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_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传统文化
  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传统文化。我们现在往往把过去存在过的文化都称为传统文化。其实不然。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里曾引用过一句谚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可见“风”和“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在我看来,“风”就是风尚、时尚,传播虽快,但存在的时间比较短、范围也比较小,所以影响有限。“俗”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俗”比较稳定,存在的时间比较长、范围比较大,影响比较持续。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流行一阵子就过去了,后者却长期存在。当某种“俗”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慢慢就成了一个群体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俗”如果再延续,经过长时间沉淀,就成为一种传统,往往反映在观念、制度、理论甚至信仰上。传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居于主要地位,是主流。所以,不是所有过去存在的文化都可以稱为“传统文化”,我们今天讲的“传统文化”,应该是过去的主流文化,它长期存在,得到大多数人认同,并且发挥主要作用。
  危机源自失去存在的基础
  为什么传统文化会在当代遇到传承危机?因为它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基础,中国以前是农业社会,经济是小农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农业文化。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会,以前的农业文化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所以今天还要守着过去的农业文化就很困难。
  举个例子,以前孔子教育年轻人,“父母在,不远游”。它的意思是,父母如果还没有去世,作为子女,你无论求学还是工作都不能离家太远。这个话在古代是很对的。因为以前交通不方便,信件传递困难,如果子女离家太远,万一父母病了或者快去世了,便无法及时赶回来。还有,以前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父母主要靠儿子供养侍奉,如果儿子不在身边,谁侍奉他们呢?此外,在农业社会,可以就地生产、生活,不需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找工作。所以,“父母在,不远游”这个教导在当时完全正确,人们当然应该遵守。
  那么,今天我们进入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你还能够遵守“父母在,不远游”的教导吗?首先,没有必要。现代社会通信方式十分便捷,随时随地可以互相联系。很多人在家里装了摄像头,拿起手机就可以看到父母家里的情况。如果父母有什么疾病,子女坐上飞机、高铁、汽车,可以很快赶到父母身边侍奉。其次,在今天这个社会,如果不离开父母,很多工作没法做。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那些工作有几个是在父母身边的?如果要求子女都守在父母身边,很多工作也就没人做了。因此,当我们进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很多像“父母在,不远游”之类的传统文化观念,是没有办法遵守的。
  随着社会基础的变化,过去正确的文化观念,到了今天可能并不正确或者只是部分正确。全世界都碰到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所有国家的传统文化都在发生变化,只是变化的速度有快有慢。当代中国这40年,发生了过去三千年从未有过的巨变,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基础大多已经改变,有的甚至已经消失,所以处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当务之急是先留存下来
  因为面临危机,所以需要传承。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这与被保存的文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没有关系。总之,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保存就是无意识的。可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旧房,建新房,那种对古建筑无意识的保存也就越来越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
  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仍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以非遗为例,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这样一来,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护,而暂时没啥实际用处的非遗便会无人问津。另外,一些非遗传承人,为了在市场上赚钱养活自己,往往会随意改变非遗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种保存也是不周全的。在传统文化的保存上,我们可以向一些国家学习。比如日本,某项传统文化项目一旦被列为保护对象,其传承人就会像“国宝”一样,完全由政府供养,不需要他(她)想办法养活自己,他(她)的任务就是“传”——带徒弟,把掌握的东西教给徒弟,教会了,任务就完成了。在我看来,传统文化的“传”,就应该这样。
