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生存状况与基本需要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cc7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一个热词是“996”。996是指某些上班族每天早晨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996是违反我国劳动法的,现在多用来形容成年人生存状况之艰难。而在我看来,还是孩子的中小学生比成年人更辛苦,他们起早贪黑,除了去学校上学,放学还有刷不完的题,周末还有上不完的补习班,成年人是996,孩子们则可能是“715”,即每周学习7天,每天学习15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甚至连觉都睡不够。成年人的996与孩子们的715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谈起学校的使命与学生的未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往往喜欢“宏大叙事”。大家都目光远大、面向未来,但很少有人真诚关注学生们当下的生存状况,好像只要将来能“自我实现”、能向上流动、能具有社会竞争力,哪怕现在活得多么压抑与苦闷,都是值得的,家长和某些老师的严格要求都是可以忍受的,因为都是为了孩子好,目的使手段合理化。
  学生是教育领域最为弱势的群体,也是我国最苦最累压力最大的群体。很多家长和教师、学校与校外补习机构一起向他们施压,“唯分数”“唯升学”大行其道,打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旗号,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之实,与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南辕北辙。
  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只是停留于口号上。要有实实在在的思路与作为,要关注学生的日常感受与实际获得。学生是人,有基本需要,有基本人权,这些都不能满足,何谈健康快乐成长,何谈美好生活?实际上,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真实生存状况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在意、不心疼,只是他们认为,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分数与升学之外的其他东西,包括休息、健康、锻炼、娱乐、尊严、兴趣等等,都可以暂时放下。
  没有好的当下,哪有好的未来?我们郑重呼吁,不能只要未来,不要当下。要关注与改善学生们当下的生存状况,要满足学生们的基本需要。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两大类别五种需要: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高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基本需要受到挫折会造成心理变态;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说,都会使人变得健康”。评价某种社会制度是否正义,首先看这种制度能否满足人们这些基本需要。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关注学生“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尤其是升学的需要,而对于基本需要关注不够,既违反了公共教育服务的本意,又影响了学生的现实感受与未来发展。
  关注学生们的基本需要,要点有四。
  第一,关注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的需要,是人的各种需要中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水、氧气和休息等。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考虑:学生吃得怎么样、喝得怎么样?是否吃饱穿暖?睡眠是否足够?政府和学校要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要让所有学生把觉睡够。如果基本的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其他高层级的需要就处于压抑状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判断力明显变得脆弱,就会影响学生们的身心成长。
  第二,关注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包括对安全、秩序、免遭痛苦疾病与威胁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校舍和活动空间,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教师和家长不要动辄以分数与排名为由向学生施加精神压力,不要挖苦、训斥、辱骂甚至体罚学生,不要让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恶化或异化。
  第三,关注情感与归属的需要。情感与归属的需要是指融入别人中间的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如得到满足,学生就会对家庭、对学校产生良好的归属感,感受到家庭与集体的温暖,否则便会引起孤独感和爱的缺失感,甚至会离家出走、逃课逃学。
  第四,关注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被别人尊重、尊重别人,有地位、有威信等,如得到满足,学生能产生自信,有价值感、成就感,否则会陷入自卑、软弱和无能的状态中。
  我们的教育过于急功近利,过于关注分数,学生的上述基本需要经常被漠視、被压抑,学生如何有幸福感,如何对学校生活满意,如何全面发展,如何为未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马斯洛认为人还有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个人实现目标、理想、抱负,充分发挥潜能,成为期望的人的需要。我们往往把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四个基本需要对立起来,为了前者而牺牲后四者,并把这种牺牲合理化、悲壮化。这种牺牲,得不偿失,且侵犯人权。
  夯实基础之后再追求卓越吧。没有根基、薄情寡义、牺牲基本需要的自我实现,不要也罢。
  (编辑 孙金鑫)
其他文献
摘要北京景山学校自2007年起探索实施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并通过现代化治理手段保障集团化办学规模与质量的共同提升。一是以共同愿景凝聚集团发展共识,二是以“三统一”模式提升集团管理实效,三是以核心资源输出强化集团化办学内涵,四是以自主选拔培养打造“景山风格”优秀师资。  关键词 现代学校治理;集团化办学;学校发展共同体;北京景山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
作为学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家长参与及家校合作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管理领域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备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关注。近年来,在推进国家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家长参与学校治理更是受到广泛关注。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各中小学校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密切家校沟通,建立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为了解当下中小学校家长参与学校治
期刊
本研究考察了读后续写任务中标准续写和对比续写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词汇、句法和连贯的影响.被试是三组高二学生,每组27人,分别参与对比续写、标准续写和话题写作.结果 发
早上,7∶21,“嘀嗒!”信息如期而至:“今天是建华校长陪伴你的第348天。”“今天我们开展本学期的素养测评活动,这是一种了解你们成长的新方式,也是你们展示自己、总结和表达的一个平台。”“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每个人都了不起。所以,本次测评以‘了不起的劳动者,我会……’为主题,通过画一画、讲一讲、做一做等方式向劳动致敬……”“今天是小(3)班李烨磊,一(1)班郑书铉、一(2)班陈凌熙、六(
期刊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想清楚才能说明白.作文构思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本文介绍一种能打开写作思路的有效方法——分类讨论,并以两节公开课为案例,探讨它在提升学生写作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