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诗学的尚奇与反拨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是中国传统诗学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内涵有着不同的层面:既指奇异出众的风格,又指超凡脱俗或异于正统的内涵,甚至可以泛指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超越性质的能凸显其本质存在的创作目标。古人的"尚奇"观也隐含着许多微妙的心态,并存在对"尚奇"的纠正和反拨。尚奇观与对其的反拨理论相反相成,互制互摄,二者的相互作用成为推动古代诗史向前发展的一个机制,也为今天我们观照诗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其他文献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成功塑造了木兰这个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气势雄浑,且易记易诵,这主要源于出色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一、结构整齐的对偶手法  对偶的运用不但使句式整齐,读起来也铿锵悦耳,朗朗上口,而且又能使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民歌一开始就以对偶句塑造了停机叹息,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