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们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和为人品格,其本质就是塑造、转化、培养、完善、发展人的一种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一种高度重视理念,关注现实状况。二者的价值目标是相同的,本文是对二者的进行探究和分析,在实践和经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现有状况。
[关键词]人文关怀 途径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54-01
人文关怀从古至今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人文关怀可以从各个方面带动思想教育的积极发展,但其中,随着人们对人文关怀的不同认知程度以及重视度的下降,导致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教育者应逐步加强对二者的认知与关联。
一、人文关怀概念
人文是指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指各个地方的文化、人情、风土等。关怀被理解为关心、关爱。[1]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生活状态的关心关爱,肯定人的尊严和人对自由与解放的追求,总体来说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存,是人类意识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标志。
人文关怀是很早以前就有的。在《易经》中出现过,《学而》中也表达过人文关怀这个意思。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梁启超写的《新民说》本意与之相似,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体现了此种思想,而西方资产阶级也是利用人文主义来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联系
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二者目标一致,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人文智慧和精神,而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高度重视,二者相互渗透和关联,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是从人的实际角度出发,对人足够重视,满足人发展的需要才能到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对个人有足够的重视才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中得到体现。[2]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重视工具性忽视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政治集团或阶级用反映政治集团或者阶级利益的愿望为目标对人们施加有组织、目的、计划的影响,围绕其思维的转变促使社会向着他们的思想变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只顾着大的方向发展,让个人成为社会发展的工具,削减了对个人的需求爱好、兴趣、个性、理想等的关注,注重整体工具式的培养而忽略了大学生的个体创造性,不关注个体大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培养,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整体忽略个体自主性,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缺乏。
(二)重视知识教育忽视情感教育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学生侧重教授教材的知识为主要思想政治教育,主观的让学生意识到,学生应该关注的只有考试内容,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缺乏,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与价值的发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知识教育有明确的目标、指导思想、教材、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及具体要求,有系统的规划,而相比之下情感教育就略显贫乏,这充分体现出了对情感教育的不重视甚至忽略,这样会使受教育者得不到根本的满足,使其情绪低落,没有热情,影响其对教育知识的积极性以及热爱性,会影响学生的对仅有的教育知识产生麻木以及厌烦。这就是缺乏人文关怀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重视单方灌输忽视双方交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倾向于单向灌输,也就是听话教育,教师一味的灌输,完全忽视了被教育者的感受,缺乏两者之间的交流,教师通常都是单向灌输教学,导致学生的疑惑不解,思想完全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和步伐。这样只能导致学生产生大量的疑惑,没有得到解答,降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主动性。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便是答疑解惑,灌输式的教育违反了教育答疑的准则,显得过于僵硬,非常不人性化,不顾被教育者的思想,强硬灌输这不符合人文关怀的思想,达不到对大学生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策略
(一)提高人文关怀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地位和认识
正确地认识人文关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不仅可以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弊端而且更能带动大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对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加以更深的认知和提高。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停止为达到思想约束目的单一方面让大学生服从这一做法,同时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努力追求自我,提高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以挖掘大学生的个体创造性。
(二)提高人文关怀在教育者中的地位和认识
正确树立教育者的角色意识,让其明白自己的位置,应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而非是个人成绩问题。让教育者明白权衡发展的重要,以关心、爱护学生为主,不仅仅是注重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都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可以角色调换体验,对情感教育拟定一个完整教育策略以及系统的训练方法。
(三)注重被教育者的学习体验
教师应该多体会学生的想法,进行双方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营造充分的双向交流环境,扩展大学生的实践范围,让教育者在人文的环境气息下成长,可以促进其交流欲望,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交流欲望,方便更好的进行沟通。
五、结束语
对人文关怀的正确认知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知识和情感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不可以为了单纯的思想教育而忽视大学生最根本的感受,以全方面培养为目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所长,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唯其如此社会才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翟少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
[2]孙相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人文关怀 途径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54-01
人文关怀从古至今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人文关怀可以从各个方面带动思想教育的积极发展,但其中,随着人们对人文关怀的不同认知程度以及重视度的下降,导致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教育者应逐步加强对二者的认知与关联。
一、人文关怀概念
人文是指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指各个地方的文化、人情、风土等。关怀被理解为关心、关爱。[1]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生活状态的关心关爱,肯定人的尊严和人对自由与解放的追求,总体来说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存,是人类意识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标志。
人文关怀是很早以前就有的。在《易经》中出现过,《学而》中也表达过人文关怀这个意思。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梁启超写的《新民说》本意与之相似,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体现了此种思想,而西方资产阶级也是利用人文主义来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联系
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二者目标一致,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人文智慧和精神,而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高度重视,二者相互渗透和关联,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是从人的实际角度出发,对人足够重视,满足人发展的需要才能到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对个人有足够的重视才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中得到体现。[2]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重视工具性忽视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政治集团或阶级用反映政治集团或者阶级利益的愿望为目标对人们施加有组织、目的、计划的影响,围绕其思维的转变促使社会向着他们的思想变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只顾着大的方向发展,让个人成为社会发展的工具,削减了对个人的需求爱好、兴趣、个性、理想等的关注,注重整体工具式的培养而忽略了大学生的个体创造性,不关注个体大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培养,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整体忽略个体自主性,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缺乏。
(二)重视知识教育忽视情感教育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学生侧重教授教材的知识为主要思想政治教育,主观的让学生意识到,学生应该关注的只有考试内容,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缺乏,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与价值的发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知识教育有明确的目标、指导思想、教材、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及具体要求,有系统的规划,而相比之下情感教育就略显贫乏,这充分体现出了对情感教育的不重视甚至忽略,这样会使受教育者得不到根本的满足,使其情绪低落,没有热情,影响其对教育知识的积极性以及热爱性,会影响学生的对仅有的教育知识产生麻木以及厌烦。这就是缺乏人文关怀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重视单方灌输忽视双方交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倾向于单向灌输,也就是听话教育,教师一味的灌输,完全忽视了被教育者的感受,缺乏两者之间的交流,教师通常都是单向灌输教学,导致学生的疑惑不解,思想完全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和步伐。这样只能导致学生产生大量的疑惑,没有得到解答,降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主动性。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便是答疑解惑,灌输式的教育违反了教育答疑的准则,显得过于僵硬,非常不人性化,不顾被教育者的思想,强硬灌输这不符合人文关怀的思想,达不到对大学生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策略
(一)提高人文关怀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地位和认识
正确地认识人文关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不仅可以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弊端而且更能带动大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对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加以更深的认知和提高。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停止为达到思想约束目的单一方面让大学生服从这一做法,同时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努力追求自我,提高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以挖掘大学生的个体创造性。
(二)提高人文关怀在教育者中的地位和认识
正确树立教育者的角色意识,让其明白自己的位置,应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而非是个人成绩问题。让教育者明白权衡发展的重要,以关心、爱护学生为主,不仅仅是注重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都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可以角色调换体验,对情感教育拟定一个完整教育策略以及系统的训练方法。
(三)注重被教育者的学习体验
教师应该多体会学生的想法,进行双方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营造充分的双向交流环境,扩展大学生的实践范围,让教育者在人文的环境气息下成长,可以促进其交流欲望,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交流欲望,方便更好的进行沟通。
五、结束语
对人文关怀的正确认知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知识和情感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不可以为了单纯的思想教育而忽视大学生最根本的感受,以全方面培养为目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所长,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唯其如此社会才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翟少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
[2]孙相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张丽