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的提出和新课标的颁布,促使了初中语文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改革。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贯彻落实这些理论呢?本文将就如何实施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字: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兴趣;氛围;练习
有效教学即为教学的效益。在新课标理念的背景下,有效教学就是在一定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它的评判标准不是教师教的怎么样,是否有认真上课,而是学生是否获得知识,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发展。这也是有效教学的唯一评判标准。
实施有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从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专业文化水平,同时要不断改革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同时有效教学也直接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
一、趣味性,合理性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意愿,主动去接近这门科目,进而去深入地了解它。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前导入这一板块,在短暂的时间内快速地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因为有一个良好的开头导人,能尽快地让学生进入课堂,调整好状态,进行新的教学内容的学习。
如在学习冰心的《纸船》。开始时教师不要以传统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进入课堂内容,这种方法老套且无新意,学生无法打起精神认真对待这首诗,只是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丝毫没有达到真正要理解的意思。然而教师换种方式导入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讲故事,回忆古诗等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为例。教师可以根据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为背景,和学生一起回忆地震中“一条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短信”,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若你是地震中的小孩,此时你想对母亲说什么?你可有向母亲表达过你的爱呢?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由教师揭示课题就很自然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下大作家冰心是如何向母亲表达自己的爱的。这样的导入方式自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从情感上感染熏陶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轻松与否在评判有效教学成功与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带动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敢于表现自己,大胆地参与,大胆地发言,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渗透其中,完成教学目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仅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掌控整个班级,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切不可带着情绪走进课堂,要善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因为学生对教师是有崇拜心理的,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因而教师自身的感染力才是保证课堂有效的关键所在。
以《纸船》为例,全文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那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你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尤其在指导朗诵时,要注意表情的变化,关键词的重读,注意全诗的感情基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由此看出诗人的思念是由来已久的。教师在范读时要让学生看得到你的忧伤,听得到你的忧虑。“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这句话看出了“我”的执着,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坚定,语气上要肯定有力。“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是全诗的主题句,是情感的升华。此时教师在朗读时借助音乐来渲染气氛,加之自身的肢体语言,怎能不让学生心潮澎湃,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三、课后练习的多样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大多数语文教师会在课后作业这一块中,布置大量的书写作业:抄写生字,背默课文,试卷,习题等等。教师自身觉得很累,学生则更不用谈了,他们每天就压在题海里喘不过气来。这样做真的有效吗?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篇课文的内涵,做再多的习题也只是简单的记忆,根本不会迁移升华,而语文学科注重的就是迁移拓展能力。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如设计《纸船》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表达思念母亲的诗句,以此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有很多文人墨士通过自己的笔向世人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或者让学生回家对着自己的母亲说句:“我爱你!”,观察母亲的反应,体会自己当时的心境。这样的作业题目新颖独特,学生也愿意去用心地做,同时能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实施教学,从导入、过程、练习等多方面着手,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吉宁,浅议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科学导刊》2009年17期
[2]高明星,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J],《现代教育探索》2010年4期
关键字: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兴趣;氛围;练习
有效教学即为教学的效益。在新课标理念的背景下,有效教学就是在一定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它的评判标准不是教师教的怎么样,是否有认真上课,而是学生是否获得知识,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发展。这也是有效教学的唯一评判标准。
实施有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从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专业文化水平,同时要不断改革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同时有效教学也直接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
一、趣味性,合理性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意愿,主动去接近这门科目,进而去深入地了解它。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前导入这一板块,在短暂的时间内快速地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因为有一个良好的开头导人,能尽快地让学生进入课堂,调整好状态,进行新的教学内容的学习。
如在学习冰心的《纸船》。开始时教师不要以传统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进入课堂内容,这种方法老套且无新意,学生无法打起精神认真对待这首诗,只是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丝毫没有达到真正要理解的意思。然而教师换种方式导入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讲故事,回忆古诗等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为例。教师可以根据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为背景,和学生一起回忆地震中“一条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短信”,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若你是地震中的小孩,此时你想对母亲说什么?你可有向母亲表达过你的爱呢?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由教师揭示课题就很自然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下大作家冰心是如何向母亲表达自己的爱的。这样的导入方式自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从情感上感染熏陶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轻松与否在评判有效教学成功与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带动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敢于表现自己,大胆地参与,大胆地发言,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渗透其中,完成教学目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仅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掌控整个班级,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切不可带着情绪走进课堂,要善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因为学生对教师是有崇拜心理的,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因而教师自身的感染力才是保证课堂有效的关键所在。
以《纸船》为例,全文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那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你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尤其在指导朗诵时,要注意表情的变化,关键词的重读,注意全诗的感情基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由此看出诗人的思念是由来已久的。教师在范读时要让学生看得到你的忧伤,听得到你的忧虑。“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这句话看出了“我”的执着,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坚定,语气上要肯定有力。“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是全诗的主题句,是情感的升华。此时教师在朗读时借助音乐来渲染气氛,加之自身的肢体语言,怎能不让学生心潮澎湃,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三、课后练习的多样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大多数语文教师会在课后作业这一块中,布置大量的书写作业:抄写生字,背默课文,试卷,习题等等。教师自身觉得很累,学生则更不用谈了,他们每天就压在题海里喘不过气来。这样做真的有效吗?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篇课文的内涵,做再多的习题也只是简单的记忆,根本不会迁移升华,而语文学科注重的就是迁移拓展能力。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如设计《纸船》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表达思念母亲的诗句,以此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有很多文人墨士通过自己的笔向世人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或者让学生回家对着自己的母亲说句:“我爱你!”,观察母亲的反应,体会自己当时的心境。这样的作业题目新颖独特,学生也愿意去用心地做,同时能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实施教学,从导入、过程、练习等多方面着手,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吉宁,浅议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科学导刊》2009年17期
[2]高明星,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J],《现代教育探索》201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