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改之花在农牧区灿烂绽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nder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农牧区教师要积极参与教改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习新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努力从“教书匠”转变为适应新课程的农牧区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 农牧区教学 新课程改革 知识结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农牧区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让课改之花在农牧区灿烂绽放呢?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当今是知识爆发的时代,是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而是勇于挑战课本旧知识、旧观念的教师,赶在时代先锋的思想开放的教师。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首先要转变的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有人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也有人说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总结了一下,观念是衡量一个人先进或落后的尺子。所以,转变观念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的首要条件。
  二、要有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
  从我国的发展现状看,未来几十年里,农牧区的学校仍然赶不上城镇学校的条件,而新课程改革已深入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农牧区教师不管条件怎么落后,待遇怎么低,都要热爱教育事业,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具备甘于奉献的精神。特别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师的工作更是平凡而艰巨,需要教师有高度自觉性和责任感,需要有积极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态度,以便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改革教学。
  三、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与崇高的道德品质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示范性和内在的感染性。教师的教育魅力和知识水平、良好的习惯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也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素质的动力。“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忠于教育事业,同时要有高尚的情操,对学生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爱,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形象、规范的行为,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
  四、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能力结构
  课程改革要求现代教师是集教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为一身的复合型教师。因此,教师不能停留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而应积极学习,丰富知识面,除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等知识,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还应具备完善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表现在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实际本领上。教师除了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集中的注意力、善于预见的想象力、灵活应变的思考能力和教育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的能力及较高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常规、教学评价、教学实验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外,还要具备清晰、纯朴、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具备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功底、社会调查能力等是实践新课程的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
  五、要有广泛的教育交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其他教师、家长、社会的教育力量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协调和沟通。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育,必须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首先是对学生,要使学生向往学校、向往课堂离不开与学生的沟通与交往,农牧区学校多为寄宿制学校,住校生最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要充分发挥“爱生如子”的高尚精神,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加强沟通,加强交往,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要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写”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跟学生一起成长”的教育观,从“师道尊严”中走出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向往学校、向往课堂的热情。其次,农牧区的教师面对的是文化底子薄、素质差、观念落后的农牧群众,所以农牧区的教师要有善于跟学生家长和周围群众交往的能力,善于面对恶劣环境的能力,建立与农牧群众、基层乡村机构及人员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加强家访活动,建立广泛的教育交往,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水平,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保障。
  六、要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当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特别是在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生活充满竞争、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社会教育环境趋向多样化、复杂化,良好心态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常常和某些教师不健康的心理有直接关系,由于农牧区孩子大多为住校生,跟教师的接触和交往比他们的父母多,教师不能把自己工作上的压力或困难的烦躁、厌烦等情绪不能带到学生中。教师要保持乐观的心境,保持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其次,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始终将快乐和喜悦带给学生;有宽容的心理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意义;学会引导和矫正他们的性格孤僻或从小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骄横无理、脾气暴躁等心理。
其他文献
摘 要: 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舒适的生活、腾飞的经济、发展的时代仍然需要安全做保障。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尚未发展完善的幼儿,他们呈现自我防卫能力低、安全意识淡薄等特点,处于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年龄段,如何做好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成为头等大事,因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安全,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本文简述了幼儿家庭、全社会如何配
期刊
摘 要: 信息的载体有很多,其中档案是一种重要的载体,也是一种主要的信息来源。无论是哪个工作单位都需要有档案,它能让单位的工作顺利运转。因此,档案的管理工作对资源开发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信息载体 档案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信息的载体有很多,其中档案是一种重要的载体,也是一种主要的信息来源。因此,档案的管理和使用对资源的开发有重要影响。当前社会经
期刊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
摘 要: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整个高中教学实践产生巨大的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不断落实,注重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高考应运而生。为高考备战的高三政治复习,必须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紧靠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着重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通过实战练习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试能力。  关键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理解 二三学段学生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阅读理解题在语文试卷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且随着年段的提高,分值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学生能否得高分
期刊
摘 要: 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新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流转对象多元化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我国加快建设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一件涉及全疆1200多万农牧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关乎新疆农村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深入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寻求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很重要,除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外,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及灵活运用能力。作者结合小学数学新课标所阐述的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见解,期望能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是让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规律、形成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它的推理性、严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