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育人为本”的跨文化交际平台建设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g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而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数量,特别是优质生源数量是衡量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实力和国际声誉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外国学生将我国作为留学目的国。如何在全球视野下,本着“育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国际化、跨文化的交际平台,提高留学生校园生活质量及中外学生交流与融合水平,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培养更多知华、亲华、友华人士,是当前留学生管理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全球视野;育人为本;跨文化交际平台
  近年来,随着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外国学生将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攀升,留学生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紧跟国家开放战略步伐,留学生的总人数、国别数、学位生数、硕博率等各项指标均居黑龙江省首位(见图1)。自2011年以来,哈工大的学位留学生数量每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4年,哈工大共有来自世界五大洲115个国家的23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学位留学生数量达到1066人(见图2)。相较于其他院校,不具备地缘优势的工科院校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要想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则面临更大的挑战。[1]
  为提高中外学生交流与融合水平,确保留学生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能够获得更为丰富而有意义的业余生活,哈工大加大了投入,多项措施并举,在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保证来华留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符合学校国际化发展要求,以及满足留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富有特色的校园活动,并得到了积极的反响。
  一、高等院校跨文化交际平台建设的理论基础
  尽管很多大学已经构建了校园跨文化交际平台,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跨文化交际平台的发展目标”“校园文化活动的对象”等一系列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进行更加理性和深入的思考。作为高等院校,在全球化视野下,以下四点思考将使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更清晰、定位更准确,形势与内容的结合更协调,并使其育人功能的实现更充分。[2]
  第一,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及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都作了明确的阐述,突出了“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学校来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该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也应有科学的质量观,依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活动虽然形式不同,但目的指向相同,即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
  第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它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势必也冲击着我们的教育目标以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3]
  当前的经济与政治一体化以及了解不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都使教育国际化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知识是不分国界的,知识的探求、发展与传播也能通过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得到大力推动,而这正是包括高等院校、科学团体等在内的整个学术界具有国际性的根本原因。高等院校集中了热爱学习、立志传播已有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人才,因此,校园国际化环境的营造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国际化要求高等院校与整个社会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培养具有全球化素养的人才。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各国对教育目的也作了根本性的调整。《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强调“要求所有学生都要了解本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在多元文化传统方面的知识”;俄罗斯教育根本大法《俄罗斯联邦教育法》(1992)提出“个性的自由发展的优先权”,并把“个性自由发展”理解为“保证使受教育者拥有符合世界标准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实现在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一体化,培养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以完善此社会为己任的具有个性的公民”;日本立足自身,放眼全球,面对21世纪,提出要培养在国际事务中能干的日本人,要培养深刻理解多种文化并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即能充分沟通彼此思想的国际型人才。
  各国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主张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地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维度要求,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反映了现阶段各国对教育目标的调整所遵循的共同原则和发展趋势。“国际化”要求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有全球化的人才素养。
  第四,构建跨文化交际平台,增加学生获得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针对新的世界形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扩大教育开放,“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哈工大在历史上就是一所国际性大学,更应为中外学生“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增强其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使之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参与不同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不同文明的深度互动”①。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时,通过在不同文化间的“磨合”,学生将具有更开阔的视野,从世界文化的角度认识自身文化的特性和不足,理解并尊重异文化,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
  二、“育人为本”的跨文化交际平台的构建
