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单篇文学类文本的教学任务设计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137724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要求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感情、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并详细介绍了18个学习任务群.当前,在实践中开展的任务教学多是大单元的整合与群文阅读,但其实一些单篇的文学类文本的教学也可以设计开展任务教学.下面笔者以高中统编教材中的《我与地坛》一课为例,谈一谈这个问题.
其他文献
课堂评价的核心在于发挥其激励和反馈作用,教育戏剧课堂评价应以人为本,明确课堂评价标准;以评助教,不断创新课堂评价方式;师生合作,共同参与课堂评价过程;关注心灵,全面建构课堂评价体系;从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促进生命成长.
读后续写是近年出现的高考题型,考查学生的阅读、写作、创意等综合素养.运用支架教学理论于读后续写教学,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输出内容的学习建构.具体策略有:设计逆向化,精准搭建支架;支架多维化,实现有效产出;提高参与度,促进学习迁移.
每一所高中的英语教学质量都与其课程理念、师资水平、生源结构和当地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把“校本”理念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是提升一所高中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中英语教师应把英语教学与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和校本课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提升学校英语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的强烈呼唤、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学科教学的应然取向,使得“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有其必要性.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主动+被动”全方位、跨时空、多角度的家校社学习共同体,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