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结直肠癌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对小鼠结直肠癌作用的相关微生物机制。
方法将16只5周龄BALB/c雄性小鼠通过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法建立小鼠原位结直肠肿瘤模型,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氧化苦参碱干预组,每组8只;其中氧化苦参碱干预组于造模第5周开始接受10 mg/kg氧化苦参碱溶液隔日腹腔注射,对照组接受等量0.9% NaCl注射液腹腔注射,至造模第81天实验结束。自开始造模,每3 d测量1次小鼠体质量。于处死前收集小鼠粪便,进行微生物及16S核糖体DNA(rDNA)高通量测序。观察结直肠肿瘤数,取肿瘤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判断肿瘤分化程度,计算各分化级别肿瘤组织灶占总肿瘤组织灶的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表达情况。
结果实验后期(造模第49天至第81天),对照组小鼠体质量低于氧化苦参碱干预组[造模第81天体质量:(22.9±0.5)g比(24.0±0.5)g,t=2.187,P<0.05],实验结束时,氧化苦参碱干预组肠道肿瘤数少于对照组[(8.5±1.2)个比(12.0±1.2)个,t=2.824,P<0.05];氧化苦参碱干预组小鼠肠道高分化肿瘤灶占比高于对照组[(62.5±3.7)%比(25.0±2.6)%],Ki-67表达评分低于对照组[(3.2±1.0)分比(6.0±1.0)分,t=2.668,P<0.05]。在门水平,氧化苦参碱干预组小鼠肠道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拟杆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P=0.037)。在属水平,氧化苦参碱干预组norank_f__桑科菌丰度高于对照组(P=0.001),拟杆菌属、臭气杆菌属、副细菌属、异波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维持肠道菌群稳定,从而降低肠道肿瘤的发生率,延缓肿瘤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