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石油运移模式与成藏期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101次 | 上传用户:linsl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拉尔盆地由多个凹陷构成 ,油气潜在资源丰富 .研究含油凹陷油气的来源、油气充注方向及成藏时间对指导盆地油气勘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乌尔逊凹陷为例 ,采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定量分析技术 ,研究了石油的来源及运移方向 ;利用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法、源岩生排烃史法及储层流体包裹体测温法 ,探讨了石油成藏期 .结果表明 ,原油主要来源于凹陷南部“烃源灶”内的南屯组生油岩 ,油气成藏中发生了侧向运移 .通源大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断层两盘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 .苏仁诺
其他文献
介绍了“奇异性-广义自相似性-分形谱系”(“3S”:SingularitygeneralizedselfSimilarityfractalSpectrum)为核心的多重分形现代成矿预测理论与模型(MultifractalMineralizat
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大部分属印支期扬子俯冲陆壳 (下地壳 )的一部分 ;大致沿磨子潭 -晓天断裂附近分布的含榴辉岩、大理岩和变质橄榄岩的镁铁 -超镁铁质岩带可能代表扬子与华北 2个大陆板块之间的变质构造混杂岩带 ,它应接近于扬子与华北 2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缝合线 (镁铁 -超镁铁质岩带以北 ) ,而五河 -水吼剪切带则可能代表扬子俯冲陆壳内部的 1条拆离带或滑脱带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