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底,一位英国埃及学家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大狮身入面像(也叫大斯芬克斯)原本拥有一张狮子脸而非人脸。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实,一直以来,大斯芬克斯都被太多的谜团所笼罩,比如它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由谁建造,它的脸以谁为原型……
你令人恐惧的身躯是永生之神的杰作。为留出平坦富饶的土地,他们把你放在坑里。你是沙漠中的岛屿,他们为你赶走了沙尘。他们把你放在这里,是为了让你成为金字塔的邻居……你警戒地观望着神圣的冥神奥斯里斯……
——取自公元2世纪的埃及铭文
在今天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上,在世界上最大也最古老的胡夫金字塔的东南面,躺卧着一座人面狮身的巨型雕像,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独石雕塑长73.5米,宽6米,高20米,仅从额头到下巴就有近6米长。这就是著名的大狮身人面像(也叫大斯芬克斯),也就是上面的铭文中所说的“杰作”。
大斯芬克斯面向东方,它的身体是由一块露出地面的巨大岩石雕刻成的,两只前爪则各用一块岩石雕刻而来。刚建成时,大斯芬克斯的表面很可能涂有彩色石膏,面部和身体为红色,头饰为黄色加蓝色。
大斯芬克斯是古代世界的一大杰作,也是已知最古老的纪念性雕塑。如今,它匍匐在巨大的金字塔的前面,看上去是那样的雄伟威严,难怪很多人在初次见到它时,会想当然地认为它是金字塔的卫士,甚至还有人认为它非人力所造。其实,在这座巨像的前方原本还建有一座庙宇——大斯芬克斯庙,是专门用来供奉“地平线上的荷鲁斯”,即太阳神的。
一直以来,关于大斯芬克斯存在太多的未解之谜,比如它的名字的由来,它是谁建造的,在什么时候建造的,它的脸以谁为原型,等等。本文介绍一些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
名字之谜
大斯芬克斯属于古埃及,但它的名字却要从古希腊说起。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专司毁灭和厄运的女魔——斯芬克斯,她坐在底比斯城外的高岩上,向所有路过此地的人考问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无数过路人都因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而被它吃掉。后来,一个叫俄狄浦斯的年轻人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东西”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期(早上)是爬着走的,因而有四条腿;在壮年期(中午)是昂首挺胸步行的,因而只用两条腿;在老年期(晚上)因身体衰弱而不得不借助拐杖走路,因而变成了三条腿。俄狄浦斯答对了问题,羞愧难当的斯芬克斯从高岩上跳下来摔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她把自己吃掉了。
关于大斯芬克斯,它被普遍认为是由古埃及人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埃及旧王国时期,大约公元前2686~公元前2134年)。由于在迄今已发现的所有埃及旧王国铭文中都没有出现过“大斯芬克斯”这个名字,也没有任何铭文中提到过其建造过程及建造目的,因此人们不清楚当初的建造者究竟怎样称谓这座雕像。据信“大斯芬克斯”这个名字是在这座巨型雕像建成大约两千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才取的,为它取名的人很可能参考了古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兽。有一种说法是,当来到埃及的希腊人第一次见到这个庞然大物时,连声惊呼‘斯芬克斯!斯芬克斯!” 古希腊人自青铜器时代就开始与古埃及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希腊词语“斯芬克斯”早在亚历山大大帝侵占埃及之前就已被广泛用于命名雕塑。只不过在古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的人面是一张女性的脸,而且这个怪兽还有翅膀,而大多数埃及的斯芬克斯却有着男性的头颅,并且没有翅膀。
也有人认为“大斯芬克斯”这个名字中的“斯芬克斯”有可能是对读音近似的古埃及名称“斯普安克”的误用。在埃及第四王朝时期(公元前2575~公元前2467年),“斯普安克”被用于命名王室雕塑。到新王国时期(大 约公元前1570~公元前1070年),“斯普安克”则被用来专指现在的大斯芬克斯这座雕像。那时,大斯芬克斯也被叫做“地平线上的荷鲁斯”。法老图特摩斯四世(公元前1401-公元前1391年,或公元前1397~公元前1388年,年代尚有争议)在他建造的“梦碑”(描述梦境的石碑)上就专门提到了“地平线上的荷鲁斯”。
建造之谜
大斯芬克斯是谁建造的?建于何时?
