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措施及效果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口腔组织胚胎学是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由于课时紧,内容繁杂、抽象,教学难度较大。实践证明,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口腔组织胚胎学; 教学改革; 措施; 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0.026
  口腔组织胚胎学是研究口腔颌面部组织与器官的发生、发育及形态结构与相关功能的科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1]。本课程是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常在3年级开设,共36节课,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12学时。由于课时紧,内容繁杂、抽象,教学难度较大,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2-3]。
  1 口腔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措施
  1.1 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新修订的口腔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以“南通大学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结合“国家执业医生考试大纲”的要求修订。教学大纲针对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接受程度,在教学目标上对课程教学内容分别规定了掌握、熟悉和了解3级要求。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2)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3)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4)采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5)根据课程特点合理分配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课时,以及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比重[4]。
  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课表制定,针对每次课都作了细化规定,具体包括:(1)授课教师;(2)授课时间、地点;(3)主要教学内容;(4)重点和难点;(5)作业要求;(6)考核方式等。
  1.2 改进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将原本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5]。根据往年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了修改和增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化文字,突出重点,对重点内容用蓝色和红色文字显示,加粗、加阴影,显得更加醒目;第二,筛选图片,增加来自国内外参考资料的结构典型、标注清晰的图片;优质的图片将原本枯燥难懂的内容真实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也提高了学生的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能力[6];第三,采用链接,将文字描写和图片结构合理结合,降低知识难度;第四,采用自定义动画,如果较多文字必须安排在同一张幻灯片里,则采用自定义动画的方式多次显示。如讲釉梭时,随讲课逐步深入,分4次显示文字:(1)釉梭的位置;(2)釉梭的形态;(3)釉梭的形成时期;(4)釉梭的镜下表现。这样条理清晰,避免了学生因视觉疲劳带来注意力分散[7]。
  讲课速度过快是多媒体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讲课中为有效地控制授课节奏,可插入适量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回答,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既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8]。
  1.3 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口腔组织胚胎学与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9]。
  PBL和LBL教学模式各有所长,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合理选用,对逻辑性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仍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对一些与临床知识联系比较密切的章节可选用PBL教学模式。在本课程教学中,挑选“牙周膜”和“口腔特殊黏膜”两个章节采用PBL教学模式。首先提出一系列有探索性的问题:如“牙周膜位于什么地方?有什么结构特点?牙周膜受损为什么引起牙的摇动?” “舌乳头有哪些的种类?分别有什么组织学结构特点?这些结构有什么临床意义?”提前2周将问题发给学生,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和网站,要求学生查找、归纳、整理资料,准备答案。讨论小组按学号随机组成,每组4~5名学生,推选1位学生主要发言,其余学生补充完善。每个学生根据获取的资料和小组讨论的结果,书写小论文1篇,计入平时成绩。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和书写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本章节的知识要点。最后,教师讲评,解答有争议的问题,补充学生考虑不周的方面,指导学生改进。LBL教学模式系统、准确、全面地讲授课程基础知识,课堂信息量大,有利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PBL教学模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1.4 实验课教学使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 课程实验课采用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在互动教室里,教师和每位学生同时拥有1台电脑、1架带数码摄像装置的显微镜和1盒口腔组织学切片[10-12]。教师通过广播教学,将教师机的图像传送给全体学生,作为示教。学生用自己的显微镜观察切片,寻找典型结构,通过图像采集拍照保存,利用电脑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和标注,作为作业提交给教师,教师及时批改,指出错误,通过文件分发将信息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改正。
  互动教学系统的每台电脑都与校园网相连,学生可以进入图片浏览系统观察大量相关切片,扩大了知识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13]。
  2 口腔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效果
  2.1 近3年来口腔组织胚胎学期末考试成绩 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14]。考试目前仍然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方法。口腔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改革已历经3年,为客观评价教学改革效果,抽取本校3年来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本课程期末考试全部试卷进行分析,其中2001年级30份,2010年级27份,2011年级34份。3套试卷均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考试内容各有侧重,但均覆盖教材所有章节。3套试卷的题型和分值基本相同。其中填空60题,分值30分;名词解释4题,分值20分;简答4题,分值20分;论述3题,分值30分。课程由教研室2位老师轮流讲授,考试在严格监考下闭卷完成,按统一标准流水阅卷,专人复核。将每位考生成绩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3.0对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09年级平均分为85.67分,10年级为92.85分,11年级为90.15分,结果见表1。   2.2 学生成绩分析 学生成绩统计结果表明,3年来,各年级学生的平均分均达85分以上,不及格率均控制在5%以下,说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能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灵活运用,触类旁通。大部分学生获得了优良成绩,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为后面的口腔病理学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南通大学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具有合理性、必要性和有效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须重视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口腔组织胚胎学真正成为联系医学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之间的坚实桥梁[15]。
  参考文献
  [1]于世风.口腔组织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16.
