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出小团圆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有种茫茫无依的感觉,像在黄昏时分出海,路不熟,又远。”张爱玲如此形容爱到尽头的感觉。她其实从没有将自己托付给他,哪怕在最亲密的时候,她也将两个人的本质看得一清二楚。
  但在小说《小团圆》的书末,她才透露也做过有关“大团圆”的梦,那就是与书中的邵之雍也就是现实中的胡兰成结婚生子,在有阳光的树林里与孩子们玩游戏。梦醒时分,她由衷地快乐了许久。
  可惜这只是一个梦。张爱玲一生孤苦以终——想必她自己不会承认“孤苦”二字。她是一个多么要强的人啊。
  
  虽然结构有点乱、时空倒错,细节处又颇为琐碎引人质疑,我仍相信《小团圆》是张爱玲的亲笔著作。
  读完全书,很奇怪地对邵之雍生出些同情。这个乱世里的浪子,原来并不是那么薄情。他曾数次给她大笔的钱,说是要“在经济上保护她”。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也全部告诉她,包括与寄居的日本家庭里的主妇偷情、一路来去的情缘等等。他希望她是一个知己,事实上她也不曾在他面前示弱。他们像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总在暗暗较劲。所以他会在日后的回忆文章里说张爱玲的房间有“兵气”。这是真的,他们像两个士兵,彼此是唯一入得眼的对手,也可能会是彼此破碎心灵的拯救者,但两人内心深处的大缺陷毁坏了相互拯救的可能性。即便痛彻心肺,她也一定要在他面前露出微笑。他便疑心她真的那么强大,爱人的色彩便渐渐淡了,兵戈相交的暗战渐渐浓了,终于铸就了本已成形的悲剧。
  张爱玲在这篇“纪实小说”中写下了许多真相,包括有一段时间人们热炒的关于她姑姑张茂渊在78岁才嫁人的“佳话”,说是年轻时恋爱的对象老来丧妻,曾经深爱的她与他在暮年才终成眷属。张爱玲却在《小团圆》中影射了姑姑的多段情史,其中甚至有与小辈的不伦之恋。此外,苏青(书中文姬应是指她)与胡兰成“有染”的定论,也有些令人大跌眼镜。这也揭开了一个谜底,即何以张爱玲对于苏青的评价总是看似正面,却总带着异样的酸酸的贬抑味道。
  最让人百感交集的当然还是张爱玲本人。许多人都说“心疼”她所受过的无法倾诉的苦楚,但这似乎是她的宿命。她在童年至少年的成长时期,得到的关爱寥寥,却对父母亲各顾各的自私心理洞察入微。即便在最安定的一段童年时光,她也以“小客人”自居。在见弃于父亲和继母甚至遭拘禁后,她不得不逃出去投奔母亲,母亲接受现状的无奈与毫不掩饰地计较得失,包括为她花钱的种种不甘,令她下定决心,日后一定要还掉母亲花在她身上的钱。这也成为她对稿费锱铢必较的原因之一。
  成年后,她往母亲自私自利的方向走得更走极端,几乎就是不领任何人的情,且只记得人家的不好,对亲朋故旧均语多怨毒。日后在纽约终老,搬家成为常事,她躲避和厌憎的,除了所谓的“看不见的虫子”,其实还是她自己。在20多岁的年纪,她在书中曾经对着镜中的自己说:反正你也不会有好下场。此后的岁月,她就是在走向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陷阱的路途中。
  
  张爱玲与胡兰成,都有过人的才华。他们相互的赏识甚至是爱,超越了许许多多的障碍,贯穿在心底深处。只是暗战太久,彼此已不敢承认一些最基本的事实——相互曾经深爱,狂热地深爱。他为她谋得大笔大笔的钱,心无旁骛地交给她;他为她离婚并登报,且希望办一场隆重的婚礼。
  声名狼藉的他们是多么寂寞,才华卓越的他们是多么孤独。但她将真心藏得太深,到了最后流露脆弱一面之时,他已失去了对她的怜惜。分手后他在信里说:我永远爱你。而那时她连看他的文章都已觉得怪异了。只是他们都低估了这份感情在自己生命中的分量,以至于此后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回味,还要装作无所谓,装作我完全不曾爱过你,也不喜欢你。
  从张爱玲对于对比强烈的颜色的热爱,可以看出她本质上喜欢热闹,也十分热爱红尘。可她得到的爱太少,因此也吝于付出。对于人生的“大缺失,小团圆”,她有着发自内心的愤恨,因此这本小说,可以说是挥向自己生长的环境、身边的人,甚至于是对于自己的一记重拳。她不甘有这样的人生,不屈服却无法改变,因此只好以文字为武器,去“打击一片”。
  只有在书末,她的那个与胡兰成结婚生子的梦代表了一股向暖之意。她已不再恨他,也间接承认了自己如此爱他。而他早已逝,再也不存在为此“得意”的可能性,故她也不必删去此段。尽管胡曾经说过:你十分地爱我,我十分地知道。而实际上,他并不知道她真的那么爱他,她也不愿去承认,他曾经那样郑重地面对她。
  两个有巨大心理缺陷的人,错过了相互弥补的机会,一生讥诮不止,暗战不息。隔得越久远,他们越不想落了下风,都只想让对方看见自己高傲与不屑的背影,仿佛谁爱谁就输了一样。
  棋逢对手,有时也是一件悲哀的事。因为彼此只有搏斗,没有退让,终至于无路可退,错失天涯。她的人生,便也只剩下了一个一个瞬间的“小团圆”,夜幕就此降临。
其他文献
不一样的国学班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这是写在广州光孝寺国学班教室黑板上的一行大字,在结束星期天上午的课程前,台下听课的人会一起诵读这几句话。每个星期天上午,这里都会有老师讲授国学经典《弟子规》,听课的有十岁以下的孩子,还有他们的家长,也有不少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人独自前来。  这天,原定一个小时一节的课程延长到一个半小时。先由老师采用“平长仄短入声促”带