大多数埃及学家相信,大斯芬克斯的建造者是哈夫拉法老,因此这座雕像的建造年代可以回溯到哈夫拉法老的执政期间,也就是公元前2520~公元前2494年。
早在1949年,埃及考古学家塞里姆·哈桑就记述说:“把一切因素考虑在内,看来我们该把竖立这座世界最精彩雕像(大斯芬克斯)的功劳归于哈夫拉,但总有这么一种保留,就是没有任何一句当时(指大斯芬克斯建造时期)的铭文将斯芬克斯(即大斯芬克斯)和哈夫拉联系起来……所有(有关哈夫拉是大斯芬克斯建造者)的证据都应该被看作是间接的,直接的证据尚等待挖掘者的幸运之铲。”
人们在大斯芬克斯的两只前爪之间发现了一个石碑,上面的铭文因损坏而不完整。铭文中说:“……我们给他带来了牛……以及一切鲜嫩的蔬菜;我们还应该赞美……哈夫……为阿图姆-霍-恩姆-克赫特建造的雕像。”这个石碑就是前面提到的由图特摩斯四世建造的“梦碑”。
据说“梦碑”上刻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图特摩斯王子驾到。他在正午的行进中疲惫不堪,于是坐在这个强大之神的庇荫下睡着了。而这时拉(太阳神)正处于苍穹之顶。王子发现这个8月的天神陛下正在亲口对他说话,就像是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天神说:我的儿子图特摩斯啊,看着我,想想我吧,我是你的父亲,我赐予你天下最高权威,凌驾一切生灵的权威……看看我目前的景况吧,你也许能够保护我完美的四肢。沙漠已经掩盖了我,救救我吧,释放我的身心。”后来,图特摩斯王子果然做了法老,也就是图特摩斯四世。他在登上王位后立即下令将大斯芬克斯的一对前爪从黄沙中挖了出来,还在这对爪子之间放了一块石碑,这就是梦碑”。
或许正是这块“梦碑”,将大斯芬克斯与哈夫拉联系了起来。
英国埃及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年)在一块古埃及石碑上发现了专门用于表示王室名字的椭圆符号(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椭圆圈底端加一条横线表示圈中是一个王室人物的名字),在这个椭圆内圈着的象形文字是“哈夫”。托马斯·杨把象形文字“拉”(在古埃及表示“神”)补在“哈夫”的后面,于是得到了“哈夫拉”这个名字。
现在看来,托马斯·杨把“哈夫”补充成“哈夫拉”也许毫无根据。不过,托马斯·杨的画蛇添足,再加上图特摩斯四世的“梦碑”,使得“哈夫拉建造了大斯芬克斯”的说法流传至今并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有埃及学者指出,图特摩斯四世是阿蒙霍太普二世和蒂雅王后之子,但不是阿蒙霍太普二世选定的王位继承人。据此他们推 测,图特摩斯四世为了夺取王权,谋杀了作为王位继承人的哥哥,接着编造了所谓“在沙漠打猎途中倦怠休息,偶遇斯芬克斯,神要他(图特摩斯四世)统治天下”的谎言,并且还立下所谓的“梦碑”来为他夺权找借口。对这种推测目前尚无法进行考证。
另类猜测
大斯芬克斯的建造者可能不是哈夫拉。
大斯芬克斯的建造者是哈夫拉法老的说法,遭到了一些埃及学家的质疑。许多早期埃及学家相信,大斯芬克斯及其建筑圈(斯芬克斯圈)内的其他建筑的建筑年代要早于哈夫拉在位年代。
1857年,开罗埃及博物馆创始人、法国考古学者奥古斯特·马里艾特发掘出一块石碑,其建筑年代估计在第26王朝(大约公元前678公元前525年)。据说石碑上记载了胡夫法老(公元前2589-公元前2566年,吉萨大金字塔的建造者和哈夫拉之父)遇见大斯芬克斯的过程,当时这座雕像已被黄沙掩埋。但后来的考古学家更倾向于认为,这其实是公元前664~公元前623年的古埃及人对之前历史的“修正”,并不代表事实。
1886年,开罗埃及博物馆第二任馆长、法国埃及学家马斯佩罗对大斯芬克斯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出结论:到哈夫拉和他的继承者时代(即第四王朝,大约公元前2575~公元前2467年),斯芬克斯已被埋于黄沙中。
1904年,英国埃及学家E·A·瓦利斯在其所著《埃及诸神》一书中写道:“这个绝妙的物体(大斯芬克斯)在哈夫拉时代已经存在,并且它(的建成时间)很可能要比他在位的年代早得多,或许早到公元前2686年。”
一些当代埃及学家对大斯芬克斯的建造者及建造年代也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假设。
前开罗德国考古研究所所长雷尼尔·斯塔德曼在检视了大斯芬克斯的头饰以及现已脱落的胡子后下结论说,从大斯芬克斯的风格来看,它明显属于胡夫法老。2004年,开罗法国东方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多布列夫宣布,他发掘到的新证据显示,大斯芬克斯有可能是鲜为人知的杰德夫拉法老(公元前2528~公元前2520年)的杰作。杰德夫拉也是胡夫的儿子,是哈夫拉的同父异母兄弟。多布列夫推测,杰德夫拉以父亲胡夫为原型建造了大斯芬克斯,目的是把胡夫塑造成太阳神——“拉”,以此重振胡夫王朝的声威。
2008年底,英国地质学家科林·里德在进行了一次独立调查后指出,在斯芬克斯圈内有许多沿着堤道分布的采石场,这些采石场在胡夫时代就被使用过,因此可以判断堤道以及修建在堤道两边的庙宇,包括大斯芬克斯等建筑的建造年代一定早于胡夫时代。而哈夫拉是胡夫的儿子,他怎么可能建造了大斯芬克斯呢?
