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 ,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便成了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这一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逆转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不是历史的本体。它只能被我们所认识却无法直接体知,只能被我们所理解却无法重复验证。这与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与青年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因此,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1.形象思维可以增強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有血有肉、多彩多姿的,但又是瞬息即逝、无法再现的。活生生的历史真实已经在永恒流动的时空中消失,学生们今天所学习的,只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而高度浓缩了的历史教科书。当然,在教科书中,仍有不少内容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形象鲜明的材料。但毕竟受到篇幅的限制,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 历史事件,在教材中只能一笔带过,或略而不提。因此,教师的任务便是应该努力弥补教材的不足,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就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史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实教学内容,再造历史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由此而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可感性。
2.形象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
由于形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和提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往往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 表达历史的深刻内涵,使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牢固地掌握。
例如,观看秦始皇陵兵马俑,我们可以感受到秦军严明整肃、威武雄壮的阵容和奋击万里、排山倒海的气势,从而加深对秦始皇横扫六合、廓清宇内这段历史事实的理解。观看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吐蕃使者不卑不亢、矜持谦恭的神态和唐太宗深沉谦和、气度非凡的气质,从而能够加深理解唐初的和亲政策和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虎门销烟”浮雕,则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3.形象思维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所学过的历史知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场好的电影,一部好的小说,其教育意义往往大于一些专门书籍,并能长时间地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其主要原因,便在于它们的情感性与形象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电视和小说是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画面来刺激大脑,产生了较强烈的条件反射,更容易为人们所把握、所记忆。
二、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1.重视史料的积累,充实教学内容。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史料积累的过程,是历史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积累丰富的史料是治史的基础,提出撰写历史必须“征求异说,采摭群言”。同样,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也需要掌握广博而翔实的史料,为自己提供一个深厚坚实的知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生动有致,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形象有趣的历史素材。
2.重视语言修养,提高教学艺术。
(1)注意语言准确严谨。历史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历史语言追求的是历史的真实,谈古论今,叙事议人,必须言之有据,决不能为了追求生动性而失去科学性。如果在讲赤壁 之战时,引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大谈诸葛亮如何呼风唤雨,便是以演义代历史,是一种很不严肃的学风。
(2)注意文采,富有情感性。孔子主张文章应该注意文采,同样,语言也应注意文采。教学语言的文采,除了文字修辞外,还应该形象生动,声情并茂。
(3)通俗易懂,力求口语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善于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这种学风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科研中,都值得我们大力提倡。教学语言更应该注意口语化、通俗化,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和晦涩的语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有了过硬的语言功夫,才能动情引趣,将波澜壮阔 、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
3.运用直观教具,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生动的语言可以再造历史形象,但不能取代直观教具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可供利用的直观教具很多,有实物、模型、图片、地图、表格以及各种音像设备。这些直观教具可以从不同角度刺激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这就不仅可 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促进其形象思维,亦可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为了说明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中学历史教材中为我们展示了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这张画图的艺术功效和教师的生动讲述,就可以使学生仿佛身置其间,亲身感受到东京街头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车马行人,以及各种商贩不绝于耳的吆喝叫卖声,从而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近十年来,电化教学在我国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与实物、模型、图片相比,这种直观教学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更形象的表现力,更能有效地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相互联系。因此,发展电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运用这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一、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逆转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不是历史的本体。它只能被我们所认识却无法直接体知,只能被我们所理解却无法重复验证。这与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与青年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因此,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1.形象思维可以增強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有血有肉、多彩多姿的,但又是瞬息即逝、无法再现的。活生生的历史真实已经在永恒流动的时空中消失,学生们今天所学习的,只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而高度浓缩了的历史教科书。当然,在教科书中,仍有不少内容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形象鲜明的材料。但毕竟受到篇幅的限制,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 历史事件,在教材中只能一笔带过,或略而不提。因此,教师的任务便是应该努力弥补教材的不足,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就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史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实教学内容,再造历史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由此而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可感性。
2.形象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
由于形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和提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往往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 表达历史的深刻内涵,使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牢固地掌握。
例如,观看秦始皇陵兵马俑,我们可以感受到秦军严明整肃、威武雄壮的阵容和奋击万里、排山倒海的气势,从而加深对秦始皇横扫六合、廓清宇内这段历史事实的理解。观看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吐蕃使者不卑不亢、矜持谦恭的神态和唐太宗深沉谦和、气度非凡的气质,从而能够加深理解唐初的和亲政策和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虎门销烟”浮雕,则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3.形象思维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所学过的历史知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场好的电影,一部好的小说,其教育意义往往大于一些专门书籍,并能长时间地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其主要原因,便在于它们的情感性与形象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电视和小说是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画面来刺激大脑,产生了较强烈的条件反射,更容易为人们所把握、所记忆。
二、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1.重视史料的积累,充实教学内容。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史料积累的过程,是历史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积累丰富的史料是治史的基础,提出撰写历史必须“征求异说,采摭群言”。同样,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也需要掌握广博而翔实的史料,为自己提供一个深厚坚实的知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生动有致,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形象有趣的历史素材。
2.重视语言修养,提高教学艺术。
(1)注意语言准确严谨。历史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历史语言追求的是历史的真实,谈古论今,叙事议人,必须言之有据,决不能为了追求生动性而失去科学性。如果在讲赤壁 之战时,引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大谈诸葛亮如何呼风唤雨,便是以演义代历史,是一种很不严肃的学风。
(2)注意文采,富有情感性。孔子主张文章应该注意文采,同样,语言也应注意文采。教学语言的文采,除了文字修辞外,还应该形象生动,声情并茂。
(3)通俗易懂,力求口语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善于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这种学风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科研中,都值得我们大力提倡。教学语言更应该注意口语化、通俗化,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和晦涩的语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有了过硬的语言功夫,才能动情引趣,将波澜壮阔 、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
3.运用直观教具,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生动的语言可以再造历史形象,但不能取代直观教具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可供利用的直观教具很多,有实物、模型、图片、地图、表格以及各种音像设备。这些直观教具可以从不同角度刺激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这就不仅可 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促进其形象思维,亦可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为了说明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中学历史教材中为我们展示了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这张画图的艺术功效和教师的生动讲述,就可以使学生仿佛身置其间,亲身感受到东京街头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车马行人,以及各种商贩不绝于耳的吆喝叫卖声,从而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近十年来,电化教学在我国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与实物、模型、图片相比,这种直观教学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更形象的表现力,更能有效地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相互联系。因此,发展电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运用这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