  [2]夏平,姚健,徐邦生.口腔组织胚胎学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140-141.
  [3]王锐英,高燕.普及高等教育模式下医学精英培养浅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07-109.
  [4]刘波兰,张文平,刘艳红.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2,46(31):111.
  [5]张松超.加强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共享[J].教育与职业,2013(11):165-166.
  [6]刘芬,张军民,廖敏,等.组织学与胚胎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3):324-325.
  [7]杨建斌,张彩凤,夏永华,等.浅谈示意图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95-96.
  [8]张敏.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90-91.
  [9]苏绍祥,宋汶辉.病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96.
  [10]王金柱,刘艳芳.论PBL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4(22):116.
  [11]毛海霞,杨利艳.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2,15(3):164-166.
  [12]崔黎明,刘利,辛暨丽,等.改进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14-216.
  [13]苏红星,尚宏伟,张立新,等.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28(6):651-653.
  [14]夏平,徐邦生,姚健,等.建立和使用模块化试卷库 实施教考分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3):41-42.
  [15]周静萍,王南.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质量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317-319.
  (收稿日期:2014-04-02) (本文编辑:蔡元元)
其他文献
采用Gleeble-3810型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8501 150℃、应变速率为0.01{50 s~(-1)的条件下对35CrMo钢铸坯进行了变形量为60%的热压缩变形试验,结合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特征,研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MRI功能成像特征。结果:21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21个病灶,1
对师范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离不开合理、有效的训练资源。在明确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职业技能训练资源的不足,论述了构建合理有效的职业技能训练资源的策
为研究铝基复合材料中新发现的以熔化为主要特征的相变带,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和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不同应变速率(7×10-4-2×103 s-1)下55%TiB
高校人才培养必须走出技术至上、一味强调学生技能培养的误区,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和谐,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对社会和人类有意义尽责任的
以63Sn37Pb焊丝为原料,分别以花生油、硅油、机油、蓖麻油为球化介质,利用切丝重熔法在球化温度为320℃下制备了球栅阵列封装(BGA)焊球,研究了不同球化介质对焊球真球度、表面
将动态时间弯曲距离(DTW)的差异矩阵一一对应于点阵,按DTW定义的行走规则对该点阵连线定向,使所对应点阵成为一个有向图,然后使用一个加权技巧对该有向图的边加权后得到一个加
目的:探讨经肘前路可吸收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从2008年5月-2014年2月在本院对14例Ⅰ型(Haln-Steinthal骨折)肱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经肘前路可吸收钉治疗,所有患
【摘要】 目的:观察和探讨问题式教学法(PBL)在护理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2014年本校护理专业学生9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8人和对照组42人,其中观察组学生应用问题式教学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两组学生阶段考核成绩,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为71.43%,两组学生阶段考核成绩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利用化学成分分析、组织与断口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高强度35CrMo钢螺栓在缩径加工过程中的断裂原因。结果表明:35CrMo钢螺栓的断裂具有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35Cr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