4月1日,美国各大媒体报道,已故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长女卡洛琳·肯尼迪拟被奥巴马提名为新一任驻日大使。《纽约时报》称白宫对卡洛琳的审查已经基本结束,不久后就会宣布任命通知。但白宫发言人拒绝对卡洛琳担任驻日大使的资格发表任何意见。早在今年2月份,彭博社和《华盛顿邮报》就传出奥巴马可能起用卡洛琳出任新的驻日大使,接替即将离任的大使约翰·鲁斯。无论是美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对于卡洛琳的提名,引发诸多不同的
2015 年8 月27 日,奥地利法医在A4 高速公路上发现了一辆卡车,里面有71 具难民尸体  在母亲眼里,他是一个汽车迷,爱好机械,无所不能。在妻子和女儿眼里,他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即便他很少在家待着。然而对于欧洲国家来说,麦托蒂·G,这个又名米特克的男人却要为71名难民之死负责。因为米特克是个蛇头  近日,奥地利A4高速公路上发现了一辆卡车,里面有71具难民尸体。事件爆出5天后,米特克的母
黑网上的恐怖主义  11月16日,伊斯兰极端组织再度在网络上公布恐怖视频。视频中,十几名没有蒙面的极端组织成员杀害了一名美国义工和多名叙利亚士兵。据法国内政部的消息,其中有一名恐怖分子可能正是马克西姆·奥沙。22岁的奥沙,出生于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地区,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在朋友眼中,奥沙有点敏感,容易受环境影响,但成长经历并没有什么异常。  17岁那年,奥沙通过互联网开始接触伊斯兰教,之后开始信仰伊斯
这是一场地方电视台的晚会,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小品临近结束,唐僧对徒弟说:“八戒,牵马过来!”——电音陡然响起,小品演员一字排开,跳起了骑马舞。  本刊记者的朋友、这个小品的音乐剪辑者谢广召微微地脸红了,他喝了口水,说:“真雷!”以此为自己俗套的配乐解围。  其实这个创意来自小品的编剧高老师,市花鼓剧团的导演。年过半百的他觉得这样的配乐很“潮”,有国际范。但《江南Style》讲的是什么,大半辈子与
“希望能够有位女性来当美国总统。”今年年初,希拉里在宣布参选美国总统时,这句看似为自己站台的宣言,近日却有了真实的背书:美国东部时间5月4日,前惠普公司CEO、共和党人卡莉·菲奥莉娜宣布参选美国总统。这样,美国大选在还没鸣锣开战前,就一下子多出了两个女性候选人。更让媒体和公众好奇的是,这个曾经裁员“成瘾”的虎女CEO究竟在打着怎样的算盘。  裁员“虎女”爱并购  就在“虎女”卡莉·菲奥莉娜宣布正式
虽然英国皇室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仅仅具有象征意义,但是,皇室在英国社会的影响力极大。因此在英国社会,“皇室同款”的效应也同样惊人。任何事情只要与皇室沾上了边,就被赋予了极为特殊的意义与价值。“英国皇家认证”的品牌效应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经过皇室成员五年以上的亲测方可获得的“皇室认证”是任何公司和商人的极高殊荣,也是产品的最好代言。然而,历史悠久的“皇家认证”不仅获得不容易,还要定期接受再考核,一旦
普京的总统办公厅主任,沉默寡言的伊万诺夫先生,绝非等闲之辈。首先,他跟普京是同行,都是职业“克格勃”出身;其次,他是普京最信任的圣彼得堡帮成员之一。  伊万诺夫一向沉默寡言,他既不喜欢抛头露面地接受记者采访,也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媒体上,他的照片少之又少,公开发表的履历,简而又简。实际上,伊万诺夫回避在公众场合露面,并非他性格内向的结果,而是从红色“契卡”鼻祖捷尔任斯基那里传承来的秘密警
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中国概念股风波不断。继奇虎360和新东方遭遇质疑后,做空机构浑水公司最近将矛头瞄向了分众传媒。  在2011年11月底公布的报告中,浑水公司称分众传媒夸大其主营业绩、涉嫌内部交易,强烈建议投资者卖出分众股票。受此影响,分众股价一夜跌去39%,15亿美元随之蒸发。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震惊之余,指责搅局者“放谣言以图利”。公司副总裁嵇海荣打算一面上书中央求助,一面诉诸公安介
一名男子,小心抱着一个匣子,匣子中装的是他心爱的少女。少女只剩胸部以上的部位。他不时地对着她说话,匣中的少女偶尔露出笑容……这是《魍魉之匣》开头和结尾的一幕,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它长久地盘桓在我的脑海。或许你们会感到诡异、惊悚、哀伤、迷惘,或者羡慕,总之就如书中所说的“余味很糟”。那么小心,或许魍魉已经悄无声息地钻进了你心灵的缝隙之中。  《魍魉之匣》是继《姑获鸟之夏》之后“百鬼夜行系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