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构建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探究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实施开放式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自主探究与开放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善于合作的思想。
[关键词]情境;激励;开放式;创新思维
一、数学课堂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原因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较差。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忽视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学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形成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合作开放,这就需要一套与学生发展相融的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把数学教学改革推向了高潮,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开放教育的空间。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已步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能应对各种变化的开放型、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国际化教育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涵义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几种相互联系并构成整体的教学方法组成:激励评价式教学、情景导入式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拟实践式教学、课外活动式教学、自主拓展式教学、互动活动式教学、自主参与式教学。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内在的对应的影响关系。创新思维,我们在研究中没有给它抽象的定义,而是采用操作定义的方法,从可以观测的操作上去界定。把创新思维分析为五个方面的基本品质构成,并用农村学校可以使用的测量工具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测评,使创新思维的定义与测评能够统一起来。创新思维由以下五个方面的品质构成:1.新颖性,指思维的独创程度、罕见程度;2.敏捷性,指思维过程的速度;3.精密性,指思维的周密程度,对各个必要细节增补、添加的程度;4.深刻性,即逻辑性,指思维活动中抽象水平的程度;5.灵活性,指思维的灵敏和应变程度。其测评的工具主要有: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报告册、学生问卷调查表、开放式教学学生数学能力考核、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评价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量化表等。
三、数学课堂开放式课堂之激励评价式教学
“激励评价式”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提出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不是无目的、无计划的任其发展,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落脚,它离不开情感激励与动力的维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励评价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为: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应用-自我评价-体验成功。
它可以是故事情景,也可以是生活情景,还可以是实践操作情景等等。但它们达到的目的则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情景的展示,引发出一个需要大家共同探究的问题。问题的提出或者说矛盾的出现,都应该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面对问题寻找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为后面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我们倡导具有实际意义的合作,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解决独立探索中的困惑,还可以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它主要是应用已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包含内化知识、实际应用、加深联系三部分。我们提倡教师把激励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贯穿课堂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也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四、数学课堂开放式课堂之互动活动式教学
数学教学活动化,是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指教学双方在课堂上通过开展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活动,或者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来开展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1)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引入。(2)以“再现生活,发现数学问题”的活动过渡。(3)以“模拟生活原形,解决生活问题”的活动发展。(4)以“品味生活,享受数学乐趣”的活动延伸。
五、数学课堂开放式课堂之自主参与式教学
自主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而有意的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探究的意识、自我反思的意识。这一教学模式我们多数用于单元或整册书本的整理与复习,即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重难点、学习目标以及学生公认的“困惑”,大致设想复习预案,让学生基本了解教师的意图和要求,便于学生参与教学时对自己的设想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教学准备中,把学生分为四至八个学习小组,给出一定的时间,各小组进行精心准备。教师有意提醒要“抽签”交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指导学生资源共享,因为是分组,教学形式肯定会多样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那么在交流中,教师便有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在让他们过把教师瘾的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一内容不仅仅是互动式评价那么简单,而是要对学生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体参与作一个高度的总结,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点拨,取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自主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比较认可,实验教师都感到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主编.《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
[2]周春荔编.《数学观与方法论》.
[3]李建萍主编.《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4]张天宝等.《基础教育新概念》--主体性教育.
[5]傅道春著.《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6]钟启泉,崔允郭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7]章建跃著.《数学学习论与学习指导》.人教社.
[关键词]情境;激励;开放式;创新思维
一、数学课堂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原因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较差。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忽视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学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形成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合作开放,这就需要一套与学生发展相融的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把数学教学改革推向了高潮,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开放教育的空间。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已步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能应对各种变化的开放型、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国际化教育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涵义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几种相互联系并构成整体的教学方法组成:激励评价式教学、情景导入式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拟实践式教学、课外活动式教学、自主拓展式教学、互动活动式教学、自主参与式教学。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内在的对应的影响关系。创新思维,我们在研究中没有给它抽象的定义,而是采用操作定义的方法,从可以观测的操作上去界定。把创新思维分析为五个方面的基本品质构成,并用农村学校可以使用的测量工具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测评,使创新思维的定义与测评能够统一起来。创新思维由以下五个方面的品质构成:1.新颖性,指思维的独创程度、罕见程度;2.敏捷性,指思维过程的速度;3.精密性,指思维的周密程度,对各个必要细节增补、添加的程度;4.深刻性,即逻辑性,指思维活动中抽象水平的程度;5.灵活性,指思维的灵敏和应变程度。其测评的工具主要有: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报告册、学生问卷调查表、开放式教学学生数学能力考核、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评价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量化表等。
三、数学课堂开放式课堂之激励评价式教学
“激励评价式”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提出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不是无目的、无计划的任其发展,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落脚,它离不开情感激励与动力的维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励评价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为: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应用-自我评价-体验成功。
它可以是故事情景,也可以是生活情景,还可以是实践操作情景等等。但它们达到的目的则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情景的展示,引发出一个需要大家共同探究的问题。问题的提出或者说矛盾的出现,都应该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面对问题寻找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为后面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我们倡导具有实际意义的合作,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解决独立探索中的困惑,还可以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它主要是应用已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包含内化知识、实际应用、加深联系三部分。我们提倡教师把激励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贯穿课堂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也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四、数学课堂开放式课堂之互动活动式教学
数学教学活动化,是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指教学双方在课堂上通过开展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活动,或者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来开展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1)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引入。(2)以“再现生活,发现数学问题”的活动过渡。(3)以“模拟生活原形,解决生活问题”的活动发展。(4)以“品味生活,享受数学乐趣”的活动延伸。
五、数学课堂开放式课堂之自主参与式教学
自主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而有意的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探究的意识、自我反思的意识。这一教学模式我们多数用于单元或整册书本的整理与复习,即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重难点、学习目标以及学生公认的“困惑”,大致设想复习预案,让学生基本了解教师的意图和要求,便于学生参与教学时对自己的设想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教学准备中,把学生分为四至八个学习小组,给出一定的时间,各小组进行精心准备。教师有意提醒要“抽签”交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指导学生资源共享,因为是分组,教学形式肯定会多样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那么在交流中,教师便有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在让他们过把教师瘾的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一内容不仅仅是互动式评价那么简单,而是要对学生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体参与作一个高度的总结,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点拨,取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自主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比较认可,实验教师都感到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主编.《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
[2]周春荔编.《数学观与方法论》.
[3]李建萍主编.《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4]张天宝等.《基础教育新概念》--主体性教育.
[5]傅道春著.《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6]钟启泉,崔允郭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7]章建跃著.《数学学习论与学习指导》.人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