  基于以上思考,近年来,哈工大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有目的、有层次、有针对地加强跨文化交际平台建设,培养中外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一)完善社会实践体系,教会学生求知
  践行外语教学新理念,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打造留学生集成化语言文化实践项目,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和缺陷。[4]
  所谓集成化的语言文化实践就是将学习层级不同、课程性质不同的汉语教学与目的语文化环境资源进行无缝对接,创设出形式不同、内容各异的实践项目。特定的模式使不同的实践形成了以横向的多样化和纵向的层次性为特点的纵横交错、梯次上升的有机统一体。
  将语言文化实践项目明确纳入课程教学计划,利用制作展板、召开实践报告会、参与成绩考核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培养,保证留学生对实践活动给予足够重视;语言实践增进了各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直观了解和认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用中学”——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求知”;适时固化成果,提升价值,有效地将目的语环境优势转化为语言教学优势,使语言课程超越对语言知识的简单的认知性掌握,而使学生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的技能,独立思考和集体工作的技能,以及包容与理解不同文明的能力。[5]
  注重提高学生开放型思维能力,将课堂所学应用于所选课题研究之中。不同的思考方向使学生获得更多思路,扩展已有知识并启发创新。鼓励和支持中国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中俄大学生创新能源设计大赛和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举办的第十届科学技术与社会融合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其他文献
据澳大利亚国家教育与培训部官网2018年3月23日报道,澳大利亚培训奖直接入围类奖项现已开放。申请人有机会在2018年11月进入国家认证阶段,并获得澳大利亚对他们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杰出实践的认可。  奖项包括终身成就奖(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国家成就奖(National Achievement Award)、卓越语言、阅读和数学实践奖(Exce- llence
英国正在推行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卓越教学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可能成为选择留学英国的国际学生参考的重要因素。  根据英国霍布森教育咨询公司2017年1月、2月对近2.8万名拟赴英留学的国际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高水平教学质量是这些潜在留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国、学校和专业时最为看重的要素。  参与此项调查的学生认为,“学生满意率”(36%)和“教
摘 要:教育外交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文章从分析教育外交的内涵、特征入手,指出教育外交的关键要素是虚心倾听他者,实现价值沟通,传播中华文化,重视思想交流,提升策略水平。教育外交的实施路径是建立品牌教育交流项目,提供教育援助,为当地社会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加强教育机构与政府、企业、媒体、民间组织等的合作,形成外交合力。  关键词:教育外交;“一带一路”;中国教育  近年来,随着“一带
摘 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通过设立专业部门、提供丰富资源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其本科生提供具体、全面的就业指导。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为我国高校提供如下启示:设立专业部门,由专业人员开展就业服务;提供系统指导,涉及内容具体、全面;开拓就业途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学生与用人单位交流;放眼国际,为学生创造海外实习、就业的机会。  关键词:本科;就业指导;麻省理工学
据法国教育部网站2015年11月30日报道,法国教育部部长瓦洛-贝勒卡西姆(Najat Vallaud-Belkacem)和微软公司法国总裁阿兰·克洛兹(Alain Crozier)就数字校园计划签署一项合作协议,微软公司承诺在数字化教育方面加强对法国的支持。  发展数字化教育是法国总统奥朗德的一项重要承诺。此项合作协议有效期为18个月,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双方承诺一致认可《信任条
据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网站2016年12月12日报道,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部长理查德·布鲁顿(Richard Bruton)宣布在中学领导中推行研究生课程,为学校领导提供培训。第一批“学生”将于2017年9月入学。  招标完成后,布鲁顿部长和大学联合会(Consortium of Universities)签订协议。学校领导中心(Centre for School Leadership)将与大学联合会
摘 要: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达到人才培养预期的重要保证。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分别是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的领军者。文章通过对以上各所学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课程在课程结构比例和课程科目设置,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比较
2017年6月2日,在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教育组的支持下,中国高校北英格兰地区校友联合会在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正式成立。驻曼彻斯特总领事孙大立应邀出席成立仪式,教育参赞王盈主持会议,领区各中国高校校友会代表、各地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代表共70余人与会。  孙大立总领事在致辞中表示,校友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中国高校北英格兰地区校友联合会的成立,正是响应了新时期“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2017年1月27日报道,俄罗斯国家公共认证中心国家认证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首次参与俄罗斯教育专业认证的中国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认证。至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得俄罗斯国家公共认证中心为俄罗斯境外高校颁发的第一张认证证书。  此次认证活动在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俄罗斯国家公共认证中心合作框架下开展,依据认证专业,分别组成包括5名中
近日,剑桥大学教育学教授苏珊·罗伯逊(Susan Robertson)向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报》(THE)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旨在将中国市场与邻国、非洲、欧洲联系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为亚洲大学提供了在现代世界中重新确立自身地位的重要机会。  从历史上看,中国长期被排除在世界合作协议之外,而且一直是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接受者。随着2013年 “一带一路”倡議的正式提出及落实,中国将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