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3D集成的高密度Cu/Sn微凸点键合技术

来源 :半导体光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D-IC技术被看作是应对未来半导体产业不断增长的晶体管密度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而微凸点键合技术是实现3D集成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电镀工艺制作了直径为50μm、间距为130μm的高密度Cu/Sn微凸点,分析了不同预镀时间及电流密度对Cu微凸点形成质量的影响,并使用倒装焊机实现了高密度Cu/Sn微凸点的键合。利用直射式X射线、分层式X射线对键合样片进行无损检测,结果表明键合对准精度高,少量微凸点边缘有锡被挤出,这是由于锡层过厚导致。观察键合面形貌,可以发现Cu和Sn结合得不够紧密。进一步对键合面金属间化合物进行能谱分析,证实存在Cu6Sn5和Cu3Sn两种物质,说明Cu6Sn5没有与Cu充分反应生成稳态产物Cu3Sn,可以通过增加键合时间、减少Sn层厚度或增加退火工艺来促进Cu3Sn的生成。
其他文献
患者男, 40岁.因左下腹隐痛 3个月于 2001年 5月 14日住院.查体:左下腹可扪及一约 5 cm× 4 cm大小的包块,质硬、不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差,无触痛.钡灌肠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肝、胆、胰、脾、肾 B超均未见异常,左肾下极前可见一约 6.4 cm× 6.0 cm× 4.0 cm大小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考虑左腹膜后占位.腹部 CT示左侧腹膜后肾下极前方水平见一 4.5 cm× 5.
随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广泛应用,利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生成涡旋光束的方法越来越实用。由于反射式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制作工艺的缺陷,使得生成出来的涡旋光束质量并不是十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