美国法医人类学家弗兰克·多明戈对大斯芬克斯进行了详细测量,然后运用法医绘图学和电脑成像技术对大斯芬克斯的人面原型进行模拟,再与现存的哈夫拉肖像进行对比,最终下结论说,大斯芬克斯的人面原型不是哈夫拉。
奇谈怪论
有人居然推断:大斯芬克斯的建造年代应在1万多年前。
20世纪50年代,有考古学家注意到了斯芬克斯圈内建筑物上的水蚀证据。之后,有地质学家在对斯芬克斯圈的地质状况进行考察后得出结论:这些建筑物上的水蚀痕迹只可能是由长期的大面积降雨所致。有人据此提出一个惊人的推断,埃及自古埃及旧王国时期(大约公元前2686-公元前2134年)以来,年均降雨量仅为2.5厘米左右,而埃及的上一个雨量充沛期则在公元前第4个千年末期到第3个千年早期,因此,大斯芬克斯的建造年代应在公元前第6个千年到第5个千年之间。
更有甚者,英国人格雷汉姆·汉考克和比利时人罗伯特·博瓦尔从20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独立或联合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对大斯芬克斯的修建年代提出了所谓“猎户座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元前10500年,猎户座三星构成完美的“猎户座腰带”,而吉萨的三大金字塔的排列方式恰好跟“猎户座腰带”的形状“完全对应”。后来,有人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一理论,提出大斯芬克斯、吉萨金字塔群和尼罗河分别反映了狮子座、猎户座和银河系的相互关系。
多位主流科学家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检验,最终断然否定了这些伪科学说法。天文学家运用行星探测设备调查公元前10500年前后“猎户座腰带”的角度和排列情况,发现实际情形根本就不是汉考克和博瓦尔所声称的那样“完全对应”,而是完全不对应。例如,行星实测表明,当时猎户座的角度是47-50度,而吉萨金字塔的角度是38度。又如,金字塔连线向北弯曲,而“猎户座腰带”弯向南方。在谎言被揭穿后,博瓦尔等人悄悄地在其出版物中反转了金字塔地图,但并未解释为何要这样做。
“水蚀说”、“猎户座理论”以及其他类似的伪科学“假说”被一些灵异论者用来支持其倡导的信仰:早在远古时期,有一个如今早已从地球上消失的技术非常发达的文明存在,这个文明正是当今整个地球文明的始祖。当然,主流考古学家对这种灵异论观点嗤之以鼻。
人面之谜
大斯芬克斯究竟是以谁为原型建造的,或者是它的脸究竟像谁?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埃及学家都认为大斯芬克斯的面部原型是哈夫拉法老。事实上,由于年代久远,如今的大斯芬克斯面部已遭严重损坏,很难通过面部识别或面部重建来做结论。
如今,大斯芬克斯脸上的1米宽的鼻子早已荡然无存。公元15世纪,埃及的阿拉伯历史学家阿尔一马克利兹将大斯芬克斯鼻子的掉落归咎于狂人萨伊姆·阿尔·达哈尔的破坏。他说,公元1378年,萨伊姆在发现埃及农民向大斯芬克斯献祭以求增加收成后,怒不可遏,他毁掉了大斯芬克斯的鼻子并因此而被绞死。马克利兹将大斯芬克斯描述为“尼罗河的护身符”,这是因为当地人相信大斯芬克斯决定着尼罗河的定期涨水,因而也决定着农作物的收成。
也有人将大斯芬克斯鼻子的掉落归咎于拿破仑,称是1798年拿破仑远征军炮击大斯芬克斯所为,而且被打掉的鼻子至今还在。事实上,被认为是大斯芬克斯的胡子碎片的东西倒是至今还陈列在英国和埃及的博物馆里。而在一幅出版于1755年的画像上,大斯芬克斯已经没有鼻子了,这证明大斯芬克斯鼻子的掉落并非拿破仑所为。大斯芬克斯的鼻子究竟是在何时因何故失去的,至今仍无定论。
对于大斯芬克斯的胡子,还有埃及学家提出,这把圆滑的仪式性胡子很可能最初并不存在,而是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被人添加上去的。之所以这样做,可能跟后来的法老时尚有关:法老们佩戴编织的胡子以彰显王权。这种挂在下巴上的胡子在一些雕像上至今依然存在。为什么要挂胡子?可能是因为按照古埃及传统,男性是不留胡子的。
狮身之谜
大斯芬克斯为什么有着狮子的身体?