  此外,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的兴衰,今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人类记忆和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可能蕴含着今人还无从知晓的智慧,再加上由于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先保存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传”。
  传承切忌形式化
  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这跟只保存不同,而是要把它发扬光大。当然,“承”不是简单地传承发扬,而是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仍然以古建筑为例,“传”的话,就是不破坏它,不让它倒,让它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把古建筑上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这就是“承”了。正因为如此,“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进行发扬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扬弃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吸收外来、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着。正是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才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形成了海纳百川、整合发展的优势。今天,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更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
  需要指出的是,人类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两种以上传统文化同时存在,在继承发扬的时候一般的原则是本土优先,因为本地的传统文化最适合本土。同样的道理,中国、外国都有值得继承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当然应该优先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还应分轻重缓急,区别不同对象,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效果。比如,近些年有人提出要恢复汉服。汉服自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我们今天是不是真有必要恢复汉服呢?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件十分急切的事情,即使恢复汉服,也不是说每天都要穿汉服。现在流行的“汉服”其实是当时的礼服,即便是在汉朝,人们也不是什么场合都穿。今天如果恢复汉服,也应该将其作为礼服,可以在礼仪场合穿一穿。传承传统文化,不是空洞地背一背传统经典或模仿一些传统的穿戴,那种传承其实是形式主义,并没有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本质。
  关键是进行创新性转化
  关于传统文化的“承”,还需要强调一点,对于传统不能照搬照抄,而要进行创新转化。这可谓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大难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来说,如果我们只是把孝道理解为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其实是不够的。全世界哪个民族不尊老爱幼?这是人类普遍的美德。如果只是让青少年穿上汉服,天天向父母行叩头跪拜之礼,那根本不是继承孝道的正确方式。实际上,孝道的本质在于维系家族的精神支柱,保证家族和社会的繁衍,正如孟子所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中国古代社会,人的生命短暂,增加人口是很难的。所以,人口的多少,从小处讲关系到家族的繁衍,从大处讲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因为那个时候真的是“人多力量大”。而今天,即使子女不要孩子,父母也不会怪他们不孝顺。
  今天的年轻人不生孩子,虽然父母不会怪罪,但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种种社会问题,让国家和民族失去“未来”。所以,在当代社会,生育孩子可以说是公民为社会和国家应尽的责任。这样一来,传统孝道也就转化成了现代的价值观念,即保证家庭和社会的繁衍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更是年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在当代社会传承孝道,要摒弃将“后”限制为男性的陈腐观念,那样可以保障男女平等。如果我们的后代从小就将孝道融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后就会将家庭和睦、生儿育女、尊老爱幼看作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应尽的职责,那样他们对待生儿育女的问题,就不会仅仅从个人的幸福考虑。传承践行这样的“孝道”,就能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这就是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观念。
