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为心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但是在初中的英语课堂上、在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到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缺失。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这与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关系也很密切。在教学中,我充分感受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对其他的语言技能都有相应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做好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工作。
一、营造“说”的氛围
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不高,有时是不会说,有时是不敢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营造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如让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的演讲。可以是在学习了某一专题单元后,请学生针对该单元的内容,自己补充或展开想象;也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圍,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由于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在课余准备好内容,因此,准备比较充分,学生发言时心中有底,不会出现不敢说的情况。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能使学生获得锻炼口才的机会,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针对初一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如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讲英语故事或英语笑话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等,用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当发现学生表达中有不完善或欠缺时,不要急指出错误,不要总是把眼睛盯在学生的缺点上,要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欣赏与期望,从而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给予相应的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二、给出“说”的示范
学生不肯说的原因往往更多的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英语的表达与中文会有很大差异,学生的表达常常不能让老师满意,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在课堂上选择沉默。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给出示范,让学生可以模仿范例来说。如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就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应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简单地说,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的同时学习英语遣词造句的方式。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语句,用自己的话来答题,在回答的时候注意是否符合英语的说话要求。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创造“说”的机会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之一是练习的机会少,教师会布置回家的口头作业,但是没有人给出指导的口头表达练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创设口头表达的机会。我通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一)大声朗读
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在要求学生朗读之前,我会先做示范,要读得响亮、清楚,做到准确、流畅。最初可采取集体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在学生习惯大声朗读之后,可以适当改变形式,如个别朗读、领读、跟读、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朗读的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课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难度适当的文章来练习,目的是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口语表现力。
(二)复述训练
学习英语说话其实可以采取最初学习说话的方式,也就是复述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的课文,或课文中的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不但可练习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为英语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如可以让学生变换人称进行复述。这样的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三)看图说话
课本上配有很多插图,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看图说话。最初学生也许是将课文背下来,但其实在背的时候也是在学习英语的口头表达。当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之后,可以选择课外的简单明了的图画,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
(四)口头作文
当学习了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选择与该课文相关的,学生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最初练习时可以允许学生列出提纲,然后看着提纲进行口头作文,在学生熟练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方法,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来说,所有能力的归宿点都是:交际,其关键即是“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的交际和沟通最主要、最便捷的还是“说”。因此,现代社会对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让他们既能“出口成章”,更能“下笔成文”,是每位英语老师的责任,当然,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创新,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变换方法,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愿望,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社会人”。
一、营造“说”的氛围
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不高,有时是不会说,有时是不敢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营造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如让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的演讲。可以是在学习了某一专题单元后,请学生针对该单元的内容,自己补充或展开想象;也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圍,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由于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在课余准备好内容,因此,准备比较充分,学生发言时心中有底,不会出现不敢说的情况。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能使学生获得锻炼口才的机会,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针对初一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如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讲英语故事或英语笑话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等,用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当发现学生表达中有不完善或欠缺时,不要急指出错误,不要总是把眼睛盯在学生的缺点上,要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欣赏与期望,从而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给予相应的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二、给出“说”的示范
学生不肯说的原因往往更多的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英语的表达与中文会有很大差异,学生的表达常常不能让老师满意,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在课堂上选择沉默。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给出示范,让学生可以模仿范例来说。如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就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应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简单地说,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的同时学习英语遣词造句的方式。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语句,用自己的话来答题,在回答的时候注意是否符合英语的说话要求。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创造“说”的机会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之一是练习的机会少,教师会布置回家的口头作业,但是没有人给出指导的口头表达练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创设口头表达的机会。我通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一)大声朗读
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在要求学生朗读之前,我会先做示范,要读得响亮、清楚,做到准确、流畅。最初可采取集体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在学生习惯大声朗读之后,可以适当改变形式,如个别朗读、领读、跟读、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朗读的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课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难度适当的文章来练习,目的是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口语表现力。
(二)复述训练
学习英语说话其实可以采取最初学习说话的方式,也就是复述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的课文,或课文中的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不但可练习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为英语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如可以让学生变换人称进行复述。这样的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三)看图说话
课本上配有很多插图,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看图说话。最初学生也许是将课文背下来,但其实在背的时候也是在学习英语的口头表达。当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之后,可以选择课外的简单明了的图画,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
(四)口头作文
当学习了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选择与该课文相关的,学生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最初练习时可以允许学生列出提纲,然后看着提纲进行口头作文,在学生熟练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方法,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来说,所有能力的归宿点都是:交际,其关键即是“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的交际和沟通最主要、最便捷的还是“说”。因此,现代社会对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让他们既能“出口成章”,更能“下笔成文”,是每位英语老师的责任,当然,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创新,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变换方法,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愿望,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