古埃及人认为法老是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有研究认为,在大斯芬克 斯建成大约1000年后,阿蒙霍泰普二世法老(公元前1427~公元前1397年)在这座巨型雕像的东北面建造了一座神庙,专门供奉“地平线上的荷鲁斯”(太阳神),这样就将大斯芬克斯同太阳神联系在一起了。而太阳神经常以狮子的形象出现,所以大斯芬克斯有着狮子的身体。
但是,最近有埃及学家提出,大斯芬克斯的原型并不是一头狮子,而是一只狗或一只豺,而这座巨型雕像所代表的是古埃及旧王国时期的主要冥神(负责管理阴间的神)阿努比斯。因此,大斯芬克斯的真正身份应该是修建在吉萨高原上的王室墓地的卫士一一它从阴间望向升起的太阳神。
还有人提出,大斯芬克斯的脸原本是一张狮子脸,代表着古埃及早期对太阳的崇拜。在古代近东文明里,狮子—直是跟太阳有关的一个象征,描绘古埃及国王以自己身为狮子的形象打击敌人的画作可以一直追溯至古埃及早期,那时吉萨高原及周围地区还生活着狮子。狮子在古埃及文化中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是最高卫士。经过驯化的狮子有时甚至会伴随国王征战。因此,对古埃及人来说,狮子不仅是福神,而且还是部队的保护神。所以,大斯芬克斯完全有可能是狮神和人神——法老的合并化身。
密室之谜
有传言说,在大斯芬克斯周围有地下暗道和密室。
大斯芬克斯建成不久就开始风化,这是因为这座雕像的原材料质地松软,极易遭受沙漠的风和热以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侵蚀。不过,风很可能也同时起到了保护作用——风不断搅动沙子,使大斯芬克斯的大部分身子被沙子所掩埋,对这座巨像起到了保护作用。如今,大斯芬克斯仍处在风化状态下,它的鼻子据信已消失了差不多600年。组成这座巨像的岩石在开罗的烟雾、阳光和风的重压下不断开裂。目前,对大斯芬克斯的考古发掘工作早已中止,而对于这座古代巨像的保护工作则在加紧进行之中。
一直有传言说,在大斯芬克斯周围有地下暗道和密室。其中最惊世骇俗的说法是,美国人理查德·艾尔曼在其所著《众神的宫殿》(1998年出版)一书中说:“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用地震勘测法得到的结果表明:在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斯)的底下确实存在一个规模庞大的地下建筑群!”书中甚至还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三层地下宫殿,地下深处的第三层是天神奥斯里斯的神殿,神殿里有四根巨大的神柱,包围着一个被水淹着的石棺。”在最近的发掘中,确实发现了多条地道。其中一条地道靠近大斯芬克斯尾部,朝其底部伸进去3米多长。另一条地道位于巨像的前方,是一个短短的无出口的竖井。第三条地道位于巨像的尾巴和爪子之间,显然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发掘过程中被打开后又封堵了的。现在搞不清楚的是,除了第三条通道外,其他的通道究竟是在大斯芬克斯当初建立时就有的还是后来才被挖出来的。许多科学家推测,这些通道是古代寻宝人挖掘出来的。
现代人使用了多种非破坏性技术来探查大斯芬克斯下面及周围有无密室或暗道,这些技术包括电磁探测、震波折射、震波反射、断层照相、电阻及声波探测等。经过探查,发现大斯芬克斯及其周围的确有一些“异常”之处,但对于这些“异常”,既可以解释为密室或通道,也可以解释为地质断层或岩石密度改变等自然现象。出于保护这座古迹的需要,进一步的探查目前尚不能开展。
你令人恐惧的身躯是永生之神的杰作。为留出平坦富饶的土地,他们把你放在坑里。你是沙漠中的岛屿,他们为你赶走了沙尘。他们把你放在这里,是为了让你成为金字塔的邻居……你警戒地观望着神圣的冥神奥斯里斯……
——取自公元2世纪的埃及铭文
在今天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上,在世界上最大也最古老的胡夫金字塔的东南面,躺卧着一座人面狮身的巨型雕像,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独石雕塑长73.5米,宽6米,高20米,仅从额头到下巴就有近6米长。这就是著名的大狮身人面像(也叫大斯芬克斯),也就是上面的铭文中所说的“杰作”。