  要强调的是,传承传统文化,切忌混淆“精华”与“糟粕”。有些人只看到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和它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就对传统文化完全采取排斥的态度,这种观点无疑是不正确的。有些人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一些浅显的学问,甚至一些糟粕的东西,都贴上“国学”的标签,视之为“精华”。比如说《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不过是古时的扫盲课本,虽然人们在解读时可以“丰富”其中的很多道理,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们有多么适合今天的少年儿童。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而儒家文化的很多内容又只停留在概念上。同时由于中国古代普通老百姓大都是不识字的,所以儒家文化主要存在于精英群体中。今天传承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充分理解认识它的意义,另一方面还应该和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研究结合起来,看看如何将其转化成社会实践。可以说,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社会实践,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摘自2018年2月10日《光明日報》。)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股权质押; 公司业绩; 企业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20-0056-07  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质押行为越来越常见。Wind数据表明,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共发生17 022次股权质押事件,质押比例和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已有研究表明,股权质押会加剧代理问题,控股股东的侵占效应增强[1],
主办者喜欢把它称为亚洲版乡村集市。  混合了贸易展、美食节、产品展、时装秀、音乐节等各种元素的“华人工商大展”,1月16日至17日在洛杉矶波莫纳展览中心全面展示了亚洲丰富多彩的商贸活动。  大展的主办者戈登·高说,华人工商大展创建于1982年。这里有来自中国北方的“肉夹馍”。展会上到处都是气球,大多数气球都是红色的,上面印着华人企业的广告。  参展厂商及人数几乎每年都在增加。第一届华人工商大展只有
一些语文课堂,特别是公开课和观摩课,拓展教学似乎成了主旋律。由于过分注重知识的综合,学科的融合和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很多教学活动在“应用、拓展”的美丽旗号下,随心所欲地践踏着语文的神圣课堂。  在学习“探究科学的奥秘”这一单元时,有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花了近半节课的时间介绍“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光子”等等物理学上的术语。还运用多媒体投影出原子结构图,诠释了基本粒子和原子核的关系。他讲得天花乱坠,
5名荷兰大学生偶然想到一个换掉防空气污染口罩的独特方法,他们正在研发一种植物背包,向背包者即时提供新鲜空气。  小组长马尼克斯·德克龙说:“这个背包能过滤细颗粒物,清洁空气。”  “植物背包”装有一个过滤器,吸入外界空气,通过放置在背包内的一株植物的根部过滤空气,再让背包者吸入。虽然这个创意仍处于初始阶段,但它赢得了荷兰的一个设计奖,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这几名学生已经开始制作样品。  德克龙对记者说
日媒称,2015年访日外国游客数量大幅刷新纪录。与此同时,访日游客输出量占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因为经济增长减速为日本旅游业的前景蒙上阴影。有意见指称“爆买”现象高峰已过,日本政府也在加紧制定吸引欧美游客等不仅仅依赖于中国的旅游业振兴政策。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排成长龙的旅游巴士,蜂拥进入免税店的人潮,东京银座街头手提休闲服装店或药妆店纸袋的中国游客的谈笑声,如今已是常见光景。  日本政府也在加紧强化
驴肉    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驴肉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功效。驴肾,味甘性温,有益肾壮阳、强筋壮骨功效。可治疗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等症。    狗肉    狗肉味甘、咸,性温,具有益脾和胃、滋补壮阳作用。《本草纲目》载,狗肉有“安五脏,轻身益气,益肾补胃。暖腰膝,壮气力,补五劳七伤,补血虚”等功效。用黑豆
伊朗1月份宣布大幅增加石油产量,同时谴责美国对其导弹计划采取新措施。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称,已要求将日产量增加50万桶——这是伊朗政府长期计划的、一旦与世界大国之间的核协议生效就采取的举措。  此前,联合国核监管机构在周末证实,伊朗已遵守协议规定采取相关措施。该协议是去年7月伊朗与世界大国之间在维也纳达成的。世界领导人称赞执行该协议以及随后取消欧洲和美国施加的制裁是国际外交的里程碑。  核协议按预期执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召开的这些天,人们看到从演员莱昂纳多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所有的与会者都与手机或电脑形影不离,这正是此次论坛的议题之一。数字媒介使用量在全世界激增,这正是进行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称,数字时代人们平均的上网时间已经超过睡眠时间。其中最活跃的是1981年至2000年出生的千禧一代,他们每天要花7个多小时的时间通过数字媒介获取信息、娱乐
房屋租赁公司实在不足为奇,无非就是租一间门面,雇几个员工,赚取一点微薄中介费的小生意。但是,有一个叫乔鲍林的加拿大年轻人却别出心裁,不仅将这个小生意做成了一个“大蛋糕”,还从中挖到了丰富的“宝藏”。  乔鲍林从小就对做生意特别感兴趣。因为父亲在造纸行业工作,厂里回收的杂志书籍里常常夹杂着一些磁带和CD光盘,11岁时,他就学着将它们清空,然后填充上新的内容再重新出售。  13岁时,他迷上计算机,15
包括廉价航空公司易捷航空和瑞安航空在内的欧洲五家最大的航空公司,近日成立了一个新联盟。这是在与海湾国家对手的激烈竞争中,欧洲航空业为应对日益上涨的机场收费而采取的前所未有的举措。  被称为“为欧洲的航空公司”(A4E)的这个新联盟,将易捷航空、瑞安航空、德国汉莎航空、法航荷航集团以及国际航空集团(英国航空公司和西班牙伊比利亚航空公司的母公司)聚集在一起。  该联盟在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普霍尔机场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