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够听懂物理讲解,但是解题时却困难百出,效果较差,究其原因只要是因为学生知识面不广,认知结构不完善所致,为此,本文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根本就在于提升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的全面性和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结构的完善两方面。
【关键词】解题能力 知识结构 物理 全面
作为物理教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听到学生这样说:“物理课我很容易能听懂,可一做题目却发现很多都不会。”或者有的说“自己练习了不少物理题,可一旦碰到新题却仍旧显得不知所措。”每次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都会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吗?”,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而已,但是却暗暗提示了作为物理老师的我,学生听懂知识和掌握知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同时机械的习题训练并不能起到提高解题能力的效果。为此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以及我自身多年的亲身实践,现在我就就如何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提出自己的两点看法,希望能对各位老师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一、注意答题规范性
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字母、符号的书写规范化。解题中未知物理量不能像解数学题一样,用x、y等字母来表示,必须用特定字母来表示,如:质量必须用m表示;电阻必须用R表示等。所用来表示物理量的字母要要注意大小写,如:小写字母p表示压强;大写字母P就表示功率等。在同一题中一个字母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果在同一题中出现多个同类物理量,可用不同的角标来加以区别。另外,在解题时,不能把物理量与单位的符号相混淆,如:电压用U而不是用V来表示等等。作图规范化。物理中的图形、图象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它使抽象的物理过程、物理状态形象化、具体化。示意图中的受力示意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必须用直尺作图,同时要注意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或光线的传播方向),不能随手画直线;状态变化图、电学中的实物图、磁感线等要平滑的曲线画出。计算题解题过程的规范化。①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但说明的文字要简练、准确,切忌语言叙述过于冗长;②计算过程的格式是:先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公式,然后代入数据,数据后面要带上单位(尽量用国际单位),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完善,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头脑了所建立的知识结构,有序、完整。虽然说知识是解题的基础,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知识量越多解题的能力就越强。因为一个人解题能力的高低还取决于它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关。举个例子,一个人在解题过程中能否迅速的将头脑中所储存的只是提炼出来,并迅速运用于正面临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而从头脑中所储存的知识,是否能够快速提炼出来,这主要是跟知识的储存方式相关,换句话说也就是与知识点的联系有关。有序、完整的储存方式明显要比那种杂乱、零散的知识,更易于提取、运用。为此,物理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例如将知识点,以及之间相互关系,构建知识结构示意图,预先呈现给学生。对这一点,在很多章节内教师都可以将知识点,做成一个形象的示意图,进而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给学生。或者在教学中时常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对比,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映像,同时强化知识点。又或者对类似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构建有效、使用的知识结构。
三、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策略
所谓解题策略,指的是在解题思维中,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解题途径的思想方法。在物理解题中,策略、方法、技巧,都是解题的手段,因此都应归属于方法的范畴。但是,方法是有层次的,解题策略是最高层次的解题方法。它涉及的是解题的方向、原则、目标等等方面,是对解题途径的概括性的认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解题策略的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它基本上是依靠学生在解题实践中自然地生成的,学生解题策略的获得常常是盲目的,或走了许多弯路才最终领悟的。这种掌握解题策略的进程十分曲折而缓慢,往往事倍功半。实践表明,为学生提供,或帮助学生概括出解题策略比他们自然生成的策略效果要好些。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应当注意将解决物理问题有效的思维策略提炼出来,外显地,明确地、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并适时帮助学生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
笔者在《物理解题理论》一书中提出的物理解题的基本策略有:穷举法;模式识别;以退求进;正难则反;问题转化;数形结合;一般化与特殊化;整体与局部;等等。对于各种解题策略,应当向学生点明它的意义、价值、操作方式、使用条件等。例如,对穷举法,就是问题的若干个可能的答案(或中间状态)加以穷举,并逐一检验,从而确定正确答案的解题策略,它是一种可靠性很大的解题策略。运用穷举法既可以防止解题者在问题涉及的几种可能的假设之间犹豫徘徊,又可避免解题时顾此失彼,以偏概全,使解答严密而完备。穷举法的运用程序是:1.根据问题列举一切可能的答案或中间状态;2.对各种可能逐一检验;3.确认可能的真假,从而去假存真,得出问题的答案。运用条件是:面临的问题存在着若干个可能的答案(或中间状态),但我们暂时又较难直接确定哪一(些)答案能够满足题设条件,且问题涉及的可能的情形和假设的个数不太多。穷举法既用于解题的整体过程,又更多地用于解题的局部环节,如求解某些物理讨论题,就是这种策略思想的体现。讲明策略的意义和价值能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策略的热情;讲解策略的使用条件可以缩小搜索策略的范围,提高检索策略的速度。
【参考文献】