大斯芬克斯面向东方,它的身体是由一块露出地面的巨大岩石雕刻成的,两只前爪则各用一块岩石雕刻而来。刚建成时,大斯芬克斯的表面很可能涂有彩色石膏,面部和身体为红色,头饰为黄色加蓝色。
大斯芬克斯是古代世界的一大杰作,也是已知最古老的纪念性雕塑。如今,它匍匐在巨大的金字塔的前面,看上去是那样的雄伟威严,难怪很多人在初次见到它时,会想当然地认为它是金字塔的卫士,甚至还有人认为它非人力所造。其实,在这座巨像的前方原本还建有一座庙宇——大斯芬克斯庙,是专门用来供奉“地平线上的荷鲁斯”,即太阳神的。
一直以来,关于大斯芬克斯存在太多的未解之谜,比如它的名字的由来,它是谁建造的,在什么时候建造的,它的脸以谁为原型,等等。本文介绍一些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
名字之谜
大斯芬克斯属于古埃及,但它的名字却要从古希腊说起。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专司毁灭和厄运的女魔——斯芬克斯,她坐在底比斯城外的高岩上,向所有路过此地的人考问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无数过路人都因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而被它吃掉。后来,一个叫俄狄浦斯的年轻人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东西”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期(早上)是爬着走的,因而有四条腿;在壮年期(中午)是昂首挺胸步行的,因而只用两条腿;在老年期(晚上)因身体衰弱而不得不借助拐杖走路,因而变成了三条腿。俄狄浦斯答对了问题,羞愧难当的斯芬克斯从高岩上跳下来摔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她把自己吃掉了。
关于大斯芬克斯,它被普遍认为是由古埃及人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埃及旧王国时期,大约公元前2686~公元前2134年)。由于在迄今已发现的所有埃及旧王国铭文中都没有出现过“大斯芬克斯”这个名字,也没有任何铭文中提到过其建造过程及建造目的,因此人们不清楚当初的建造者究竟怎样称谓这座雕像。据信“大斯芬克斯”这个名字是在这座巨型雕像建成大约两千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才取的,为它取名的人很可能参考了古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兽。有一种说法是,当来到埃及的希腊人第一次见到这个庞然大物时,连声惊呼‘斯芬克斯!斯芬克斯!” 古希腊人自青铜器时代就开始与古埃及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希腊词语“斯芬克斯”早在亚历山大大帝侵占埃及之前就已被广泛用于命名雕塑。只不过在古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的人面是一张女性的脸,而且这个怪兽还有翅膀,而大多数埃及的斯芬克斯却有着男性的头颅,并且没有翅膀。
也有人认为“大斯芬克斯”这个名字中的“斯芬克斯”有可能是对读音近似的古埃及名称“斯普安克”的误用。在埃及第四王朝时期(公元前2575~公元前2467年),“斯普安克”被用于命名王室雕塑。到新王国时期(大 约公元前1570~公元前1070年),“斯普安克”则被用来专指现在的大斯芬克斯这座雕像。那时,大斯芬克斯也被叫做“地平线上的荷鲁斯”。法老图特摩斯四世(公元前1401-公元前1391年,或公元前1397~公元前1388年,年代尚有争议)在他建造的“梦碑”(描述梦境的石碑)上就专门提到了“地平线上的荷鲁斯”。
建造之谜
大斯芬克斯是谁建造的?建于何时?
