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互动探索”教学模式浅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f722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在备课过程中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依据这样的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进行备课。
  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细胞增殖”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如:(1)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2)情景铺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在导课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① “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 ②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节,我利用了几则广告词:①补铁、补血、效果好!补血口服液!②健康的体魄来源于“碘碘”滴滴。③用心的妈妈会用锌。在学习“基因的表达”中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名言:“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同时也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三、通过设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可设计如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了劣质奶粉,以至使用劣质奶粉的小孩成为大头娃娃,你能不能证明劣质奶粉中不含有蛋白质吗?”“我们知道大豆、鸡蛋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通过实验你能加以证明吗?”等等。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
  四、在教学过程中调控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在小结过程中实现归纳与发散并举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下,中专物理教学具有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简化物理抽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之下,中专物理教师应树立正确观念,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机制,并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中专物理教学;发展前景;教学措施  信息时代之下中专物理教师应树立正确的
面对国内外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高校如何发展以应对已成为各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各高校在发展建设中应注意三个关系,即办学理念上的求实与创新;队伍建设中的引
首先采用缺位合成法[1],合成了过渡金属取代的磷钼系列Keggin结构三元杂多化合物.然后利用常规交换法[2],合成了过渡金属取代杂多化合物柱撑水滑石,对其进行了表征.最后考察
文<T21/2和T31/2一型邻域空间>以下简称为文[1],发表在南阳师范学院学报上,文中的原始概念是模糊的,由此而定义的"邻域"空间也是不严谨的,所获得的结果就更值得商讨,本人指出
一、讲评前的教学设计原则  1. 及时性原则  考试刚结束,学生对试题解答情形的表象还是十分清晰的,迫切想知道哪些题做对了或做错了。教师要抓住这种心理特点,在考试的当天或最迟第二天批改完后,趁热打铁进行讲评,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也因对讲评材料的关注而集中注意力听课。  2. 归因性原则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可把成功归于“自己的努力”这一不稳定的但可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