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學研究型大学将培养具有通识教育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本文基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视角来探讨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在金融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教学研究型 金融专业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目前国内外的大学一般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几类。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之间的过渡层次,它一方面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强调教学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把培养具有通识教育基础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而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其课程体系也应与之相适应,加强和完善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与科技转化都具有突出的作用。
实践教学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1)教学研究型大学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金融实践教学
教學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们在掌握金融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和繁多的业务,而且用人单位更希望招聘业务上手快、上岗即为所用的员工,那些只懂理论而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学生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几大领域,实践操作性非常强,同时需要对金融工具的使用和开发、数学建模、信息网络技术、网络金融等方面的知识都能够有所掌握,这就决定了高校中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角度来看,单纯的课堂理论讲授极易导致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毕业后工作的脱节,缺少求职的竞争力与工作中的应变适应能力。因此,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目标是以市场、企业的用人需要为导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合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在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把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能力。
(2)金融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听课态度不认真,特别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兴致不高,甚至玩手机、打瞌睡,课堂简直成为教师独角戏的舞台。本科阶段的金融学教学内容确实涉及到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呢?金融学的应用性非常强,将来学生就业后也要以实践操作的工作为主,因此金融学的教学非常适合运用实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模拟或实际操作的环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渠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消化吸收了理论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做到课堂的反转。
(3)金融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解决教学目标与校外实习环境不协调的矛盾
金融机构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单位,能够提供一些较为基础的工作作为实习岗位,它的涉密性更强、操作规范性更加严格,往往涉及到金融机构自身资金的安全性和客户隐私的保护,金融机构不是很愿意接收实习生,更难以安排人数较多的集体实习,这也是金融学专业的实习工作难以很好开展的主要原因。即使有些学生得到在金融机构锻炼的机会,他们也很难真正深入到工作流程的细节中去,比如在银行实习,只能看工作人员如何办理业务,自己没有机会直接动手操作,这样的实习往往留于形式,成效不大。基于这样的现实矛盾,高校金融学专业可以根据金融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实践进行相应的模拟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场所,运用仿真软件平台体验金融机构的日常工作流程,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金融专业课堂实践教学是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弥补了缺少到企业实习的机会。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很多高校开展了金融学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但是并没有从内容上进行整合和链接,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都更加强调各自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在很多高校中,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导致实践教学设备缺乏或者陈旧,不能很好地为开展教学服务。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金融学实验室,或者没有配置优质的模拟软件和平台,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最终都导致无法满足金融学实践教学的需求。同时,国内关于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验、实训教材很少,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操作都缺乏参考和规范性,直接影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3)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不完善
金融学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一直是金融学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大部分高校都是以课程为单位,每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和实践情况来单独制定考核标准。没有经过金融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研讨,缺少一个完整的监控措施及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标准,因此导致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没有统一的质量评价和考核标准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效果的优化和管理的完善。
完善金融学实践教学的措施
(1)分层次设置金融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渤海大学金融学教学计划的安排,课程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特色课和自主发展课,这种课程结构设置基本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实验教学应以此为基础,以学科专业课、特色课和自主发展课三个层次来进行实验教学。专业基础课阶段的实验教学主要是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正确使用相关实验软件和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目前这类的实验课主要在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统计学、银行会计、经济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中开设。 专业核心课阶段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通过仿真模拟熟悉金融业务的交易流程和操作,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加工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这类课程的实验首先通过各种模拟交易系统让学生了解具体的业务流程操作,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方案个性化设计,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许多专业理论知识,如果只从理论上讲授学生难以接受,但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以后,学生一般很快就明白了理论的专业意义,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培养。
特色课和自主发展课阶段的实验项目是金融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提高运用,从整个金融学专业的视角接触一些综合性强、专业面广并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年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设计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今后的就业需要和兴趣爱好,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科学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立与应用
学院近年来先后购买了证券模拟交易系统软件、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软件、银行信贷模拟软件、理财规划软件,并分别在证券投资分析、商业银行业务、银行信贷管理学、理财规划等相應的专业课程中使用,使学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专业操作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另外学院开设的统计学、金融统计软件分析、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Eviews6.0软件、stata软件、Matlab7.0软件等,为金融实证分析和金融建模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在金融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我校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于2016年建立了金融模拟实验室,购买了电脑,投影仪,数据显示屏等相关硬件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商业银行软件、保险软件、外汇软件以及证券,期货软件。2017年春季开学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一个包括应用实验教学和理论研究与高层次金融产品开发两个部分三大系统的教学科研共享的高度集成系统平台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3)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实践教学资源指标、实践教学过程指标和实践教学效果指标。
实践教学资源指标选择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教学设备与软件、经费支持四个评价标准。实践教学过程指标采用实践教学管理、實践教学态度、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形式等评价标准。实践教学效果主要选取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用人单位反馈等评价标准。
将三个层次的每个指标都赋予分值和所占比重,计算出三个层次评价指标的总得分,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设置分值的上下限,根据最终得分给出评价结果。
作者简介:闵晓莹(1982.5-),女,经济学硕士,渤海大学经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1] 佘德容.教学研究型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现代物业,2010(9).
[2] 王亦明.基于应用型大学视角下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网络财富,2010(11).
[3] 伍孟林.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铜陵学院学报,2011(2).
[4] 崔宏伟,王晓光.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
[5] 王玲.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江南论坛,2011(8).