大多数埃及学家相信,大斯芬克斯的建造者是哈夫拉法老,因此这座雕像的建造年代可以回溯到哈夫拉法老的执政期间,也就是公元前2520~公元前2494年。
早在1949年,埃及考古学家塞里姆·哈桑就记述说:“把一切因素考虑在内,看来我们该把竖立这座世界最精彩雕像(大斯芬克斯)的功劳归于哈夫拉,但总有这么一种保留,就是没有任何一句当时(指大斯芬克斯建造时期)的铭文将斯芬克斯(即大斯芬克斯)和哈夫拉联系起来……所有(有关哈夫拉是大斯芬克斯建造者)的证据都应该被看作是间接的,直接的证据尚等待挖掘者的幸运之铲。”
人们在大斯芬克斯的两只前爪之间发现了一个石碑,上面的铭文因损坏而不完整。铭文中说:“……我们给他带来了牛……以及一切鲜嫩的蔬菜;我们还应该赞美……哈夫……为阿图姆-霍-恩姆-克赫特建造的雕像。”这个石碑就是前面提到的由图特摩斯四世建造的“梦碑”。
据说“梦碑”上刻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图特摩斯王子驾到。他在正午的行进中疲惫不堪,于是坐在这个强大之神的庇荫下睡着了。而这时拉(太阳神)正处于苍穹之顶。王子发现这个8月的天神陛下正在亲口对他说话,就像是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天神说:我的儿子图特摩斯啊,看着我,想想我吧,我是你的父亲,我赐予你天下最高权威,凌驾一切生灵的权威……看看我目前的景况吧,你也许能够保护我完美的四肢。沙漠已经掩盖了我,救救我吧,释放我的身心。”后来,图特摩斯王子果然做了法老,也就是图特摩斯四世。他在登上王位后立即下令将大斯芬克斯的一对前爪从黄沙中挖了出来,还在这对爪子之间放了一块石碑,这就是梦碑”。
或许正是这块“梦碑”,将大斯芬克斯与哈夫拉联系了起来。
英国埃及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年)在一块古埃及石碑上发现了专门用于表示王室名字的椭圆符号(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椭圆圈底端加一条横线表示圈中是一个王室人物的名字),在这个椭圆内圈着的象形文字是“哈夫”。托马斯·杨把象形文字“拉”(在古埃及表示“神”)补在“哈夫”的后面,于是得到了“哈夫拉”这个名字。
现在看来,托马斯·杨把“哈夫”补充成“哈夫拉”也许毫无根据。不过,托马斯·杨的画蛇添足,再加上图特摩斯四世的“梦碑”,使得“哈夫拉建造了大斯芬克斯”的说法流传至今并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有埃及学者指出,图特摩斯四世是阿蒙霍太普二世和蒂雅王后之子,但不是阿蒙霍太普二世选定的王位继承人。据此他们推 测,图特摩斯四世为了夺取王权,谋杀了作为王位继承人的哥哥,接着编造了所谓“在沙漠打猎途中倦怠休息,偶遇斯芬克斯,神要他(图特摩斯四世)统治天下”的谎言,并且还立下所谓的“梦碑”来为他夺权找借口。对这种推测目前尚无法进行考证。
另类猜测
大斯芬克斯的建造者可能不是哈夫拉。
大斯芬克斯的建造者是哈夫拉法老的说法,遭到了一些埃及学家的质疑。许多早期埃及学家相信,大斯芬克斯及其建筑圈(斯芬克斯圈)内的其他建筑的建筑年代要早于哈夫拉在位年代。
1857年,开罗埃及博物馆创始人、法国考古学者奥古斯特·马里艾特发掘出一块石碑,其建筑年代估计在第26王朝(大约公元前678公元前525年)。据说石碑上记载了胡夫法老(公元前2589-公元前2566年,吉萨大金字塔的建造者和哈夫拉之父)遇见大斯芬克斯的过程,当时这座雕像已被黄沙掩埋。但后来的考古学家更倾向于认为,这其实是公元前664~公元前623年的古埃及人对之前历史的“修正”,并不代表事实。
1886年,开罗埃及博物馆第二任馆长、法国埃及学家马斯佩罗对大斯芬克斯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出结论:到哈夫拉和他的继承者时代(即第四王朝,大约公元前2575~公元前2467年),斯芬克斯已被埋于黄沙中。
1904年,英国埃及学家E·A·瓦利斯在其所著《埃及诸神》一书中写道:“这个绝妙的物体(大斯芬克斯)在哈夫拉时代已经存在,并且它(的建成时间)很可能要比他在位的年代早得多,或许早到公元前2686年。”
一些当代埃及学家对大斯芬克斯的建造者及建造年代也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假设。
前开罗德国考古研究所所长雷尼尔·斯塔德曼在检视了大斯芬克斯的头饰以及现已脱落的胡子后下结论说,从大斯芬克斯的风格来看,它明显属于胡夫法老。2004年,开罗法国东方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多布列夫宣布,他发掘到的新证据显示,大斯芬克斯有可能是鲜为人知的杰德夫拉法老(公元前2528~公元前2520年)的杰作。杰德夫拉也是胡夫的儿子,是哈夫拉的同父异母兄弟。多布列夫推测,杰德夫拉以父亲胡夫为原型建造了大斯芬克斯,目的是把胡夫塑造成太阳神——“拉”,以此重振胡夫王朝的声威。
2008年底,英国地质学家科林·里德在进行了一次独立调查后指出,在斯芬克斯圈内有许多沿着堤道分布的采石场,这些采石场在胡夫时代就被使用过,因此可以判断堤道以及修建在堤道两边的庙宇,包括大斯芬克斯等建筑的建造年代一定早于胡夫时代。而哈夫拉是胡夫的儿子,他怎么可能建造了大斯芬克斯呢?
