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作业”实施与评价初探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nggu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浙江省小学数学综合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有关小学数学学生综合评价内容中关于拓展性作业即长作业的实施和评价如下结论:适切的主题、有趣的内容是长作业开展的根本;深刻的目标、丰富的路径是长作业开展的灵魂和主线。另外,长作业作为作业的一种类型,具备作业的基本功能,但是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此,就能使长作业成为数学综合评价改革的亮点之一。
  【关键词】长作业;实施;评价
  什么是长作业呢?我们的理解是:长作业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兴趣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推理论证、实践检验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作业。因小调查、小课题也都具有长作业的一些特征,我们把这三者统称为长作业。
  本文将以陈青萍老师引领的“‘数’说家乡”这个长作业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进行长作业的实施与评价的。
  一、研究背景与主题选择
  适切的主题、有趣的内容是长作业开展的根本。
  长作业的内容不必局限于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只要能够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背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主,注重数学学科特点与内部联系、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主题和内容都是进行长作业研究的好素材。陈老师选择了“‘数’说家乡”长作业研究的主题,这体现了她的思考和选择,正如她备课前所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家乡江山也有了惊人的变化与发展。这样一些成果的取得,如何利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向学生进行宣传呢?
  刚好,五下的学生对大数、近似数、统计图表都有了相对完整的认识,制作统计图表的能力、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加上省教研员斯老师在省评价改革研讨会后的亲自点拨,使我们茅塞顿开。于是,“‘数’说家乡”这样一个长作业应运而生,我们期待,通过利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利用评价的手段来“数”说家乡,一定能使学生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在确定“‘数’说家乡”这样一个大主题之后,该从哪些方面“数”说家乡呢?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终确定从江山的六张名片出发“‘数’说家乡”,分别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江郎山”“中国幸福乡村——大陈村”“中国木门之都”“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蜜蜂之乡”“江山的水”。
  二、目标设定与路径实施
  深刻的目标、丰富的路径是长作业开展的灵魂和主线。
  “‘数’说家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家乡。设置这个长作业,其意图是实现以下教学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了解借助数据数说家乡的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表达有条理、精确、概括;培养数感,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个人及组内组间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
  为使教学目标有效的落实,我们具体采用了以下的一些实施策略。
  1.学生分组
  按照差异互补加自由组合的原则,我们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了6组,分别选择了上面其中的一项内容,设计了本组制定方案讨论环节。
  2.方案制定
  方案制定的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该从哪些方面“数”说自己小组的内容?其二,小组成员如何进行分工?其三,实施的步骤是怎样的?在小组方案初步制定好之后,班级采用轮流互评加教师介入的方式,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论证,不合理之处及时进行调整、补充。
  3.调查实践
  小组研究方案确定,学生进入了调查实践阶段。调查实践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自主调查。学生自主尝试通过上网查询、询问长辈等方式调查自己所需的数据,发现网上搜集到的数据具有不真实性,同样一个问题,甚至会出现几个不同版本的数据。询问长辈,有很多问题长辈不是很清楚,学生很纠结。第二阶段,集体调查。在了解了学生碰到的实际问题之后,学校决定利用周五下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兵分六路,通過走访中国木门第一家上市公司欧派门业、旅游局、恒亮蜂业、幸福乡村大陈、统计局、江山娃哈哈公司,了解各组调查研究所需的数据。
  在上述活动过程中,看似简单的一个小调查,其过程是曲折的,方法是多样的,收获也是满满的。活动中,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多的是收获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方法。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即关注小组研究的状况,遇到困难给予提示、点拨和指导,促进研究的进行。
  4.学科融合
  通过多种途径的采访调查,学生手头拥有了一定量的数据,接下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调查报告,进行PPT成果交流。学科融合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调查报告。这一学习目标与我们此次长作业的目标几乎是一致的。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也已经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了如何制作简单的PPT。于是,数学、语文、信息技术无缝对接,一篇篇独具“数”韵的小报告应运而生,并在展示交流课中进行交流。
  5.成果交流 评价提升
  成果交流、评价提升是长作业实施的保障。每个小组制作好PPT、撰写好小报告后,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同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反驳,本小组成员进行答疑及解释说明(具体见上一篇长作业教学案例)。同时在展示、质疑、答疑过程中开展评价活动。
  “‘数’说家乡”长作业研究的评价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过程性评价,重点引导学生反思经历长作业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以自我评价为主、小组成员补充为辅的方式进行。下设5项内容,每个内容各0.5学分,共2.5学分。依据评价标准,分A水平、B水平、C水平三个水平层次,分别得0.5学分、0.4学分、0.3学分。   第二部分是结果性评价,根据各组在小组分工、方案制定、成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对小组整体表现作出评价,共2.5学分。小组交流后,全班学生举牌表决,及时呈现评价情况。一个A、B、C水平分别得2.5分、2分、1.5分,小组得分率在80%及以上,得2.5学分;小组得分率在70%~80%之间的,得2学分;小组得分率在70%以下的,得1.5学分。
  五(1)班“数说家乡”长作业全班评价情况统计表
  三、长作业的实施及评价建议
  (1)长作业作为作业的一种类型,具备作业的基本功能,但是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长作业所要评价的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关注点,评价标准则决定着学生的努力方向,我们如何评价、评价什么就引导学生在长作业实施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长作业的设计内容与评价标准起到了指挥作用,发挥着导向功能。因此,教师在设计一项长作业的起始阶段,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评价目标,而后根据目标确定内容与评价标准,在开题讨论时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解读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全面科学地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3)長作业的实施与评价很多时候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重在参与,在参与中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不同,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找到自身的优缺点,取长补短,调整自身的学习计划和方法,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4)在长作业的实施与评价过程中,教师能够收集到学生系统的信息,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客观与主观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教师可以找出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评价与反省,进而调整教学目标、方法。针对部分学习能力特别强或特别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提出共同努力的方向,期待优者更优、弱者有进。
  回顾“‘数’说家乡”长作业研究的过程,它更像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栽种了一棵生命之树,这棵树以项目学习为树根,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土壤,以实事求是为树干,以践行所学为树叶,教师陪伴学生,共同浇灌,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浙江省小学数学综合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2017.
