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要给学生讲到词类活用。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词类活用的规律,通过积累,总结出了从句意和句法关系两方面辨识词类活用的方法。
1.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可以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辨别名词用如动词,一是从全句的意思着眼,二是注意句子的结构。名词用如动词一般具有结构上的特点:第一,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如“不官”,“不”为否定副词,“官”从全句着眼应是名词用如使动词。“不官”即“不使无功之臣做官”。第二,代词前边的名词用如动词,如“腊之”, “腊”,使“之”成为“腊”,“腊”用如使动词,因为名词不能修饰代词。第三,两个名词连用,如果它们之间不是联合关系或偏正关系,其中必有一个用如动词:像主谓短语里后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如“陈胜王”,“王”,“称王”,“王”是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动宾短语里前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如“臣诸侯”,“臣”“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子人”,“子”,“以人为子”,“子”为名词意动用法。第四,名词前边没有动词,而后边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用如动词,如“舍于其址”,“舍”,“居住”,名词用如一般动词,“于其址”是介词结构。第五,“而”连接的两个部分,如其中一部分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而另一部分是名词,这个名词也用如动词,如“得而腊之”,名词“腊”,原意是“干肉”,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把肉晾干。第六,能愿动词,古代汉语常用的能愿动词有“可,能,肯,欲,得,宜,应须”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如“能水”,名词“水”受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游水”。
2.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和作主语,形式上没有区别,名词的位置都是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边,谓语前边的名词是主语还是状语,要看它在句中起什么作用,如果这个名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那它就是主语;如果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而是表示动作或变化的情状、方式、处所等,那它就用如副词,作状语。如“赢粮而景从”,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一样。此外,如果名词前边又有名词作主语,那就可以断定紧挨动词谓语的名词用如副词,作状语。如“百姓里买牛”,“里”是名词,“百姓”也是名词,主语是“百姓”,那么 “里”就用如副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每个闾里”。
3.形容词用如动词
辨别形容词用如动词,同样要兼顾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从句子的结构看,第一,代词前边的形容词一定用如使动或意动。如“纵之顺之”,“顺”属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顺畅。又如“便利此月内”,“利”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利。这是因为形容词一般不修饰代词。第二,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的形容词,如果它和后边的词语之间不是偏正关系,那就是动宾关系,这个形容词也用如动词,如“广地”,“使地广”;“尊名”,“使名尊”等,它们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奇其才”,“认为其才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第三,形容词后边如接了宾语,既不是使动,也不是意动,这是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如“急臣”,“逼迫我”。
4.动词、形容词用如名词
辨别动词用如名词,先从全句意思着眼,看这个动词在句子中是否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再从结构上看,它一般处在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在句子里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而忧”、“乐而乐”,前一个“忧”和“乐”(“忧愁”、“欢乐”),充当句子主语,用作名词。同样,辨别形容词用如名词,也要先看这个形容词在句子中是否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再看它在句子中是否充当主语或宾语。如“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形容词“旧”处于宾语的位置,用作名词:老交情。
5.动词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
区别动词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要注意两点:第一,不及物动词后边如接了宾语(包括该宾语被省略),通常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君将哀而生之乎”,“生”是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之”(代“我”),便成了动词的使动用法。第二,如谓语与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主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个动词就作使动词了。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和“百余骑”是动宾关系,但宾语“骑”不是“从”这个动作的承受者,而是“从”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施行者),是主语“沛公”使宾语“骑”产生“从”这个动作。所以全句的意思不是“沛公”跟从着“百余骑”,而是“百余骑”跟从着“沛公”。
1.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可以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辨别名词用如动词,一是从全句的意思着眼,二是注意句子的结构。名词用如动词一般具有结构上的特点:第一,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如“不官”,“不”为否定副词,“官”从全句着眼应是名词用如使动词。“不官”即“不使无功之臣做官”。第二,代词前边的名词用如动词,如“腊之”, “腊”,使“之”成为“腊”,“腊”用如使动词,因为名词不能修饰代词。第三,两个名词连用,如果它们之间不是联合关系或偏正关系,其中必有一个用如动词:像主谓短语里后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如“陈胜王”,“王”,“称王”,“王”是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动宾短语里前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如“臣诸侯”,“臣”“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子人”,“子”,“以人为子”,“子”为名词意动用法。第四,名词前边没有动词,而后边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用如动词,如“舍于其址”,“舍”,“居住”,名词用如一般动词,“于其址”是介词结构。第五,“而”连接的两个部分,如其中一部分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而另一部分是名词,这个名词也用如动词,如“得而腊之”,名词“腊”,原意是“干肉”,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把肉晾干。第六,能愿动词,古代汉语常用的能愿动词有“可,能,肯,欲,得,宜,应须”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如“能水”,名词“水”受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游水”。
2.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和作主语,形式上没有区别,名词的位置都是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边,谓语前边的名词是主语还是状语,要看它在句中起什么作用,如果这个名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那它就是主语;如果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而是表示动作或变化的情状、方式、处所等,那它就用如副词,作状语。如“赢粮而景从”,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一样。此外,如果名词前边又有名词作主语,那就可以断定紧挨动词谓语的名词用如副词,作状语。如“百姓里买牛”,“里”是名词,“百姓”也是名词,主语是“百姓”,那么 “里”就用如副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每个闾里”。
3.形容词用如动词
辨别形容词用如动词,同样要兼顾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从句子的结构看,第一,代词前边的形容词一定用如使动或意动。如“纵之顺之”,“顺”属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顺畅。又如“便利此月内”,“利”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利。这是因为形容词一般不修饰代词。第二,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的形容词,如果它和后边的词语之间不是偏正关系,那就是动宾关系,这个形容词也用如动词,如“广地”,“使地广”;“尊名”,“使名尊”等,它们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奇其才”,“认为其才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第三,形容词后边如接了宾语,既不是使动,也不是意动,这是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如“急臣”,“逼迫我”。
4.动词、形容词用如名词
辨别动词用如名词,先从全句意思着眼,看这个动词在句子中是否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再从结构上看,它一般处在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在句子里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而忧”、“乐而乐”,前一个“忧”和“乐”(“忧愁”、“欢乐”),充当句子主语,用作名词。同样,辨别形容词用如名词,也要先看这个形容词在句子中是否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再看它在句子中是否充当主语或宾语。如“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形容词“旧”处于宾语的位置,用作名词:老交情。
5.动词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
区别动词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要注意两点:第一,不及物动词后边如接了宾语(包括该宾语被省略),通常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君将哀而生之乎”,“生”是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之”(代“我”),便成了动词的使动用法。第二,如谓语与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主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个动词就作使动词了。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和“百余骑”是动宾关系,但宾语“骑”不是“从”这个动作的承受者,而是“从”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施行者),是主语“沛公”使宾语“骑”产生“从”这个动作。所以全句的意思不是“沛公”跟从着“百余骑”,而是“百余骑”跟从着“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