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体外震波碎石后内镜取石最佳时机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137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联合内镜取石治疗慢性胰腺炎(CP)合并胰管结石的最佳时机。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接受ESWL联合内镜取石治疗的CP合并胰管结石患者170例,根据既往有无接受过ERCP治疗将患者分为A、B两组,再根据ESWL后内镜治疗的时机分为12 h内、12~36 h、36 h以上3个时间点组。评估各组胰管插管成功率、主胰管结石清除率和ERCP相关并发症。

结果

170例患者中107例既往接受过ERCP(A组),63例既往未接受过ERCP(B组)。总体上不同时机内镜取石的插管成功率、结石成功清除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ESWL后12 h内、12~36 h、36 h以上ERCP取石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1.7%、95.2%、78.0%,结石成功清除率分别为91.7%、95.2% 、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ESWL后12 h内、12~36 h、36 h以上ERCP取石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66.7%、71.4%、96.3%,结石清除成功率分别为60.0%、76.2%、92.6%,36 h以上ERCP取石的胰管插管成功率及结石清除成功率均显著高于36 h内ERCP取石(P值分别为0.025、0.040)。不同时机取石对ERCP术后并发症无影响。

结论

既往已接受ERCP治疗的CP合并胰管结石患者在ESWL后可考虑早期内镜取石,既往未行ERCP治疗的患者采用延长ESWL后内镜取石的时机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单纯非硬核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常州谱瑞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单纯非硬核白内障82例(104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52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研究组41例(52眼),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后7天、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两组裸眼视力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持续负压冲洗(NPI)和内镜清创术(E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总医院SAP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四步法引流治疗的163例SAP并发I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皮导管引流(PCD)、负压冲洗(NPI)、内镜手术(ED)和开腹手术(ON)四步法治疗不同IPN患者的具体实施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独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新型人工晶状体的不断研发,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本文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角膜病变的预防和诊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血液中相关生物活性因子水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DR患者100例。其中非增生性DR 50例,增生性DR 50例;同期选取50例无DR的糖尿病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中爱帕琳肽(Apelin)、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血清中期因子(MK)的水平与DR严重程度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