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多媒体 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es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不太合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多媒体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的重点难点不能突出和突破,浪费教师的大量精力和体力.针对上述现象,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要清楚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效率,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不是把多媒体作为点缀和摆设,要上公开课、优质课了,才想到不得不用多媒体.如果用了多媒体,起不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还不如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的恰当,同样有较高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那么在高中数学里,哪些课或哪些内容比较适合用多媒体教学?笔者认为,与“图形”相关的课,比较适合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线性规划、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球、立体几何等等.尤其在立体几何中,用多媒体制作的空间图形课件,加上动画,效果相当好.而如简易逻辑、数列、不等式、二项式定理、统计等与“逻辑推理”相关的课,就不太适合用多媒体教学.
  二、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要清楚
  在很多公开课、优质课上,老师就站在电脑旁,点点鼠标,放放幻灯片,讲讲本节课内容,布置一下作业,一节课就上完了.学生就像看了一场电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最后一张幻灯片“谢谢”.那么,应怎样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
  首先,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清楚多媒体在教学中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应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增大课堂容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不能老师围绕课件讲,从以前老师的满堂灌变成现在老师和课件的满堂灌.新课改改的就是满堂灌,课件只是工具,始终应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围绕着课件.
  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上课应该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增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个性品质.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为了达到上课的目的,组织、启发、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品质.换句话说:多媒体教学更应该体现“两主一辅”,即体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和老师,而不是电脑、课件和屏幕.
  再次,使用多媒体上课更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越是学生掌握知识快的方法,越是好的方法;越是学生喜欢的方法,越是好的方法.怎么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怎么教;怎么样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怎么教.所以,新课改提倡探究、合作、分组讨论等.
  三、 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
  数学课是逻辑思维很强的课,是锻炼人理性的“体操”,故逻辑推理就贯穿于整节课.基于这一点,在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时,板书思考路径比制成幻灯片,投影到屏幕上要好;同样的原因,板书解题或证题的过程,比投影到屏幕上要好.老师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或是先引导探究、再分析板书,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理解、生成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老师的表情、体态语也会感染、激励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究、理解、掌握.这一点是任何教学辅助设备都无法替代的.
  四、 课件制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设计的.所以,课件并不是制作的越多、越复杂越好,适宜就可以了.另一方面,课件必须具有开放性,像解题的过程、问题的结果,不要一下子直接投影到屏幕上;而是投影题目或问题,学生思考、探究、形成结果,再投影总结.再次,制作课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考虑到充分为学生服务.最后,课件必须反映出老师独特的教学构想、教学的方法和个性.
  五、 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来
  自从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一直是课件的操作者,学生虽然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尽量让学生参与课件的操作和制作过程,会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这样的课堂会彻底改观,学生的参与意识会空前高涨,学到的知识当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几何画板”软件对数学老师来讲当然是首选.据了解,国内已有大批学校开展了“画板”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一起操作、一起研究,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效果好坏取决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而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引导着学生的活动并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分析不同教学媒体在完成不同教学内容时所起的作用,明确选用的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长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优势,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恰当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两者有机结合,各展其长,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合理使用多媒体,不仅是现代教学的需要,更是解放学生、解放教师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在平面图形中,圆与椭圆是两种优美的曲线。这两种优美的曲线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一、成形记  在椭圆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圆的参与。  在例3的问题中虽然我们并没有见到圆的影子,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看到了圆与椭圆的完美融合。  从椭圆的形成到变形都有圆的参与,一直到圆与椭圆的融合,我们还会在很多椭圆问题中看到圆的身影,让我们时刻感受到这两种曲线的优美,感受到解析几何的魅力,感受到数学
期刊
正题部分(分值:160分 时间:120分钟)
期刊
“导学案”是对“课本”进行的“二次创作”,是教与学的相结合的载体,体现了“学教合一”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导学案”的创作必修做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依据课本,不囿于课本。笔者根据本校实施的情况从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的使用以及使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案例式的实践与分析研究。  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此乃教育之幸事。早些有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模式是好
期刊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进行当前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病人治疗的疗效。此外,这个方法的安全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也应该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为了完成这两个主要目的,我们收集了从77个被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早期胃癌病人的数据。数据收集时间范围是2017年5月到2019年9月。收集的数据与一些基线特征相关,比如:年龄、性别、宏观类型、损伤部位及深度、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ESD操作术后,会进行几次切除部位的内镜检查及常规组织活检随访,随
一、 近三年新课程卷中概率试题的特点  11 试题分布  从近三年新课程高考试卷来看,有关概率与统计部分的试题分布如下:    填空题  随机事件概率   1. 2 试题特点  (1) 密切联系教材,试题通常是通过对课本原题的改编,通过对基础知识的重新组合、拓广,从而成为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并赋予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但是这几年对教材的原题更为重视.例如2009年江苏卷的第5题
期刊
2012年2月11日的“北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联合自主招生联盟称为“北约”)自主招生试题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若锐角△ABC的外心为O,则点O到三角形三边BC,CA,AB的距离之比为 .(用角A,B,C表示①)    本题可以这样解:如图, OD,OE,OF分别垂直BC,CA,AB于D,E,F,因为△ABC内接于圆O(设其半径为R),故∠BOC=2∠BAC,
期刊
含参问题历来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由于参数的引入,让历年的高考试题异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好题层出不穷,每年都有让老师们津津乐道的佳作出世.但含参问题同时也是让老师和学生们大感头疼的一个知识点,它涉及面广,各种文章、参考书都罗列了形形色色的所谓“技巧”,题目做多了,往往陷入了技巧性的怪圈.各种模考卷、参考书都极尽挖掘之能事,而对于含参问题的一些最基本的求法,反而忽略了.高考出卷者和各地的老师也在玩躲
期刊
考试《高考数学版》杂志是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考试杂志社主办,江苏省教育学会协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国际标准16开.国内统一刊号:CN11-293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5962,邮发代号:80—407.是全国唯一研究考试、指导高考总复习的中央级教辅刊物.以提供最新高考动态,准确把握高考命题信息为原则, 与考试大纲接轨,与高考复习同步,体现其权
期刊
数学学得成功是否在于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高考成绩的高低在于方程思想运用能力的强弱.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方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通过设元建立已知与未知的等量关系,然后通过对等式的研究和处理,达到对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思维方法.2011年高考浙江理科试卷中第(1)、(5)、(6)、(8)、(10)、(11)、(12)、(13)、(14)、(16)、(
期刊
全国卷选择题有12道小题,共60分,占总分的40%,作为第一大题,做好选择题会使信心增强,有利于后续试题的解答.由于选择题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即“四选一”.因此,解选择题只要做对就行,不论用用什么“策略” ,常戏称为“不择手段”.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1. 直接法:  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运算,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对照给出的选择支“对号入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