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发生部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和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鼓室球瘤,12例颈静脉球瘤,3例迷走体瘤和3例颈动脉体瘤),21例行CT检查(其中1例行动态增强检查),15例行MRI检查。结果鼓室球瘤较小,多发生于鼓岬区;颈静脉球瘤以颈静脉孔为中心,较大的肿瘤侵犯咽旁间隙、中耳、外耳道、乳突和(或)颅内;颈动脉体瘤位于上颈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伴上述动脉明显分离移位;迷走体瘤位于咽旁颈动脉鞘区,血管移位不一。以上四类肿瘤CT平扫呈中等密度,强化显著,部分肿瘤内见强化的血管和囊性改变;MRIT1WI中低信号,强化显著,T2WI中高信号,部分肿瘤内见囊变,多数肿瘤中可见血管流空“盐和胡椒征”(鼓室球瘤和较小的颈静脉球瘤中不见)。鼓室球瘤和颈静脉球瘤边缘不规则,后者侵犯咽旁间隙部分边缘光滑,骨质呈虫咬状破坏;颈动脉体瘤和迷走体瘤边缘光滑,无骨质破坏。结论多数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具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和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可据此确诊;发生于不同部位的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