[1]郑青雷.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措施[J].教学研究.2011(07)
[2]李巧.如何提高物理解题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0(10)
【关键词】解题能力 知识结构 物理 全面
作为物理教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听到学生这样说:“物理课我很容易能听懂,可一做题目却发现很多都不会。”或者有的说“自己练习了不少物理题,可一旦碰到新题却仍旧显得不知所措。”每次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都会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吗?”,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而已,但是却暗暗提示了作为物理老师的我,学生听懂知识和掌握知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同时机械的习题训练并不能起到提高解题能力的效果。为此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以及我自身多年的亲身实践,现在我就就如何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提出自己的两点看法,希望能对各位老师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一、注意答题规范性
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字母、符号的书写规范化。解题中未知物理量不能像解数学题一样,用x、y等字母来表示,必须用特定字母来表示,如:质量必须用m表示;电阻必须用R表示等。所用来表示物理量的字母要要注意大小写,如:小写字母p表示压强;大写字母P就表示功率等。在同一题中一个字母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果在同一题中出现多个同类物理量,可用不同的角标来加以区别。另外,在解题时,不能把物理量与单位的符号相混淆,如:电压用U而不是用V来表示等等。作图规范化。物理中的图形、图象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它使抽象的物理过程、物理状态形象化、具体化。示意图中的受力示意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必须用直尺作图,同时要注意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或光线的传播方向),不能随手画直线;状态变化图、电学中的实物图、磁感线等要平滑的曲线画出。计算题解题过程的规范化。①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但说明的文字要简练、准确,切忌语言叙述过于冗长;②计算过程的格式是:先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公式,然后代入数据,数据后面要带上单位(尽量用国际单位),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完善,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头脑了所建立的知识结构,有序、完整。虽然说知识是解题的基础,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知识量越多解题的能力就越强。因为一个人解题能力的高低还取决于它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关。举个例子,一个人在解题过程中能否迅速的将头脑中所储存的只是提炼出来,并迅速运用于正面临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而从头脑中所储存的知识,是否能够快速提炼出来,这主要是跟知识的储存方式相关,换句话说也就是与知识点的联系有关。有序、完整的储存方式明显要比那种杂乱、零散的知识,更易于提取、运用。为此,物理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例如将知识点,以及之间相互关系,构建知识结构示意图,预先呈现给学生。对这一点,在很多章节内教师都可以将知识点,做成一个形象的示意图,进而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给学生。或者在教学中时常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对比,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映像,同时强化知识点。又或者对类似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构建有效、使用的知识结构。
三、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策略
所谓解题策略,指的是在解题思维中,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解题途径的思想方法。在物理解题中,策略、方法、技巧,都是解题的手段,因此都应归属于方法的范畴。但是,方法是有层次的,解题策略是最高层次的解题方法。它涉及的是解题的方向、原则、目标等等方面,是对解题途径的概括性的认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解题策略的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它基本上是依靠学生在解题实践中自然地生成的,学生解题策略的获得常常是盲目的,或走了许多弯路才最终领悟的。这种掌握解题策略的进程十分曲折而缓慢,往往事倍功半。实践表明,为学生提供,或帮助学生概括出解题策略比他们自然生成的策略效果要好些。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应当注意将解决物理问题有效的思维策略提炼出来,外显地,明确地、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并适时帮助学生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
笔者在《物理解题理论》一书中提出的物理解题的基本策略有:穷举法;模式识别;以退求进;正难则反;问题转化;数形结合;一般化与特殊化;整体与局部;等等。对于各种解题策略,应当向学生点明它的意义、价值、操作方式、使用条件等。例如,对穷举法,就是问题的若干个可能的答案(或中间状态)加以穷举,并逐一检验,从而确定正确答案的解题策略,它是一种可靠性很大的解题策略。运用穷举法既可以防止解题者在问题涉及的几种可能的假设之间犹豫徘徊,又可避免解题时顾此失彼,以偏概全,使解答严密而完备。穷举法的运用程序是:1.根据问题列举一切可能的答案或中间状态;2.对各种可能逐一检验;3.确认可能的真假,从而去假存真,得出问题的答案。运用条件是:面临的问题存在着若干个可能的答案(或中间状态),但我们暂时又较难直接确定哪一(些)答案能够满足题设条件,且问题涉及的可能的情形和假设的个数不太多。穷举法既用于解题的整体过程,又更多地用于解题的局部环节,如求解某些物理讨论题,就是这种策略思想的体现。讲明策略的意义和价值能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策略的热情;讲解策略的使用条件可以缩小搜索策略的范围,提高检索策略的速度。
【参考文献】
[1]郑青雷.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措施[J].教学研究.2011(07)
[2]李巧.如何提高物理解题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