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一:低碳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让“低碳”、“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词汇。在2009年,许多城市更是将“低碳”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低碳城市已经成为继环保模范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之后,打造城市形象的新途径。
关键词二:转型
煤炭、钢铁、石油等支柱产业曾促进了我国很多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模式也在短短几十年内让40多个资源枯竭城市陷入发展危机。2009年,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务院发布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2008年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城市在内的共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
关键词三:生态城
在一片盐碱荒滩地上,如何建设一座具有环保、节能意义的生态城市?如果2008年中新天津生态城给人的印象还比较模糊的话,那么,2009年,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无疑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世界上首个国家间合作建设的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继苏州工业园之后确定的又一重大合作项目。对此,人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四:环评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5.68%,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在中国现有的发展阶段,高速城镇化仍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在有限的环境容量下既保持高增长态势又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开展城市规划过程中的战略评价,有助于城市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规避环境风险,成为一些城市决策者的共识。
关键词五:历史文化遗迹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是构成一个国家与地区历史底蕴、文化品位与形象魅力的依托与基础所在。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环境面貌日新月异,而那些曾经见证了城市发展历史的文化遗产却渐渐地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中消失了身影。它们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失去将无法恢复,只能空留遗憾。
关键词六:世博
即将于2010年召开的上海世博会,环保成为一大亮点。上海市通过在空气质量、交通、能源、固体废物、水、绿化和保护区、气候碳中和、世博园区概况和公众参与等九大领域的努力,不仅将惠及来世博参观的众多游客,向世界展示一个崭新的国际大都市形象,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样,世博会还将为上海市民留下一份宝贵的绿色遗产。
关键词七:两型社会
2007年底,国务院批准湖北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进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的第四个“新特区”。经过两年的探索,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渐入佳境,在2009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八:城市群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向城市聚集,城市空间形态开始由单体型城市向组合型城市形态转變。目前,我国已有十几个地方提出“城市群发展模式”的要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市圈的经验已经证明,城市群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城市群健康发展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摘自2010年《中国环境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让“低碳”、“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词汇。在2009年,许多城市更是将“低碳”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低碳城市已经成为继环保模范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之后,打造城市形象的新途径。
关键词二:转型
煤炭、钢铁、石油等支柱产业曾促进了我国很多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模式也在短短几十年内让40多个资源枯竭城市陷入发展危机。2009年,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务院发布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2008年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城市在内的共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
关键词三:生态城
在一片盐碱荒滩地上,如何建设一座具有环保、节能意义的生态城市?如果2008年中新天津生态城给人的印象还比较模糊的话,那么,2009年,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无疑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世界上首个国家间合作建设的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继苏州工业园之后确定的又一重大合作项目。对此,人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四:环评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5.68%,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在中国现有的发展阶段,高速城镇化仍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在有限的环境容量下既保持高增长态势又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开展城市规划过程中的战略评价,有助于城市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规避环境风险,成为一些城市决策者的共识。
关键词五:历史文化遗迹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是构成一个国家与地区历史底蕴、文化品位与形象魅力的依托与基础所在。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环境面貌日新月异,而那些曾经见证了城市发展历史的文化遗产却渐渐地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中消失了身影。它们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失去将无法恢复,只能空留遗憾。
关键词六:世博
即将于2010年召开的上海世博会,环保成为一大亮点。上海市通过在空气质量、交通、能源、固体废物、水、绿化和保护区、气候碳中和、世博园区概况和公众参与等九大领域的努力,不仅将惠及来世博参观的众多游客,向世界展示一个崭新的国际大都市形象,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样,世博会还将为上海市民留下一份宝贵的绿色遗产。
关键词七:两型社会
2007年底,国务院批准湖北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进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的第四个“新特区”。经过两年的探索,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渐入佳境,在2009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八:城市群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向城市聚集,城市空间形态开始由单体型城市向组合型城市形态转變。目前,我国已有十几个地方提出“城市群发展模式”的要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市圈的经验已经证明,城市群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城市群健康发展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摘自2010年《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