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努力加强与改进教学管理。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的“四层次”理论,即对人的管理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人物管理(主要依靠量化和物质刺激)、人际管理(主要靠礼遇与情感联络)、人才管理(着力点在帮助被管理者实现成功、成长)、人格管理(致力于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价值观、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上有共同追求)。根据社会和学校的客观现状,我校努力构建以人物和人际管理为基础,以人才和人格管理为理想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重建基于新课程的常态教学管理制度,聚焦课堂常态,突出教学常规建设。在禅城区教研室的引领下,我们集聚全校师生的实践智慧,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重建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常规。通过刚性的约束,凝聚起强大的集体力量,保证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备课突出“集体性” “反思性”
我校统一采用东鄱版的单元集体备课模式。流程为:主备试教——集体研讨(思维碰撞)——个性修改——实践反思——形成实用教案。
集体备课实行双主备人制,以提高主备质量。主备人在集体备课前向相关老师提供相关资源;集体备课时就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练习设计及注意事项向全组教师汇报;集体备课后将相关资料及课件等整理到学年“教学资源包”,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集体备课过程中强调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个人反思主要把自身的备课与主备人备课进行对照分析,明确修改方向。集体反思重点是重新审视课堂设计,进行二次梳理。
我们除单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集体备课之外,各年级老师之间还要随时进行教学交流。
二、上课突出“三主性” “实效性”
我们对课堂教学效果提出的预期目标是:“让90%以上的学生掌握9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上课就必须体现“三主性” “实效性”。“三主性”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通过精讲精练,少讲多练,突出重点,达成目标。
通过模式示范,促进上述课堂形态的大面积达成。在总结分析我校成功课堂教学样本的基础上,初步提炼出“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自主预习”环节,要求教师认真编制导学提纲,悉心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为上课奠定基础;“合作探究”要求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开展师生与生生互动,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亲历实践的过程;“当堂达标”就是让学生当堂基本完成作业,通过扎实训练,实现当堂教学目标。
各科组在学校组织的“同一学科校内汇报课活动周”中,围绕学校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讨活动。在听、评课过程中,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结构逐步凸显。如: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为:质疑导入——整体感知——品读感悟——说写训练;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巩固练习,解释应用——师生合作,总结知识;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热身激趣——巧妙呈现——扎实操练——延伸巩固——反馈补充;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为:问题——猜测——思辩——实验——结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为:激发兴趣——直观感受——获得灵感——体验快乐。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不是想用一个模子来套着教师,而是试图通过基本范式导引,促使新课程的理念、目标与策略落实到常态的课堂,在“常中有变,变中有常”的课堂变革过程中,最终达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得法”的境界。
三、作业突出“规范性” “特色性”
我们要求教师本着“规范 特色”的原则,安排课内外作业。级组、科组要重视“三控制”:控制作业内容、控制作业量、控制作业时间。“五做到”:发必收、收必批、批必评、错必纠、好必展。作业的批改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日期、等级、书写打勾都要规范,复批等)并及时分析反思。而且要求同年级同学科老师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进行作业改革,设计特色作业。
四、课外活动突出“全面性” “个性”
我们坚持全面的质量观,做到课内课外结合,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抓特长”的方针,既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又创造条件搭建课外活动舞台,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学校组建了近20个学生兴趣活动社团,如:舞蹈、书画、英语,数学、鼓号队、鼓号、田径、科技、朗诵、信息技术等,每个活动社团都能认真选材,定时开展,科学训练,做好梯队建设,使学生特长发展得到培养,成绩突出。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备课突出“集体性” “反思性”
我校统一采用东鄱版的单元集体备课模式。流程为:主备试教——集体研讨(思维碰撞)——个性修改——实践反思——形成实用教案。
集体备课实行双主备人制,以提高主备质量。主备人在集体备课前向相关老师提供相关资源;集体备课时就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练习设计及注意事项向全组教师汇报;集体备课后将相关资料及课件等整理到学年“教学资源包”,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集体备课过程中强调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个人反思主要把自身的备课与主备人备课进行对照分析,明确修改方向。集体反思重点是重新审视课堂设计,进行二次梳理。
我们除单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集体备课之外,各年级老师之间还要随时进行教学交流。
二、上课突出“三主性” “实效性”
我们对课堂教学效果提出的预期目标是:“让90%以上的学生掌握9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上课就必须体现“三主性” “实效性”。“三主性”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通过精讲精练,少讲多练,突出重点,达成目标。
通过模式示范,促进上述课堂形态的大面积达成。在总结分析我校成功课堂教学样本的基础上,初步提炼出“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自主预习”环节,要求教师认真编制导学提纲,悉心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为上课奠定基础;“合作探究”要求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开展师生与生生互动,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亲历实践的过程;“当堂达标”就是让学生当堂基本完成作业,通过扎实训练,实现当堂教学目标。
各科组在学校组织的“同一学科校内汇报课活动周”中,围绕学校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讨活动。在听、评课过程中,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结构逐步凸显。如: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为:质疑导入——整体感知——品读感悟——说写训练;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巩固练习,解释应用——师生合作,总结知识;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热身激趣——巧妙呈现——扎实操练——延伸巩固——反馈补充;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为:问题——猜测——思辩——实验——结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为:激发兴趣——直观感受——获得灵感——体验快乐。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不是想用一个模子来套着教师,而是试图通过基本范式导引,促使新课程的理念、目标与策略落实到常态的课堂,在“常中有变,变中有常”的课堂变革过程中,最终达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得法”的境界。
三、作业突出“规范性” “特色性”
我们要求教师本着“规范 特色”的原则,安排课内外作业。级组、科组要重视“三控制”:控制作业内容、控制作业量、控制作业时间。“五做到”:发必收、收必批、批必评、错必纠、好必展。作业的批改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日期、等级、书写打勾都要规范,复批等)并及时分析反思。而且要求同年级同学科老师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进行作业改革,设计特色作业。
四、课外活动突出“全面性” “个性”
我们坚持全面的质量观,做到课内课外结合,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抓特长”的方针,既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又创造条件搭建课外活动舞台,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学校组建了近20个学生兴趣活动社团,如:舞蹈、书画、英语,数学、鼓号队、鼓号、田径、科技、朗诵、信息技术等,每个活动社团都能认真选材,定时开展,科学训练,做好梯队建设,使学生特长发展得到培养,成绩突出。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