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及其多样性

来源 :水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十年禁渔”前沱江中游江段鱼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7—2020年对该江段鱼类资源进行了8次调查,并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种群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87种,隶属于5目14科5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有18种,外来物种有6种,分别占总种类数20.69%和6.90%。鱼类群落以底层、缓流型、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蛇鮈、鲤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00~3.742,0.873~0.968、5.374~11.323、0.737~0.887,表明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分布均匀。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沱江中游江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莲花山、麻柳坝工业园与铁路沟可以聚为一组,万古庙、五里店水电站、资州大桥、银山镇、二水厂与西林渡口聚为一组,沱桥独立成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西林渡口和沱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相对较高,其余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均受到中度干扰。研究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鱼类占比减少,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本研究补充了沱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的基础数据,以期为该江段鱼类资源管理与“十年禁渔”生态评估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正>冶金机械设备是钢铁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且构成较为复杂,企业对其运行状态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注重运行状态的把控,使设备能够高效地运行,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将从故障预防、事后处理、设备安装、功能指标等方面对冶金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完善的设备维修策略,保证设备维修过程有效实施,使冶金机械设备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
期刊
近年来,舟山市定海区立足群岛地区“海岛+乡村”的典型特征,深化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以新建社区为样板,系统研究净零碳乡村技术、产业、规范等,实践先行全面探索净零碳乡村发展路径,积极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海岛样板。2019年,新建村已成功入选全球净零碳乡村典型案例,亮相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
期刊
准确的负荷计算对于变压器、电器元件、电线电缆的选型非常重要。通过工程实例,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情况,分别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估算法进行了负荷计算,解析其计算过程,分析计算中的易错点,并分别对两种方法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40分钟的课堂,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目视前方或跟教师互动交流的,40分钟的坐,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一堂课中,教师对学生常规的一些要求,身坐正、精神状态集中的行为习惯,观察、思考、表达习惯的养成都能够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中非常需要新鲜感,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新颖,能够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气氛中。
目的 评价智慧质控脑卒中患者预见性接救治模式的可行性,为患者救治效率提供新方向。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脑卒中患者,设置2018年1月之前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余时间段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治,试验组进行预见性接救治,对比两组患者静脉溶栓时间(DNT)和入院到股动脉穿刺时间(DPT)、接救治流程关键环节时间、患者满意度、患者结局。结果预见性接救治
<正>9月18日,长江南京航道局南京航标维护基地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技术评审会在南京召开。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市栖霞生态环境局、南京交通运输局、长江南京航道局、环评单位南京艾力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和评估单位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
期刊
大足黑山羊作为西南地区重点推广的山羊品种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营养特性。然而在贮藏、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羊肉肌原纤维蛋白易受到脂质氧化产物的攻击,使肉制品的保水能力改变,进而影响肉制品的食用品质。因此,解析脂质氧化对蛋白质的氧化修饰效应和引发机制,是开发大足黑山羊肉蛋白质氧化精准调控技术的必要条件。鱼腥草是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天然植物资源,富含绿原酸、黄酮、槲皮素等多种抗氧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5页。【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知规律1.用课件播放《幸福拍手歌》,师生一起做律动。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名字叫"动作接龙"的游戏。老师播放《幸福拍手歌》,看谁能边唱歌边跟着老师做动作,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2.感知规律,揭示课题。
期刊
适应各种复杂构造的地质建模技术用途广泛,比如采集、处理、解释、重磁电、油藏开发等都需要高效的复杂构造地质建模技术。由于地下构造复杂多样,可以适应复杂构造的建模核心技术研制难度很大,尤其是面对几百条正逆断层时,复杂构造框架模型的高效建立是主要的技术瓶颈。本文提出了将地质概念模型、抽象数学模型及几何拓扑模型紧密结合,融合多种地质信息以统一方式构建地层数学模型,并基于地层数学模型建立构造框架模型及其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