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生活化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u38sbf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渗透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含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
  关键词:数学;生活;“三生”课堂
  “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领悟。”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我校“三生”课堂(生命化,生态化,生活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数学的起源来自生活
  数学是怎样产生的呢?相传远古时代人类以打猎、采野果为生,在狩猎中,他们发现只有人比兽多,才有可能对付那些猛兽。采果时,他们发现只有当野果堆得老高时,才有可能帮助他们度过漫长的冬天,这样的实践中,他们才逐步领悟了“多”与“少”概念。分配食物時,由于人们通常用一只手拿一件物品,这样就把“一”从“多”的概念中分离出来。有了“一”,人们又逐渐形成了“二”的概念,这可能是因为人的双手各拿一件物品吧,那怎样表示“三”呢?人们并没有三只手呀,后来人们用“巧妙”的办法;把第三件物品放在自己的脚边,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远古的人类用手建立了一、二等数的概念,但是因为要用手去干别的话,不能老拿着物品记数呀,于是人们就变着法用别的物体来代替要记的事物,绳结呀、石子呀,都成了他们记数的工具。例如,打了两只羊,结两个绳结,采两堆野果摆两个小石子等。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感觉到摆石子、打绳结太麻烦,就去寻找更方便的方法来记数。后来人们用刻画符号来代替绳结,这样就产生了最初的文字,产生了最初的数学符号。
  由此可见,我们数学中许多美妙的数学发明都是源自生活。
  二、数学已渗透于生活之中
  1.数学渗透于日常语言之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外壳,数学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就是将数学溶入语言之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诀,“三下五除二就把它解决了”则是算盘口诀,再如“万无一失”在中国语言里比喻“有绝对把握”,但是,这句成语可以联系“小概率事件”进行思考。“十万有一失”在航天器的零件中也是不允许的,此外,“指数爆炸”“直线上升”等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语言,它们的含义可与事物的复杂性相联系,正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
  2.数学渗透于文学之中
  数学和文学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举例来说,中学课程里有“对称”,文学中则有“对仗”,对称是一种变换,变过去了却有些性质保持不变。轴对称,即是依对称轴对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对仗是什么?无非是上联变成下联,但是字词句的某些特性不变,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硫。”这里明月对清泉,都是自然景物,没有变。形容词“明”对“清”,名词“月”对“泉”,词性不变。其余各词均如此,变化中的不变性质,在文化中、文学数学中,都广泛存在着。数学中的“对偶理论”,拓扑学的变与不变,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文学意境也有和数学观念相通的地方,徐利治先生早就指出“孤帆远影碧空尽”,正是极限概念的意境。
  3.数学渗透于伦理学之中
  西方学者做过十分认真的尝试,一个例子是,2个人每人有1000元,从其中一个人那里拿500元给另外一个人。这一行动所产生的快乐比痛苦少,因为得到的人的财富只增加了三分之一,而失去者的损失是二分之一。
  三、数学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1.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涵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三线八角”,同位角形如英文字母“F”,同旁内角形如英文字母“U”,内错角形如英文字母“Z”,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2.数学教学服务于生活
  数学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使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买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三十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现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心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含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唯有这样,才能将我校开展的“三生”课堂改革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李清莹.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沈闸中心小学,2010.
  [2]张奠宙.数学文化的一些新视角[J].数学教育学报,2003.
  (作者单位 长沙明德华兴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个真正高效的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智慧与智慧碰撞,心灵与心灵交融;只有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灵动;魅力;高效  20多年的从教生涯,我一直在探索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有魅力的、焕发生命活力的学堂和舞台,成为我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探索中,我把自己由课堂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
互动型教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它对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发展创造力都很有帮助。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了如下教学环节:激趣→创景→启发→交际,效果相当不错。  一、激趣  1、以歌激趣  歌曲以其欢快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活跃课堂气氛,用于课前热身,可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用于课中,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疲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往的老师宣布上课(class begins
摘 要: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和教育政策分析家戴安娜·拉维奇说:“在教育中没有捷径,没有乌托邦,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终极武器,没有神话也没有童话。学校的成功很难像生产线一样移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解题,更要求学生能参与解题的思维活动。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常规思路;解题算法  在数学习题课的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之外也在培养好学生的思维习惯,我们的学生
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办事处地处河口区城区,辖3个社区,城镇人口6.27万人.近年来,街道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致力于研究探索如何发挥社区服务中心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取得了
学生能否记住英语单词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质量,能否记住英语单词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词汇量的扩大,对排除阅读过程的语言障碍和内容障碍都有很大帮助.因此,要引导学
【教学目标】  1.学会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2.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  3.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准备】  搜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你经常和自己的爸爸
摘 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每一位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的,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阐述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营造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
1993年3月30日,20几个热情似火、个性鲜活的青年男女把一道同样热情、极具个性的电波擎入中原上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节目用电波织成了一个连接万千听众的精彩世界.
自2008年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过这几年的磨炼,我总结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就是德育教育,身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最重要的德育工作就是学困生的转化,由于大多数学生从初中带来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导致他们成为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下面就谈谈我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  我班有个学生叫孔斌。刚入学时
[教学目标]  1.系统掌握百分数有关的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难点]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一、根据线段,提出问题  1.课前在黑板上画4厘米和10厘米的线条,然后问学生从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2.师:你能通过计算获得更多的信息吗?  出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