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报副刊如何挖掘“地方人文”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地方报副刊如何做好“地方人文”文章,以求在激烈的新闻媒体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
  【关键词】地方报纸 人文 副刊
  
   作为区域性报纸,要想在“大气”上与全国性报纸相抗衡,那是很难企及的事。然而,区域性报纸的副刊如果定位准确,用心经营,那么完全有可能与全国性报纸比肩平坐。因为新闻题材可以有份量大小轻重之分,而文学艺术则全无高低贵贱之别。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地方“人文”资源,更是滋润区域性报纸副刊的“源头活水”。因此,《如皋日报》创刊之初,我们就将“挖掘地方人文”作为副刊的定位之一,在“地方特色”上做足文章。这“乡下鼓儿”一路敲过来,还真敲在了点上,敲出了悠远的古韵也敲出了时代的强音。
  
  一
  
  我们古城如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在这一方富饶的土地上积淀并孕育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这如同一脉富矿,为我们副刊编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一开始,《如皋日报》副刊就开了个“话说如皋”的栏目,刊登些书写如皋这座桥、那条巷、这座庙、那个园的短文。后来我们发现,这些零零散散的自由来稿,只是“话说”了如皋的一鳞半爪,且多是自然景观,给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布不成阵的缺憾。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获悉如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已按史料恢复重建了18个景点。于是我们约请了园林管理处的一位专家,就各个景点采用了文配图的形式,推出了一次系列介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次成功的策划,给我们以启示:要烧好“地方特色”菜,除了挖掘自然景观还得更注重挖掘意蕴更深的人文景观,而且好料也要精做,从选题到具体操作都要统筹安排,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如皋人文荟萃,体现在人才辈出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上。所以我们将选题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人物类,二是风物类。
  人物类又大致分为古今名人和当今 “奇人”。
  说到如皋的名人,人们也许只知道明末清初如皋出了一对才子佳人——冒辟疆、董小宛。其实远不止这些,单是数一数与如皋有“瓜葛”的国家级名人就有一大串了。从远了说,古有被誉为“南通第一文化名人”的东吴大司马吕岱;怀抱雄图大略的宋代教育家胡瑗;落笔成章的北宋词赋大家王观;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为慈禧切脉立方的名医薛宝田。往近了说,有辛亥革命先驱黄七五;战功卓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何坤;博学精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俞铭璜;开“伤痕文学”之先河的卢新华;活跃当今文坛风头正劲的黄蓓佳。还有体坛名将周玲美、秦旺平;世界“名探”李昌钰等等,他们骄人的业绩、丰富多彩的人生,都是我们副刊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话题。
  此外,像练就一“口”好书法的无臂青年石晓华,全国老年人长跑冠军80岁高龄的修鞋匠施秀英,荣获国际钩衣比赛冠军的残疾女蒋小兰等,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都因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难事而成为“奇人”,因而也成了我们副刊关注和推崇的对象。
  这些家乡人、身边事对广大本地读者来说,无需过多的渲染,其自身就充满了看点和亲和力。所以成为我们副刊编辑手中常用常新的争胜利器。
  除了人物类,富有乡味乡韵的风土人情,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的选题。像艺术类,我们就曾报道过如皋木偶、风筝世家、花木盆景、京剧名票、各类收藏;名胜类,除了闻名遐迩的水绘园、定慧寺,还有寿星园、绿园、花木大世界、石合泰民居;名点小吃类,有赛雪梨的如皋萝卜、享誉海内外的如皋火腿、香肠、如城迎春桥上的“龙虎斗”、白蒲被乾隆御赐牌匾的“三香斋”茶干。此外还有方言、习俗等都是我们做文章的好素材。
  
  三
  
  如此丰富的地方“人文”资源,为我们副刊编辑提供了一个从容驰骋的广阔天地。如何充分发挥好这些资源的优势,我们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手法:
  一是借“机”说人。也就是借个由头说古人旧事。有一年11月初,我们收到海安1位朋友举荐的如皋人黄七五先生早年写的回忆录片段。而11月12日正好是孙中山先生的诞辰纪念日。于是我们就选择在这一天发表了黄七五先生的回忆录,并配发了编后。文章披露了作者当年留学日本时,孙中山先生如何亲自登门发展他为同盟会会员以及回国后如何在如皋筹钱买枪以策应辛亥革命等鲜为人知的史实。借个由头说古人旧事,这样既显得自然顺畅,又能表现出现实的纪念意义。
  二是现捉“活鱼”。就是随时关注发生在如皋籍名人身上的新鲜事并及时作出反应。例如,当我们得知黄蓓佳写的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消息后,及时对她进行了采访,并在本报全文连载了这篇小说。在悉尼奥运会上,女子4x100米接力赛中国代表队进入了决赛,其中就有我市选手秦旺平。作为我市参加奥运第一人,对她赛前、赛后我们都作了挖掘报道。此外如皋木偶剧团出访罗马尼亚、如皋机场的士兵参加国庆60周年大阅兵等新闻,我们都在副刊上以大篇幅作了报道。这类现捉“活鱼”的报道是我们副刊的重头戏,也是体现副刊新闻性的重要手段。
  三是集束推出。为了系统介绍如皋的历史、风土人情,我们常常采用开专栏集束推出的手法。例如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从《如皋县志》里精选了我市发生的60件大事,推出了“如皋60年大事备忘录”专栏,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新闻、体育、城建、交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真实反映了如皋60年来的城乡巨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我们还陆续推出了反映如皋历史变迁、民俗、趣闻为主的“雉水咫闻录”、意趣盎然的“如皋方言赏析”等专栏。这种形式既避免了散碎零星之憾,又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是读者参与。为了提高读者参与办报的积极性,我们策划了一个“读片人生”的栏目。形式是由读者自荐一组以人或景为主线的新旧照片,内容以个人成长经历、城乡巨变为主,再由编辑配以简略有趣的文字说明。这样既美化了版面,又能给读者以直观的感受并从中获得教益。同时也在编读互动方面作了有益且有效的尝试,让副刊更具贴近性和亲和力。
  
  四
  
  作为《如皋日报》副刊的编辑,笔者有这样三点感受:
  一、以己所长,竞人所短。作为区域性报纸,由于地缘、版面和发行量的限制,不可能像全国性报纸那样拥有广阔的驰骋天地,但是丰富多彩的地方人文景观却是人无我有的一份“独食”。努力将其烹制得有滋有味也是地方报副刊竞争求生存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贴近受众。如果说报纸对国家方针、政策、舆论导向方面的宣传报道带有一定的刚性,那么副刊作为补充和延伸,则宜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柔性教化。说大家熟悉的人,侃大家感兴趣的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三、精心策划。人文资源如同深藏地下的原油,从勘探到采掘到提炼必须统筹计划。那种“捧草喂老牛”的粗放型编辑作风极易造成人文资源的浪费。所以说副刊编辑对人文选题要有一点“炒作”意识,善包装、巧安排、艺术化再现,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如皋市新闻传媒中心)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设计的全面情况,包括主题馆功能概况,设计过程中以城市和传统作为构思源泉的设计理念,内外统一的整体设计方法以及以生态节能为特色的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除了影响角膜神欁经营养性作用外,同时还引起眼表的改变,干眼是LASIK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采用飞欁秒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