美国法医人类学家弗兰克·多明戈对大斯芬克斯进行了详细测量,然后运用法医绘图学和电脑成像技术对大斯芬克斯的人面原型进行模拟,再与现存的哈夫拉肖像进行对比,最终下结论说,大斯芬克斯的人面原型不是哈夫拉。
奇谈怪论
有人居然推断:大斯芬克斯的建造年代应在1万多年前。
20世纪50年代,有考古学家注意到了斯芬克斯圈内建筑物上的水蚀证据。之后,有地质学家在对斯芬克斯圈的地质状况进行考察后得出结论:这些建筑物上的水蚀痕迹只可能是由长期的大面积降雨所致。有人据此提出一个惊人的推断,埃及自古埃及旧王国时期(大约公元前2686-公元前2134年)以来,年均降雨量仅为2.5厘米左右,而埃及的上一个雨量充沛期则在公元前第4个千年末期到第3个千年早期,因此,大斯芬克斯的建造年代应在公元前第6个千年到第5个千年之间。
更有甚者,英国人格雷汉姆·汉考克和比利时人罗伯特·博瓦尔从20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独立或联合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对大斯芬克斯的修建年代提出了所谓“猎户座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元前10500年,猎户座三星构成完美的“猎户座腰带”,而吉萨的三大金字塔的排列方式恰好跟“猎户座腰带”的形状“完全对应”。后来,有人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一理论,提出大斯芬克斯、吉萨金字塔群和尼罗河分别反映了狮子座、猎户座和银河系的相互关系。
多位主流科学家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检验,最终断然否定了这些伪科学说法。天文学家运用行星探测设备调查公元前10500年前后“猎户座腰带”的角度和排列情况,发现实际情形根本就不是汉考克和博瓦尔所声称的那样“完全对应”,而是完全不对应。例如,行星实测表明,当时猎户座的角度是47-50度,而吉萨金字塔的角度是38度。又如,金字塔连线向北弯曲,而“猎户座腰带”弯向南方。在谎言被揭穿后,博瓦尔等人悄悄地在其出版物中反转了金字塔地图,但并未解释为何要这样做。
“水蚀说”、“猎户座理论”以及其他类似的伪科学“假说”被一些灵异论者用来支持其倡导的信仰:早在远古时期,有一个如今早已从地球上消失的技术非常发达的文明存在,这个文明正是当今整个地球文明的始祖。当然,主流考古学家对这种灵异论观点嗤之以鼻。
人面之谜
大斯芬克斯究竟是以谁为原型建造的,或者是它的脸究竟像谁?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埃及学家都认为大斯芬克斯的面部原型是哈夫拉法老。事实上,由于年代久远,如今的大斯芬克斯面部已遭严重损坏,很难通过面部识别或面部重建来做结论。
如今,大斯芬克斯脸上的1米宽的鼻子早已荡然无存。公元15世纪,埃及的阿拉伯历史学家阿尔一马克利兹将大斯芬克斯鼻子的掉落归咎于狂人萨伊姆·阿尔·达哈尔的破坏。他说,公元1378年,萨伊姆在发现埃及农民向大斯芬克斯献祭以求增加收成后,怒不可遏,他毁掉了大斯芬克斯的鼻子并因此而被绞死。马克利兹将大斯芬克斯描述为“尼罗河的护身符”,这是因为当地人相信大斯芬克斯决定着尼罗河的定期涨水,因而也决定着农作物的收成。
也有人将大斯芬克斯鼻子的掉落归咎于拿破仑,称是1798年拿破仑远征军炮击大斯芬克斯所为,而且被打掉的鼻子至今还在。事实上,被认为是大斯芬克斯的胡子碎片的东西倒是至今还陈列在英国和埃及的博物馆里。而在一幅出版于1755年的画像上,大斯芬克斯已经没有鼻子了,这证明大斯芬克斯鼻子的掉落并非拿破仑所为。大斯芬克斯的鼻子究竟是在何时因何故失去的,至今仍无定论。
对于大斯芬克斯的胡子,还有埃及学家提出,这把圆滑的仪式性胡子很可能最初并不存在,而是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被人添加上去的。之所以这样做,可能跟后来的法老时尚有关:法老们佩戴编织的胡子以彰显王权。这种挂在下巴上的胡子在一些雕像上至今依然存在。为什么要挂胡子?可能是因为按照古埃及传统,男性是不留胡子的。
狮身之谜
大斯芬克斯为什么有着狮子的身体?
