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将于4月在北京召开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a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2016年2月23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埃尔特教育和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教育 咖啡”正式发布,雨果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博士,一土学校联合创始人、校长郭小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博士、江苏大学副教授王佳佳等,一同就教育相关问题和与会者进行研讨。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将于4月22—23日在京召开,届时近千名国内教育创新实践者、决策者、研究者和学习者将共同探索、回应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重大教育命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志娟表示,LIFE教育创新主张的并非标新立异,形式新颖,而是要用创新的方式改变现实,创造未来。LIFE始终秉持关注人的生命成长,教育融于生活,学习贯穿终生的理念。因此,第二届LIFE峰会将继承首届峰会“为生活重塑教育”的理念,更聚焦于“学习”的场景和工具。未来的学习将打破时间、空间和体制的隔阂,學校、社区和社会的资源将进一步融合,形成更灵活跨领域的学习共同体。简而言之,未来的社会是“学无边界”的。希望LIFE峰会不仅仅是教育行业内的盛会,而是成为进入公众视野的公共话题,激发公众对教育的想象与思考。
  LIFE峰会的英文全名是学习者的教育创新大会(Learners’ Innovation Forum on Education)。LIFE教育创新是集研究、倡导和行动于一体的大型公益项目。通过持续研究和传播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创新实践,LIFE致力于成为引领和推动教育创新的跨界合作公共
  平台。
其他文献
“在平常的教学中感悟教育,在平实的细节中寻找真谛,在平和的心态下追寻做教师的幸福……”这一形象、朴素的说法,让我们感受到“朴实无华的教学”真谛,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位温暖、亲切的教师。她就是现任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  自1981年走上工作岗位,她一直参与开展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始终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需要尊重的。刘可钦作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我们是不
一、关于“前概念”的思考  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在课堂提问时,很多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人云亦云。教师一般也只会对几个固定学生进行提问,至于其他人对问题的想法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却不得而知,但学生的想法、知识掌握程度对教师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怎样的思考,会带着怎样的想法学习新知识,即形成的“前概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接受正规学科教育之前,头脑中并非一
创建于1982年,历经33年,从一所普通中学发展而来的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下文简称“丰职”),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校多址的规模化、质量化、集团化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400多人,在校生规模近4000人。学校形成了现代服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教育类和涉农类等五大特色品牌专业功能区,形成“1校区1品牌1基地1中心”的全方位服务格局。学校共设有20个专业方向,实现了职业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七届学术文化节开幕,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裴娣娜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谢维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新蓉教授受邀参加,围绕各自的学术生涯为青年学子做了一场精彩的对话教学。本刊将其中涉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主题进行拣选、整合,编辑成文,以飨读者。  裴娣娜:我在做学问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来自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我从事的
从满头青丝到白发苍苍,她是几代清华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从青葱岁月至耄耋之年,她几乎一辈子都深耕在环保和教育领域。如今,已有81岁高龄的她,仍数十年如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初识钱易教授,是在“寻找最美教师”的颁奖典礼上;初见钱易教授,是在她的办公室,古色古香,渗透着书香。  她瘦小的身躯,关心的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业。据粗略估计,2016年,她给清华学子上过四堂大课“环境保护与
作文教学的低效乃至无效,仍是我们至今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教”而言,目前仍没有一套有序合理、便于一线操作的教材。教师黑板上的即兴命题、本子上的套话评语,仍是由来已久的“教”的现状;就“学”而言,没有一个有效的学法指导,使得学生被迫接受命题指令,凑满字数是由来已久的“学”的现状。这就让作文的教与学在一个无效、低效的虚假状态中运行。本文试图从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作文学习方式改革,探讨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和
“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兴,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强。”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尤其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成败和可持续发展。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在1998年、2011年两次搬迁和扩容,2007年,学生猛增至1 500多人;教师102人,其中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超过80%,高级职称教师仅有9人(其中2人即将退休),拥有市(区)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15人,约占教师总人数14.7%,因
职业贯穿人的一生,是连续发展的整体。人每一阶段的成长都在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积淀,因而从小就需要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职业认知的发展会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变量,理应得到重视。但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促进基础教育学生职业启蒙的措施还很有限,对此造成的学生职业意识的欠缺及其带来的职业选择困难、发展规划能力缺乏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的
本刊讯 2016年3月19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第三讲在海淀敬德书院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敬德书院荣誉院长楼宇烈,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以及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应邀做主题演讲。另外,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教育工作者及媒体人士也参与了会讲讨论。  演讲中,楼先生主
王 俊  江苏省特级教师,原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校长,无锡市名校长,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学术专著《王俊与结构教学法》入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的“教育家成长”丛书。  一、我与“结构尝试”教学法的结缘  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在从教30多年的历程中,我始终怀着“让学生因为课堂变革而拥有幸福的校园生活”这一质朴的教育情怀,在叩问课堂变革之道的过程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