[6] 谢太峰.金融实践教学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3(10).
教学研究型 金融专业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目前国内外的大学一般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几类。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之间的过渡层次,它一方面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强调教学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把培养具有通识教育基础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而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其课程体系也应与之相适应,加强和完善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与科技转化都具有突出的作用。
实践教学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1)教学研究型大学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金融实践教学
教學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们在掌握金融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和繁多的业务,而且用人单位更希望招聘业务上手快、上岗即为所用的员工,那些只懂理论而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学生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几大领域,实践操作性非常强,同时需要对金融工具的使用和开发、数学建模、信息网络技术、网络金融等方面的知识都能够有所掌握,这就决定了高校中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角度来看,单纯的课堂理论讲授极易导致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毕业后工作的脱节,缺少求职的竞争力与工作中的应变适应能力。因此,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目标是以市场、企业的用人需要为导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合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在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把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能力。
(2)金融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听课态度不认真,特别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兴致不高,甚至玩手机、打瞌睡,课堂简直成为教师独角戏的舞台。本科阶段的金融学教学内容确实涉及到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呢?金融学的应用性非常强,将来学生就业后也要以实践操作的工作为主,因此金融学的教学非常适合运用实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模拟或实际操作的环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渠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消化吸收了理论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做到课堂的反转。
(3)金融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解决教学目标与校外实习环境不协调的矛盾
金融机构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单位,能够提供一些较为基础的工作作为实习岗位,它的涉密性更强、操作规范性更加严格,往往涉及到金融机构自身资金的安全性和客户隐私的保护,金融机构不是很愿意接收实习生,更难以安排人数较多的集体实习,这也是金融学专业的实习工作难以很好开展的主要原因。即使有些学生得到在金融机构锻炼的机会,他们也很难真正深入到工作流程的细节中去,比如在银行实习,只能看工作人员如何办理业务,自己没有机会直接动手操作,这样的实习往往留于形式,成效不大。基于这样的现实矛盾,高校金融学专业可以根据金融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实践进行相应的模拟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场所,运用仿真软件平台体验金融机构的日常工作流程,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金融专业课堂实践教学是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弥补了缺少到企业实习的机会。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很多高校开展了金融学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但是并没有从内容上进行整合和链接,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都更加强调各自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在很多高校中,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导致实践教学设备缺乏或者陈旧,不能很好地为开展教学服务。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金融学实验室,或者没有配置优质的模拟软件和平台,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最终都导致无法满足金融学实践教学的需求。同时,国内关于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验、实训教材很少,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操作都缺乏参考和规范性,直接影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3)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不完善
金融学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一直是金融学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大部分高校都是以课程为单位,每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和实践情况来单独制定考核标准。没有经过金融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研讨,缺少一个完整的监控措施及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标准,因此导致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没有统一的质量评价和考核标准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效果的优化和管理的完善。
完善金融学实践教学的措施
(1)分层次设置金融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渤海大学金融学教学计划的安排,课程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特色课和自主发展课,这种课程结构设置基本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实验教学应以此为基础,以学科专业课、特色课和自主发展课三个层次来进行实验教学。专业基础课阶段的实验教学主要是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正确使用相关实验软件和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目前这类的实验课主要在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统计学、银行会计、经济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中开设。 专业核心课阶段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通过仿真模拟熟悉金融业务的交易流程和操作,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加工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这类课程的实验首先通过各种模拟交易系统让学生了解具体的业务流程操作,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方案个性化设计,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许多专业理论知识,如果只从理论上讲授学生难以接受,但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以后,学生一般很快就明白了理论的专业意义,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培养。
特色课和自主发展课阶段的实验项目是金融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提高运用,从整个金融学专业的视角接触一些综合性强、专业面广并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年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设计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今后的就业需要和兴趣爱好,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科学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立与应用
学院近年来先后购买了证券模拟交易系统软件、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软件、银行信贷模拟软件、理财规划软件,并分别在证券投资分析、商业银行业务、银行信贷管理学、理财规划等相應的专业课程中使用,使学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专业操作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另外学院开设的统计学、金融统计软件分析、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Eviews6.0软件、stata软件、Matlab7.0软件等,为金融实证分析和金融建模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在金融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我校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于2016年建立了金融模拟实验室,购买了电脑,投影仪,数据显示屏等相关硬件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商业银行软件、保险软件、外汇软件以及证券,期货软件。2017年春季开学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一个包括应用实验教学和理论研究与高层次金融产品开发两个部分三大系统的教学科研共享的高度集成系统平台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3)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实践教学资源指标、实践教学过程指标和实践教学效果指标。
实践教学资源指标选择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教学设备与软件、经费支持四个评价标准。实践教学过程指标采用实践教学管理、實践教学态度、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形式等评价标准。实践教学效果主要选取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用人单位反馈等评价标准。
将三个层次的每个指标都赋予分值和所占比重,计算出三个层次评价指标的总得分,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设置分值的上下限,根据最终得分给出评价结果。
作者简介:闵晓莹(1982.5-),女,经济学硕士,渤海大学经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1] 佘德容.教学研究型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现代物业,2010(9).
[2] 王亦明.基于应用型大学视角下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网络财富,2010(11).
[3] 伍孟林.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铜陵学院学报,2011(2).
[4] 崔宏伟,王晓光.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
[5] 王玲.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江南论坛,2011(8).
[6] 谢太峰.金融实践教学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