古埃及人认为法老是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有研究认为,在大斯芬克 斯建成大约1000年后,阿蒙霍泰普二世法老(公元前1427~公元前1397年)在这座巨型雕像的东北面建造了一座神庙,专门供奉“地平线上的荷鲁斯”(太阳神),这样就将大斯芬克斯同太阳神联系在一起了。而太阳神经常以狮子的形象出现,所以大斯芬克斯有着狮子的身体。
但是,最近有埃及学家提出,大斯芬克斯的原型并不是一头狮子,而是一只狗或一只豺,而这座巨型雕像所代表的是古埃及旧王国时期的主要冥神(负责管理阴间的神)阿努比斯。因此,大斯芬克斯的真正身份应该是修建在吉萨高原上的王室墓地的卫士一一它从阴间望向升起的太阳神。
还有人提出,大斯芬克斯的脸原本是一张狮子脸,代表着古埃及早期对太阳的崇拜。在古代近东文明里,狮子—直是跟太阳有关的一个象征,描绘古埃及国王以自己身为狮子的形象打击敌人的画作可以一直追溯至古埃及早期,那时吉萨高原及周围地区还生活着狮子。狮子在古埃及文化中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是最高卫士。经过驯化的狮子有时甚至会伴随国王征战。因此,对古埃及人来说,狮子不仅是福神,而且还是部队的保护神。所以,大斯芬克斯完全有可能是狮神和人神——法老的合并化身。
密室之谜
有传言说,在大斯芬克斯周围有地下暗道和密室。
大斯芬克斯建成不久就开始风化,这是因为这座雕像的原材料质地松软,极易遭受沙漠的风和热以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侵蚀。不过,风很可能也同时起到了保护作用——风不断搅动沙子,使大斯芬克斯的大部分身子被沙子所掩埋,对这座巨像起到了保护作用。如今,大斯芬克斯仍处在风化状态下,它的鼻子据信已消失了差不多600年。组成这座巨像的岩石在开罗的烟雾、阳光和风的重压下不断开裂。目前,对大斯芬克斯的考古发掘工作早已中止,而对于这座古代巨像的保护工作则在加紧进行之中。
一直有传言说,在大斯芬克斯周围有地下暗道和密室。其中最惊世骇俗的说法是,美国人理查德·艾尔曼在其所著《众神的宫殿》(1998年出版)一书中说:“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用地震勘测法得到的结果表明:在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斯)的底下确实存在一个规模庞大的地下建筑群!”书中甚至还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三层地下宫殿,地下深处的第三层是天神奥斯里斯的神殿,神殿里有四根巨大的神柱,包围着一个被水淹着的石棺。”在最近的发掘中,确实发现了多条地道。其中一条地道靠近大斯芬克斯尾部,朝其底部伸进去3米多长。另一条地道位于巨像的前方,是一个短短的无出口的竖井。第三条地道位于巨像的尾巴和爪子之间,显然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发掘过程中被打开后又封堵了的。现在搞不清楚的是,除了第三条通道外,其他的通道究竟是在大斯芬克斯当初建立时就有的还是后来才被挖出来的。许多科学家推测,这些通道是古代寻宝人挖掘出来的。
现代人使用了多种非破坏性技术来探查大斯芬克斯下面及周围有无密室或暗道,这些技术包括电磁探测、震波折射、震波反射、断层照相、电阻及声波探测等。经过探查,发现大斯芬克斯及其周围的确有一些“异常”之处,但对于这些“异常”,既可以解释为密室或通道,也可以解释为地质断层或岩石密度改变等自然现象。出于保护这座古迹的需要,进一步的探查目前尚不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