  [2]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学科分项等级评价操作手册(试行),2018.
  (浙江省江山市恒泰学校 324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打电话”一课的情境设置离学生的现实经验比较远,学生会考虑现实操作问题,导致教学起来比较困难。教材编排意图通过优化方案,让学生经历建立模型、归纳推理的过程。巧借“触碰救人”情境,利用图式教学、优化方案、弱化表格、建立数据线模型等活动,可让学生感悟倍增的数学规律。  【关键词】方案;模型;图式;推理  “倍增问题”即我们熟悉的“打电话”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在四年级上册
【摘 要】“认识底和高”以四个活动为支架,依托四个板块,多任务驱动进行教学,以期落实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通过对比活动,强化对“高”概念的认知,在操作活动中深化对底和高的理解,分层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底和高;反思  “认识底和高”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一节概念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画平行线之间的
【摘 要】植树问题是数学广角的经典内容。课堂上,教师能顺利引导学生得出三种模型的公式,可一旦进入实际应用,学生往往又不知所措。有效教学的展开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追本溯源,分析植树问题的本质属性,确定教学定位;二是求简重悟,从包含除的意义入手,经历“段数”与“棵数”建立联系的过程,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三是学以致用,通过递进式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应用所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摘 要】随着深度学习理念的施行,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将学生引向数学本质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不应只简单地推理尾数特征,更要引导学生探索其背后的本质原因。借助数形结合,让学生充分经历分类中追溯源头、变化中寻求不变、迁移中促进内化、比较中升华本质的过程,帮助学生在研究变与不变中,理解其本质,推理其特征,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关键词】数形结合;特征本质;深度学习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的广泛应用,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紧紧抓住“生活”,让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主动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小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数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追踪评价就要以“高效课堂评价体系”为统领,采取“课堂观察、录像微格量表和检测性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式评价方式,对教与学的执行情况开展多次追踪评价,并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教与学的行为,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录像课 高效课堂 发展性评价  2014年度教育部办公厅发起的“一师一优课”活动历时1年多,已于日前落下帷幕。我市有12节录像课荣获“部级优课”。能取
5月13日   我喜欢人家夸我是一只漂亮的蜻蜓。   可爸爸说,漂亮是妹妹的事情,我是男孩子,男孩子要勇敢。  我要做一只勇敢的蜻蜓。  5月15日   妈妈说我小时侯叫水虿(chài),游泳可棒啦。   现在我叫蜻蜓,我会飞却不会游泳啦。   为什么我不能又会游泳又会飞呢?  5月18日   今天我和妹妹在池塘边比赛捉蚊子,我赢啦!妹妹不高兴地噘(juē)着嘴。我对她说再比一次她准能
【摘 要】“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点课之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的编排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进。并在学习素材上给学生提供观察、估测、比较的各种图形,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悟,并借助于问题的引领,使学生逐步加深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关键词】面积和面积单位 素材整合 问题引领  人教版教材在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
引子  东山再起,成语出典《晋书·谢安传》。  在一些史学家眼里,中国历史上的晋代名士辈出。晋人的潇洒,不滞于物质而强调精神层面的追求。那个时期的士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去体会自然,他们表里澄澈、坦荡空明,建立了唯美的哲学意境。  这个时代曾经涌现了一大批影响后人的书法大家,其中有卫瓘、索靖、卫铄(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谢安等等。  毛泽东对谢安评价极高,他说谢安文韬武略,又机智又沉着,淝
深度学习,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它要求教师把握学习的本质,不断地思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所必需的理想的学习模式。  深度学习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的,相应地,深度教学则是從教师教的角度提出的,它们共同指向“让学习发生”。让学习发生就是要呈现知识本身的属性,还原学习的本质,让学生更多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阅读本期杂志,可以发现其中有多篇文章在具体操作层面,提供了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