管道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导致小区的污水得不到及时处理,居民用水也将得不到保障,因此,给排水设计的水平高低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直接挂钩。在设计给排水管道时,应尽量考虑全面,防止一切故障问题出现。
  2、住宅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优化措施
  2.1平均用水量及峰值用水量
  在开展用水量评估工作时,应将绿化、居民生活社区、社区商业等多个区域的每日平均用水量、每日峰值用水量分别计算记录下来再进行评估工作,将所有区域的用水量相加再加上消防安全方面的用水量即得社区总用水需求量。将计算出的社区总用水需求量与社区的后期发展规划、成本预算结合起来,留足余量,以便于得出社区给排水系统的总流量值。社区的排水系统总流量通常是给水系统总流量的百分之八十五。
  2.2居民社区入室排水管道接口处设计
  在设计居民社区室外的给排水系统时,应将入室管道的接口需求考虑全面,在设计接口时应将社区各划分区域的具体用水需求量作为基础用水需求量,再进行室外给排水系统的分步工作,在规划设计入室的给排水管道接口时,应将社区居民的使用便捷性与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2.3住宅社区给排水系统设计的整体性
  各个住宅社区有着不同的建设程序,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也应结合建设程序来进行具体设计,通常情况来讲,一般在单体建筑建成之后再进行住宅社区的给排水系统设计。而且在单体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不会将单体建筑与室外的给排水系统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如果设计人员在结合设计方面的知识储备与意识严重匮乏,那么在单体建筑建成之后会给室外机排水管道的排布带来一定困扰。在此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就需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这样一来不但会给社区室外的给排水系统带来隐患,还会使工程造价升高。因此,在设计给排水系统过程中,设计人员务必高度重视设计的整体性。在设计单体建筑的给排水系统时,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室外给排水系统及附近的市政管网系统,来考虑出户管的预置方向及位置,尽量给建筑施工与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例如,社区通常都会设计大型的地下车库及地下室,如果在地下室的对应地上部分设置成生活广场或道路等功能区,那么应特别注意要避免在此片区域内预埋管线,特别是给排水管道线路,如果因为实际情况不得不在此区域埋设管线,那么一定要注意保证地下车库或地下室上层的土层厚度能保证雨水排放需求及管线铺设需求。当设计其他种类的出户管时,在单体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出户管与室外排水系统应互不干扰,以防止出现不同种类管线相互挤压的问题,对后期的建筑施工带来不良影响。在设计住宅社区的给排水系统时,设计人员应将社区室内消防管网系统的水泵接合器与室外的水泵接合器接口位置保持在同一水平线处,不但如此,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水泵接合器的位置都应设置在显而易见之处,比如交叉路口、室内厨房、室内卫生间等地点。
  2.4以科学合理性为基础排布给排水管线
  在设计室外给排水管网的过程中,第一步需要绘制完给排水管线的综合分布图,绘制及排水管线综合分布图不但可以帮助梳理排布给排水管线位置,还可以促进给排水管线的分布优化,最大化利用室外的有限空间。在绘制给排水管线的综合分布图时,应将排水管线的位置高度放在第一位,科学合理地安排排放雨水、污水管道的位置及走向。在进行住宅社区室外给排水设计时,应结合社区的地势地形、排布高程、平面分布等条件来设计社区的排水管道,总而言之,在设计排水管线时应尽可能将上述内容全面考虑到位,才能保证设计出的排水管线的位置走向更具科学性、合理性。除此之外,在设计及排水管道长度时,应注意给排水管道的长度不宜太长,而且对于井室的设计也无须过于复杂繁荣,只需保证水流畅通即可。而且,居民社区的检查井、化粪池与管道井最好设置在社区的绿化范围内,并且尽量不要在硬质景观或社区主干道处修设井室。在设计给排水系统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水、雨水等的检查井数量,从而不仅能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还可以让出更多位置给其他类型的施工工程,减少对硬质景观的不良影响。在设计室外给排水系统时,可以与附近的检查井合并,从而使空间的使用效果最大化。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住宅社区室外给排水设计应结合多种工种类型,其设计时间实际上是较为紧迫的。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充分保证该建筑项目给排水管网工程的质量水平,所以,在具體的设计工作开展前,与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合理有效沟通、收集详细资料等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的工作中,应在确保给排水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给排水系统的实际功能。
  参考文献:
  [1]蒋亦媛.住宅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设计及关键措施[J].装饰装修天地,2020,(10):204.
  [2]白俊福.住宅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设计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8):391.
  [3]李鑫茹.浅谈住宅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设计[J].写真地理,2020,(18):114.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尤其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建筑设计和施工面临更多的挑战。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合理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使得建筑设计人员要针对不同结构的建筑,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的质量,对改善住户的居住体验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针对建筑设计中基础梁结构的处理进行讨论,希望对相关建筑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梁;结构处理;研
【摘要】科学、合理的结构选型与完善、适宜的抗震设计,能够有效规避与减少地震发生时建筑所遭受的不利影响,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对此,本文结合笔者多方所学与既往实践经验,就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选型与抗震设计展开全面探讨,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选型;抗震设计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42  1、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选型  1.1框架结
【摘要】绿色环保是住宅建筑设计的方向,绿色住宅建筑在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现阶段绿色住宅建筑施工中比较注重设计工作,绿色住宅建筑设计中采用了BIM技术,BIM技术有助于实现住宅建筑的绿色化和环保化,同时降低绿色建筑的工程成本,保障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的准确性及规范性。本文主要探讨BIM技术在绿色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相关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绿色;住宅建筑  【DOI】10.12334/j.i
【摘要】针对已完工的某湖区软土地基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就湖区软土地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施工要求提出初步见解,供同行从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基;湖区;基础处理;沉降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45  1、工程建设条件  某220kV变电站位于益阳市大通湖区,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埋藏的地层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大型公共建筑应运而生。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排水能力强,可广泛应用于大型屋面建筑。虹吸式雨水系统的单沟排水能力远远大于重力流雨水系统,因此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虹吸式雨水系统的原理,对虹吸式雨水系统的优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虹吸雨水排水系统;给排水;建筑  【DOI】10.12334/j.
【摘要】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人们在居住环境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居于室内,在社会急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单位在室内设计方面已经将低碳理念融入其中,这样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的资源利用率,并且室内的环境也向着健康、舒适的方向发展。将低碳理念融入室内设计不仅要对建筑的空间布局进行认真的分析,也需要加大在材料、光照、家居方面的考虑。基于
【摘要】施工图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传统建筑行业当中,往往有“轻设计,重施工”的理念,工程结构施工图质量良莠不齐,而且在实际实施中也经常被随意改动,导致了设计的科学性不足,影响了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研究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在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方面尚普遍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定的针对性应对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给结构施工图设计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及工
【摘要】杭州连堡丰城项目为地下超长混凝土工程,在设计中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根据以往常规做法,混凝土结构通常采用设置后浇带来释放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产生的应力,减少混凝土开裂以及调节结构间不均匀沉降等。但由于后浇带自身的特点并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地下工程,故本工程设计采用跳仓法,通过合理安排的施工组织设计,达到了缩短工期,提高工程防水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地下工程;大体积混泥土;跳仓法  【DOI】
【摘要】建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事关重大,轻则致使建筑物出现裂缝,重则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倾斜、变形甚至是坍塌,故而容不得小觑。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建筑基础结构设计实践经验,就建筑基础结构设计中沉降问题的影响因素与改善策略展开全面探讨,以期可对众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基础结构设计;沉降问题;影响因素;改善策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